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建:金融並軌與資產價格闖關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

  金融並軌的直接目的是回歸“一價定律”,消除套利機會和抑製投機資本。

  股市從審批製向注冊製轉型,房市打通一級土地市場與二級住房市場,債市清理一二級市場套利,存貸款管制利率放開並進一步與市場化利率掛鉤,信用市場正在打破剛兌,按照資管新規的精神進行表內表外大並軌。

  金融並軌的直接目的是回歸“一價定律”,消除套利機會和抑製投機資本。“一價定律”就像等水位線,當體制內外的估值體系並軌的時候,高估值的水位將不可避免的下移。

  金融並軌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乾坤大挪移,並非只是資金價格利率的並軌,勢必會引發資產定價體系的重估。金融市場動蕩是雙軌制並軌、風險資產價格闖關的代價,典型的標誌是打破剛兌。說到底,雙軌制是一種過渡形式,是改革搖擺博弈的妥協和退讓。可以說成是大智慧,多年後也可能說成小聰明。或許只是將改革的阻力、成本和風險推延和攤銷,使得改革變得可能但不一定沿著最優路徑。因此肯定它的歷史性貢獻,但沒有必要大肆宣揚甚至上升到諾貝爾獎的高度。

  當前中國前所未有的金融市場大波動,便是對推延改革的懲罰,也是金融雙軌制度成本的顯現。要逃脫倒逼式金融改革的怪圈,需要構建多主體的貨幣金融治理體系,讓交易所、自律組織、中介機構、新聞媒體、買賣方研究機構、投資者等都有話語權,形成一個多元化的信息和觀點市場,先消除信息二元,再消除體制和權力二元,最後逐漸完成雙軌並軌。這一點,對股市雙軌制至關重要。

  一些核心觀點需要重申一下:

  (1)需要認識到金融並軌實質上並不是簡單的金融商品價格的並軌,或者我們常說的基準利率與市場化利率的並軌,本質上是體制的並軌,也就是原來被管制、被剛兌、被體制保護的金融資產要重新進行市場化的重估。當前剛兌正在被打破,城投債的神話正在破滅,大量的債務一旦失去政府隱性擔保的皇帝新裝,整個信用體系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2)在重估的過程中很難避免資產價格發生塌縮。比如說在信用市場裡面,那些被管制的、剛兌的資產完全按照市場化進行風險調整後的重估,大量的不良資產需要暴露,如此一來,整個資產價格將會發生塌縮,信用利差大幅飆升。這本質上是一種抑製型的金融商品“通縮”,類似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商品價格闖關引發的通脹。

  (3)金融雙軌制下的制度套利形成的耗散系統對流動性和金融資源的過度吞噬導致整個金融系統無效率,當前已經達到臨界值。可以用整個社會的RAROC,即風險調整後的資產收益率來衡量。也就是說,目前整個社會的風險調整後的資產收益率已經接近於零或低於零。如果形而上地找一個不夠嚴謹但可用於觀測的指標,那就是整個社會資產的收益率減去實際不良率,當前實際邊際不良率已經大於邊際利差,也超過了核心資本充足率。

  (4)雙軌制在享受增量改革順暢動力的同時,也在慢慢付出整個制度成本的代價。影子銀行脹縮,實質上就是雙軌制代價的一個集中爆發。它帶來金融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或者實際信用價格的快速飆升。表現在股市就是在實施科創板的注冊製並軌過程中,整個股市估值水準的去偽存真;表現在房市就是房地產價格的理性回歸,當前有些一二線城市已經出現了房地產價格回調的現象。表現在貨幣市場則是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與信用利差高企的分化——這意味著貨幣已經拯救不了信用。

  (5)金融雙軌制的另一個表現是資產負債間的套利。最近幾年,大量的金融活動與金融資源集中在負債端進行騰挪,大部分金融機構包括體制內的銀行和體制外的第三方理財全部集中在負債端(以及所謂的大資管)進行產品的過度包裝和誘導式銷售,但又缺乏在資產端的項目挖掘與風險管理能力。這就導致信貸產品的實際不良率不斷上升,資管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頻頻爆雷。整個宏觀負債的資產結構的失調(或者說資金來源與資金使用結構的錯配),本質上也是因為在金融雙軌制的結構扭曲下,在負債端雙軌間出現了太多的套利機會,資金蜂擁在過度密集的負債產品。因此,金融供給側改革應該是更深層面的體制轉型。

