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請放下手機!世界衛生組織提醒:沉迷手機嚴重危害身心健康

今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6月18日發布的第十一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11),正式將「遊戲障礙」定為疾病,它被歸類為「由成癮性行為導致的障礙」,成為繼病理性賭博後的第二種行為成癮障礙。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2018年我國8.29億網民每日人均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長為237分鐘,幾乎達到人均4小時/日。

對於許多人來說,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睡前最後一件事還是看手機,每5分鐘便要看一次手機,如果手機丟了或忘在家中,就會感到不安。世衛組織(WHO)提醒:用手機進行社交、網購、遊戲都會上癮,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將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那麼,手機上癮對孩子和成年人各有哪些危害?又該如何避免?下面就幫助大家從精神衛生和行為醫學的角度來認識這些問題。

長期沉迷於手機屬於成癮行為嗎?

成癮是指對某種物質或行為產生了超乎尋常的嗜好和習慣性,這種嗜好和習慣性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造成興奮或愉快感而形成的。此處所指的成癮屬於有害嗜好,如吸毒、酗酒、嚼檳榔、病理性賭博、網路遊戲成癮等,會導致嚴重的身心問題,甚至產生社會危害,屬於病態的成癮。

臨床上,成癮分為物質成癮和行為成癮。

物質(藥物)成癮指需要攝入某種物質在體內產生獎賞效應(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正性的或負性的),如煙、酒、毒品、檳榔等。

行為成癮不需要藉助外來物質的攝入,而是通過某種行為的付諸實施而達到心理或生理的滿足感,如病理性賭博、網路遊戲成癮、購物狂、工作狂等。

長期沉迷於手機不能自拔屬於行為成癮,當然算是一種精神障礙。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第十一版《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11),「遊戲障礙」被歸類為「由成癮性行為導致的障礙」。今年5月25日,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ICD-11,官方正式將「遊戲障礙」定為疾病,成為繼病理性賭博後的第二種行為成癮障礙。

手機上癮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來,不少學齡孩子開始沉溺於玩手機遊戲。其心理危害主要表現在:荒廢學業、社交障礙、繼發性情緒障礙。在生理方面則主要體現在視力下降和儀態變差:每天持續使用手機超過2小時,3個月後視力就可能從1.0下降到0.5;長時間低頭會壓迫脊椎,引起脊椎側彎或頸脖、頭部、肩膀疼痛,還容易出現弓腰駝背等不良姿勢。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對手機遊戲成癮提出的診斷標準一共有9條:

1.對玩遊戲的渴求(玩遊戲的行為、回想玩遊戲和期待玩遊戲支配了個體的日常生活);

2.不能玩遊戲時出現戒斷癥狀(可以表現為易怒、焦慮、悲傷);

3.耐受癥狀(需要玩的時間越來越長);

4.無法控制要玩遊戲的意圖;

5.因遊戲對其他愛好喪失興趣;

6.即使知道玩遊戲的潛在危害仍難以停止;

7.因玩遊戲而向家人朋友撒謊;

8.用遊戲逃避問題或緩解負性情緒;

9.因遊戲危害到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

WHO此次發布的ICD-11則提出了3條診斷標準:

1.對遊戲的控制受損(例如,發作,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終止,背景);

2.在遊戲優先於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的情況下,優先考慮遊戲;

3.儘管發生了負面後果,但仍在繼續或升級遊戲。行為模式的嚴重程度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職能領域的嚴重損害。

無論是DSM還是ICD的標準,都列出了區分病理性遊戲行為的兩條核心特徵:一條是,遊戲成癮者不僅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玩遊戲,更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現實生活,無法再承擔以往的社會角色,也不再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條是,他們喪失了對自我行為的控制,讓遊戲完全支配了生活。

孩子沉迷手機甚至嚴重上癮該怎麼辦?

首先,必須控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每天不超過1個小時,平時手機須放在遠離孩子臥室與學習處;同時,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不能自己也沉迷於玩手機,要更多地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與戶外活動。

其次,一定不能等到孩子已經手機成癮很長時間(半年以上),並嚴重影響到學習和人際交往時才想到來控制,這時為時已晚。因為手機成癮和毒癮的核心成癮機制是一樣的,都具有嚴重的病態心理依賴性(心癮),根本無葯可治。而且,此時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已經很難對孩子進行管束,也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激烈的對抗心理甚至危險行為。

對於手機成癮嚴重的孩子,最可能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在成癮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家庭治療,其次是送去正規的網癮治療機構進行治療,但實際上收效一般。所以家長一定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一旦發現孩子有沉迷於手機遊戲的苗頭,應立馬予以糾正。

成年人手機成癮也會造成的傷害

成年人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校的大學生;另一類是已經進入社會甚至有了家庭的成年人。

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最大的傷害有荒廢學業、畢業後無法進入社會正常社交、無法勝任工作。

對於社會型成年人,傷害則主要是:

1.過度消耗時間和精力。很多人會因此影響到睡眠和工作。

2.產生負能量心理。情緒是很容易傳染的物質,朋友圈中的一些負能量信息會帶來移情壓力,不利於身心健康,如導致焦慮抑鬱狀態等。

3.影響夫妻感情。沉迷於玩手機,夫妻間的交流自然會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對夫妻感情會造成傷害。

4.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做父母的沉迷於玩手機,會忽略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會讓孩子依樣學樣,使孩子也沉迷於手機,荒廢學習,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國人別再成為手機上癮的最大受害者

據報導,世衛組織關於手機遊戲障礙診斷標準的全過程測試主要是在中國進行的,這主要跟以下原因有關:

1.由於經濟、便捷等需求,數字媒體在中國佔有主導地位;

2.中國的父母對孩子承擔太多、付出太多。即便兒女成年後,做父母的也習慣於包辦,導致中國孩子缺乏獨立性,甚至荒廢學業,不去工作,他們也能心安理得地啃老。

相較而言,日本雖是電子遊戲最早和最大的輸出國,但日本文化從孩子很小開始就訓練其獨立性和嚴苛的自律性。西方國家也同樣如此,從小便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子女成年後必須自己養活自己,這就使得孩子心中時時存有後顧之憂,不敢過度沉迷於網路遊戲而荒廢學業和職業。由此看來,中國父母應加強對孩子獨立性和自律性的培養,這是使他們遠離手機成癮傷害的最好辦法。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行為醫學與精神衛生專科副主任成癮醫學專家、博士生導師-諶紅獻)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