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談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功——陳正雷

拳譜雲:「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一衍溢於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勁無窮,使內勁收斂入骨,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卻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力也」。

綜觀上述:可以看出纏絲勁在陳氏太極拳練習過程與實踐中的重要性。本人在先祖拳論的指導下,結合多年練拳與實踐體會,對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產生、運動方式及其作用有了幾點心得體會與見解,恕余冒昧,藉此機會,宣讀與眾,不吝賜教。

一、纏絲勁的產生

陳氏太極拳在練習時要求:虛領頂勁,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氣下降,籲吸自然;松胯屈膝,襠勁開圓,虛實分明,上下相隨,剛柔相濟,快慢相問,外形走弧線,內勁走螺旋;以身領手,以腰為軸,纏繞圓轉。整套拳在練習過程中,沒有直線,沒有平面,沒有斷續處,沒有凸凹處,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拔之意,渾然一圓,方為合格。

在這些規矩要求的指導下,通過旋螺轉膝,旋胯轉腰,旋腕轉肩以及胸腰摺疊運化之勁的引導,形成其根在足,形於腿,主宰於腰,貫串於手指的太空曲線螺旋運動,進而逐漸產生一種似柔非柔,似剛非剛,極為沉重而又極為靈活善變的內勁,如棉花裹鐵,外柔內剛。這種內勁就叫纏絲勁。

子彈通過槍膛中的來福線後運行於太空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弧線的運行路線。太極拳的纏絲勁就是要具備這種形象。這種形象的運動弧線叫「公轉」,自身旋轉叫「自轉」。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還有自身旋轉一樣。所以,太極拳要求一動全動,周身相隨,以腰為主,節節貫串,周身無處不是圓。

二、纏絲勁的運動方式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故在練習時比較強調與重視。纏絲勁的運動方式,陳照丕老師在理論十三篇中明確指出「纏絲勁分順纏、逆纏、上纏、下纏、左纏、右纏、裡纏、外纏、大纏、小纏、正纏倒纏,以及百般纏法,都是結合中氣運行的。」雖纏絲勁的方法很多,但在教人初練時,不必指出哪部分是什麼纏法,隻分出正纏、倒纏即可,也就是順纏、逆纏法。纏絲勁在手臂上的具體表現為:在運行過程中,掌心由內向外翻轉為順纏,由外向內翻轉為逆纏。如雲手一勢,雙手在胸前做正面纏絲時,手下沉走下弧向裡合勁至小腹前為順纏,然後穿掌向上外翻上掤拉開為逆纏絲。纏絲勁在腿上表現為:凡腳尖往裡合為逆纏絲勁,往外擺為順纏絲勁。其它纏法,在練拳時有什麼身法,就有什麼纏絲勁的表現。

順、逆纏絲勁是陳氏太極孝運動中相互矛盾、相互轉化又互為其根的兩種基本纏絲法,它們存在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運動過程中,並貫串始終。在這兩種基本纏絲法之下,因方位不同和變換各異,又分出五對不同的方位纏絲。即:左右纏絲、上下纏絲、裡外纏絲、大小纏絲、進退纏絲。其中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纏絲合成為一個整圓,同時結合裡外,使平面圓變成立體圓,這正是太極式螺旋運動所必具的特色。其次,為了在練拳時有左右逢源,內外結合,周身一家起見,又有大小、進退兩對方位纏絲配合,以滿足健身和技擊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極拳每一個拳式,在順逆基本纏絲的基礎上,至少要有三對方應纏絲結合一起進行運動。只要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使動作在劃弧線運動時有了一定的依據,不論是學習或糾正拳式,也就容易多了。

從陳氏太極拳的整個套路來看,姿勢繁多,動作各異,轉換有別。但從它的基本纏絲來分析,所有拳式概不外乎「雙順纏」、「雙逆纏」、 「左逆右順纏」, 「右逆左順纏」等組合方式。若按此規律經常分析自己的拳勢動作,並記錄成冊,分清勁別。如果感到某一動作彆扭,不得勢不得勁處,就可以按照各組合的纏絲勁的路線凋整一下腰腿身法,以求得順隨,使姿勢正確,逐步達到內外結合,也就是百般纏法,主宰於腰。

三、纏絲勁的作用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內氣表現的一種形式。練習陳氏太極拳能突破去僵求柔的階段,達到疏通經絡,引動內氣,使內氣與外形協調結合,內氣逐漸充實壯大飽滿。到此階段,不但在健身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在技擊自衛方面更能達到其奧妙的境界。古人雲:「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陳氏太極拳正是「培根潤源」的方法。