  01

  雙軌制是個權宜之計,過度渲染容易鼓勵改革惰性

  最近一段時間學界熱烈慶祝雙軌制三十五周年,並揚言發明雙軌制的學者要得諾貝爾獎。從實踐來看,雙軌制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但從理論和整個制度變遷工程學來看,不過是個權宜之計,有很大的副作用和制度成本,不宜大肆宣揚。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發展初期,在經濟基礎比較弱、改革共識難形成的形勢下採用這個權宜之計還情有可原,放到後發展時代的當下,改革開放進入新境界的新時代,還談這個“土辦法”雙軌制,而且還放到諾貝爾獎的高度,那就不符合新時代對改革開放更大格局的要求了。

  一個近四十年前就採用的權宜之計,現在還拿出來用並在理論上大肆褒獎,只能說這四十年我們的經濟學家和學者並沒有太多令人讚歎的進步。中國是一個大型轉軌國家,利益盤根錯節,在改革開放這盤大棋裡,與西方休克療法相對比的雙軌制,代表著一種中國“智慧”。但是事實也證明,雙軌制並非沒有成本和風險。當最後進行並軌和價格闖關的時候,這些當初擱置和延後的問題和風險就暴露出來了。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商品價格闖關引發的大動蕩。

  現在需要擔憂金融資產價格闖關或金融體系大並軌所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的問題了。這個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圖1. 近五年債券違約額增長已經超過十倍圖1. 近五年債券違約額增長已經超過十倍

  數據來源:https://voxeu.org/article/china-s-corporate-defaults-record-high-last

  應該說,雙軌制可以比較成功的用在商品市場,但是拿著商品市場雙軌的經驗應用到金融市場,可能就是東施效顰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生搬硬套。因為商品市場沒有多米諾骨牌勾連和風險外溢,沒有膨脹的杠杆和數量令人吃驚的尋租。金融雙軌制呈現的體制內外貪腐套利機會,往往是以億計。與此相比,當初商品雙軌制下在體制內外倒賣鋼材的確是小兒科。

  迅速膨脹的影子銀行,看似是為了規避監管,實際上是資金在體制內外進行騰挪套利的複雜設計。如果金融雙軌制不並軌,那麽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異化為套利資本,實體經濟空心化,套利資本就會像病毒一樣擠佔產業資本的空間。

  從金融去杠杆,金融嚴監管,到金融供給側改革,本質上都是金融並軌,是體制內外,監管內外,表內外,非標和標,這些雙軌資產模式的並軌。影子銀行可以看做是雙軌制的制度成本和異化的物種(並非百無一用)。

圖2. 雙軌制與我國商業銀行演進歷程圖2. 雙軌制與我國商業銀行演進歷程

  圖表來源:西澤研究院

  當整個坐標體系發生大遷移,原來的套利模式被整肅,在一定程度上注定要伴隨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因為新的定價體系要重新確立。比如股市,一二級市場並軌,審批製和注冊製並軌,要去偽存真,從投機亂相到價值回歸,這個時候整個價值中樞就要發生塌縮。

  很多人把金融並軌僅僅理解為利率並軌,理解為金融商品價格的闖關,這樣就有點膚淺了。金融並軌的實質,是體制並軌,是消除雙軌制下產生的套利機會,是對體制性、供給障礙型泡沫的揚棄。因此,必須從財政金融體系甚至是產權層面進行全面深入改革,否則仍然存在大量無法進行市場化定價的金融資產。那麽價格層面的利率並軌,也就只能浮在表層,無法實現真正的“一價定律”。

  02

  科創板倒逼資本市場向注冊製並軌還有很多艱難險阻

  股市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制度實驗,在審批製(老主機板)和場外注冊製(新三板)之間,開辟一個場內注冊製“特區”。既然存量尾大不掉,就繼續採用雙軌制倒逼。

  還是沿襲過去的思路,在存量改革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增量和邊際上構建新的遊戲規則,然後用新的遊戲規則倒逼或化解存量,最後並軌一統。貨幣市場上,存款和理財並存,用市場化的更有吸引力的理財來倒逼存款的市場化,讓金融機構提前適應市場化的利率環境,就是一個典型的體制外倒逼體制內改革的例子。

  科創板應該說是有管理的注冊製。審批製和注冊製的雙軌並行,也應該意味著科創板代表著一種更理性、更市場化的資本定價機制。如果說主機板是投機交易的市場,那麽科創板就不應該只看做是注冊製的實驗田,更應看做是價值投資的實驗田。

  至少是一個不嘲笑基本面和價值投資的地方一個建立起資本市場道德倫理的地方。這是在眾多交易所外再建一個交易所的意義所在,否則就是另一種重複建設。

  可是,這樣的雙軌制將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不同體制間的套利。資本總是向夏普率高的地方流動。如果老主機板和科創板之間存在著估值水位差,那麽套利將會引發整個資本市場的價值重估。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價值中樞將不可避免的下移。

