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藏在古詩詞裡的科學小思維

古詩背了千萬首,

你發現了多少藏在其中的科學現象?古詩詞和科學有什麽關聯呢?

近日,在西安書博會上,陳征帶著自己的新書《當詩詞遇見科學》和讀者一起分享古詩詞中的科學思維。

《當詩詞遇見科學》是由CCTV-1《加油!向未來》科學實驗技術支持、第21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陳征著作。

上聯:遊西湖,提錫壺,錫壺墜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學物理,如霧裡,霧裡看物理,勿理物理。

陳征首先用一副有趣的對聯將大家帶進詩詞的情境中,跟隨著陳征的講述,小嘉賓們開始對平時朗誦的詩詞中的科學知識有了懵懂的感受。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曾經說過,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陳征認為,科學和詩詞也可以說是硬幣的兩面,這枚硬幣就是大自然。

科學和藝術並非絕緣體,就像科學和詩詞也可以共存。大自然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當我們以感性的體驗,用情感或情趣去感知它,就會形成藝術。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在陳征的解讀下,平靜的湖面就如同一面鏡子,而鏡子早在2000 多年前就已經製造出來。為什麽鏡面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這就關聯到了物理學的反射定律。只要符合這一定律,我們隨時可以造出一面“鏡子”——在軍事博物館廣場的空地上倒一瓶水,然後用手機對準水面,就可以拍出軍事博物館大樓的倒影,我們也就看到了詩詞中描述的“湖光倒影”的效果。

陳征老師教孩子利用小孔鏡像原理聚焦放大視覺效果

通常語文老師讓學生學會一首詩,最基礎的就是完整背誦,但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理解,要想象出詩詞中的場景和詩人的情緒,這樣才達到了語文老師的要求,再進一步,我們可以對詩句有更深層次的挖掘。比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首詩,當我們腦中構思出這個場景後,可以繼續思考,為什麽是“大漠孤煙直”, 而不是“ 大漠孤煙斜”?

陳征老師最後總結道:“詩詞,是接觸自然界的一個窗口,但它只是大自然的A 面。面對大自然,我們除了可以用感性去體驗它產生的藝術作品外,也可以用理性去探究它蘊含的科學知識,也就是大自然的B 面。當AB面同時被閱聽人感知和接受,才是人類完整地面對大自然、面對世界的最好的態度”。

分享結束,讀者與陳征老師繼續交流分享、簽名

編輯小組=夜辰

本期編輯=江辰

更 多 優 質 內 容|盡 在 時 代 好 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