①纏絲勁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世人皆知,太極拳是良好的鍛煉身體方法之一,經常練習,能使人身體強健,精力充沛,病者練好,弱者練強,強者更強,減少疾病,延長壽命,為什麼呢?一個人每天24小時每分每秒氣血都在周流循環,如果血液有停滯現象,人就會生病。氣血在人體走的不是直線,隨筋脈走的是曲線。練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就是引導內氣在體內循環經絡沿曲線旋轉,它能引導氣血周流,促進氣血循環,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避免或減少疾病,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這也正是水流而不腐,戶樞而不蠹的意思。

以上所介紹的是練纏絲勁對人體循環系統的作用。陳氏太極拳的纏繞螺旋運動,有助於腸胃有序的蠕動,加強消化系統的機能,改善腸胃的血液循環,消化酶分秘增多,這就使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行得更順利。所以加強纏絲勁的練習,能使人增強食慾,提高消化能力,有助於消化不良,胃腸神經官能症及潰瘍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另一方面,健身法以纏繞螺旋的運動方式,產生合理的生理負荷,使骨胳、關節、肌肉得到系統全面的鍛煉。使骨密質增厚,骨徑變粗,骨面肌附著處突起明顯,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齊有規律。由於骨的新陳代謝加強,從而在形態結構上產生良好效果,隨著形態結構的變化,骨變得更加強壯和堅固,在抗折、抗彎、抗壓和抗扭轉方面的性能都有了提高。

通過太極拳放鬆性的纏繞螺旋運動,可使肌腱和韌帶增粗,在骨附著處直徑增大,膠原含量增加,部門體積內細胞核數目增多,關節軟骨增厚,加上肌肉力量的增強,這就加大了關節的穩固性,加大了關節囊周圍肌腱、韌帶和肌肉的延展性,從而使關節活動幅度加大,因而經常練拳的人柔韌性較好。

螺旋式的纏繞螺旋運動,通過反覆擰轉絞動,使全身各部肌纖維都參加活動,使肌纖維拉長到一般運動難以達到的長度,鍛煉日久,肌纖維中線粒體數目增多,體積增大,肌肉中脂肪減少,結締組織增多,毛細血管及參與活動的肌纖維數量都增加。因而經常練陳氏太極拳的人皮膚會逐漸變得細膩光澤,肌肉彈性好,健美有力。過瘦、過胖的人練習陳氏太極拳都有明顯的矯正效果。

陳氏太極纏絲法對人體其它系統的功用就不再一一詳解,正如本文開頭拳論所講:「……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卻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力也。」

②纏絲功在技擊自衛方面的作用

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言論「渾身俱是纏勁,大約裡纏外纏,皆是隨動而發…,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則為中氣,養之即為浩然之氣」。

「胳膊勁由心發,行於肩,過肘,至指,此時順纏法。由骨至肌膚,由肩至指,出勁也。由指至肩倒(逆)纏法,所謂入勁者,引之而來,使敵近於我也。」

由以上兩段拳論教導,我認為太極拳通過刻苦認真練習,得到中氣階段,養為浩然之氣,內氣充盈飽滿,在太極圓轉規律的前提下,任何外來侵力均難以侵入。如果沒有旋轉,力與力相碰,產生「頂抗」現象,正如現今比賽場上常出現的「頂牛」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運用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因為螺旋的曲牽半勁是變化的;任何外力壓在螺旋的曲牽半徑是變化的;任何外力壓在螺體上,都能很自然地將壓力因旋轉落空而被化去。這是科學的化勁方法。

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是我國古老的、獨恃的體育運動方式,為世所罕有。也是力學的向心力、離心力的具體運用。我認為琵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勁,在內氣充盈的基礎上,結合技擊用法時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受到外來侵力的衝撞時,用不失瑚勁的旋貫力將力點化解,若有餘力未盡,再加力相助,使其撲空栽倒。若對方感到力點被化,隨即抽回時,就要馬上轉勁跟上加力,打其回勁,使對方跌出。這就是引進落空台擊出之法;另一種是進擊時的旋轉穿透力。就是藉機發人時,將周身之力集中一點,快速旋轉加力,如子彈離開槍膛的來福線,有穿透之威力。這兩種勁力都產生於螺旋式的纏絲勁作用,因此在技擊方面,纏絲勁是極其重要的。

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無論在健身方面還是技擊方面,纏絲勁都在發揮著關鍵作用。

一般人誤認為太極拳輕柔緩慢,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是因為功夫不純,沒有練到纏絲勁。對此陳鑫拳論雲:「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陳鑫又論:「人言此藝別有訣,往往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理妙。回頭試想懶惰時,不是先知未說到,說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覺多煩惱。天天說來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時曉?有能一日用力尋,陰陽消長自有真。每日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我身,循序漸進功夫長,日久自然聞真香。只要功夫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此是拳中真正訣,君試平心細思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