  除非,科創板依然把好審批大門,控制總量和上市節奏。那麽這就不是注冊製。這樣就又重複昨天的故事,放棄了通過注冊製倒逼整個資本市場轉型的初心。當然,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倒是達到了。

  從制度變遷的理論模型和發達金融國家的案例,可以看到一個基本的演化規律,典型的注冊製往往是內生的、場外誘發的、自下而上和非官方機構主導的,是投資者、各中介機構(律所、會所、審計等)、媒體、行業協會自組織的,當然也有與國家法律部門的反覆博弈,從互害模式轉為互惠模式的長期演化過程

  注冊製市場是一個極其昂貴的公共品,因為它是演化的而不是構建的。演化需要時間,政府主導可以用空間換時間,但要尊重和遵守演化的基本規律。否則,又是一個異化的爛攤子。

  與之相反,審批製則是自上而下官方主導的、人為構建的,是家長製模式的。人為構建的制度自然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很大縮減了資本市場的演化過程以及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但在某個歷史階段過後就會呈現出構建主義的弊端。當資本和審批權力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計劃經濟固有的排隊和尋租,造假和投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諸多問題就會顯現。

  本質的原因,是規模越來越大、信息越來越分散、越來越複雜的市場,與集中化、中心化審批和管理之間的矛盾。試想一下,一個第二經濟體大國的資本市場,四千多家上市公司,幾億投資者,幾十兆市值和千百兆的高頻交易,集中管理於證監會某個處,最核心的人員不超過百人。上千家等待IPO的公司,各行各業,而且技術專業性要求極高,只靠十幾個人組成的審核委員會,而且這些人以管理人員和行政官員為主,如何能更好的甄別信息的有效性並對未來做出判斷?

  注冊製下可以從政府和市場兩個層面尋找解決路徑。政府監管層面,放開上市門檻的同時,大幅提高造假成本,一旦上市公司造假,就要罰的傾家蕩產,以儆效尤。看看現在嚴酷的酒駕懲罰和實施後的效果。注冊製並不意味著政府不管或者少管,注冊製是新威權主義,是麥田的守望者,讓上市公司和投資者自己遊戲,但監管部門要嚴格法治。要自由進入的同時,也要果斷退出,對該退市的公司一定要退市。

  注冊製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力量,要主導發揮市場層面的決定性力量。對待規模大的分散化複雜信息,需要市場力量自發動員最大化的主體參與到信息生產、甄別和定價中。交易所、財經媒體和中介機構等非官方組織要慢慢佔主導,投資者用腳投票,價格就是最簡單但又是最核心的信息。市場是一種自發秩序,當然也是一種昂貴的公共品,需要放開管制去培育,逐漸形成多物種的生態。先打通信息二元,才能逐漸消解權力二元。最終的目的,是通過科創板的特區效應和示範效應,逐漸將注冊製的信息知識和交易文化向主機板外溢,最終完成兩個板塊、兩種體制的並軌。

  但是在整個並軌過程中,由於信息生產扁平化、民主化和高頻化了,高估的價值泡沫將會消融。而且在當前貨幣和信用衰退周期,本來有限的做多資金將會分流,整個估值體系將越來越看重當期現金流的回報(股息),以及更加專業和真實的未來回報前景。從這個意義上,科創板承擔的不僅是漸進式注冊製的嘗試,還有引導價值投資的風氣和文化。

  一個高質量的資本市場,或許應該是平靜的、理性的、包容的,雖然沒有那麽多的光榮夢想和造富神話,但在潤物細無聲的培育和滋養實體經濟,扶持和助力新興產業。但習慣了高頻波動的投資者,是否能降低投資預期和逐漸適應這樣的投資風格?

  03

  房地產雙軌是土地市場和房產市場的雙軌,是財政和金融的雙軌

  高房價泡沫的深層次原因,也是房地產市場的雙軌制——土地市場體制內壟斷,房產市場則是競爭的。房子最大的“原材料”——土地,壟斷在地方政府手裡面,這樣就可以製造供給緊張和形成壟斷定價,並將土地成本加成到住房價格中,最後轉嫁到住房消費者和投資者頭上。

圖3. 房地產行業步入觀察期圖3. 房地產行業步入觀察期
圖4. 二手房“退燒”——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增長明顯圖4. 二手房“退燒”——環比下跌的城市數量增長明顯

  另一層面地方政府也是醫療、教育和養老等社會公共品和服務的壟斷供給者,這些本來納稅人已經支付過,應該更加均等化供給的社會公共品,成為與房地產綁定的“增值服務”或“促銷品”,這可以進一步製造住房的稀缺性和供給緊張,形成計劃經濟特有的“排隊”現象。為了應對這種雙軌制下的體制性短缺,甚至採用“搖號”和“抽簽”等原始方式來替代現代政府應有的服務功能。社會服務均等化不應該是“搖號”製造的隨機化。

  土地市場的招拍掛機制是國有資源使用權的出售,可以看做是地方政府的營業外收入。從財政的一般原理,來自實體經濟的稅收可以看做是“主營業務收入”,是實體企業和居民收入增長後對政府公共服務的購買。地方政府需要做好管理和服務,通過培育和推動當地經濟增長來換取“主營收入增長”,這是一個健康的地方財稅和經濟增長內生模式。

  然而體制內壟斷的地產市場和體制外市場化定價的房產市場形成的雙軌套利機會,給地方政府帶來了更加短平快的“營業外收入”。在這種財務誘惑下,加上任期較短,現任做的事情很容易為下一任做嫁衣,因此地方政府很難再有定力花費時間和資源來做好服務培育實體經濟的稅源,而是轉為依靠土地供給的壟斷地位來快速做大土地轉讓金收入。保守估計,土地轉讓金作為地方政府基金收入來源,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已經超過四成。

  更為嚴重的是,土地作為一種政府佔有的稀缺資源,還可以通過加杠杆來實現債務性融資。各種平台、城投公司、機關事業部門(尤其是學校),以土地作為擔保(主要是隱性擔保),通過貸款和結構化融資的方式從銀行借款,形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當前估計至少20兆,構成了影子銀行的主要內容。所以才一再說影子銀行是金融雙軌制的制度運行成本。

  而在需求端,為了解決房價過高和收入較低產生的購買力不足問題,銀行開發貸和住房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粉墨登場。說到底就是以加杠杆和透支未來消費能力的形式來刺激住房需求,最終構建“土地財政—住房債務—貨幣創造”的貨幣金融循環體系。土地財政的本質是房地產稅的資本化,住房抵押的本質是人力資本的資本化(未來工資現金流的折現)。這樣政府、銀行和個人,完成了資本化的直接對價交換。在這種情況下再徵收房地產稅,當然就有重複征稅的嫌疑(請參閱往期報告《房地產稅:中國的李嘉圖難題》)。

  因此解決高房價問題,落實房住不炒的中央精神,還是要從解決土地財政和住房金融的雙軌制入手,推進土地流轉的市場化改革,增加土地供應和實現土地使用權合理定價,打通一二級市場的制度性障礙,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症”,改變考核導向鼓勵培育健康長期的稅源。當然,當前最重要的還是預算體制改革和隱性債務置換問題。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地方政府來說,戒除土地鴉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最近幾年在土地財政幻覺下擴大的行政產能(成立的各種地方控股的平台、城投、投資公司和產業公司)。中央政府需要做的是,作為一種外生力量推動一級土地市場和二級房產市場的雙軌並軌。這種並軌也會不可避免的引發房價中樞下行,從而導致更為嚴重的財政危機和信用危機,因此房地產系統的並軌可能還要一直拖下去。

  04

  信用和貨幣市場的雙軌根本上是產權雙軌,利率並軌需要打破剛兌,需要國企地方財政改革

  如果僅僅把利率並軌看成是打破基準,看成是與哪一個利率品種掛鉤的問題,那可能就太不理解利率並軌的真正含義。如果僅僅這麽簡單,利率市場化就不可能用了這麽長時間,最後一腳拖了這麽多年。

  單純從貨幣和信用定價來看,影子銀行實際上是市場化的一軌,另一軌依然在表內固守。與利率管制相比(現在存貸款利率雖然名義上已經放開,但依然有窗口指導和走廊限制),市場化定價的產品當然是更受歡迎。因為市場就是尊重人性(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分散化個體的充分參與。這是前幾年影子銀行大爆炸的基本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影子銀行為了實現市場化定價,帶有監管套利的色彩,同時由於遊離於監管之外,出現了“市場失靈”的問題(在信用和貨幣市場,由於風險外溢的外部性,完全市場化並不一定是最優),開始不斷加杠杆自組織、自生長,增加了系統性風險。

  但影子銀行並不是一無是處,恰恰是作為市場化的一軌,可以更好的為體制外和市場化的民企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彌補了金融體制改革滯後造成的體制僵化和剛性。一個反證就是,當三年前開啟轟轟烈烈的去杠杆運動時,死去的首先是信用等級最外圍、最需要影子銀行輸血的中小企業和民企。就連優秀的上市民企,也因為股權質押將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勾連而陷入流動性危機。

  民企自然有發展不規範、盲目加杠杆的一面,但當前的宏觀調控總量政策過度、結構政策不足的問題也非常突出。這是因為貨幣政策是個總量手段,水總往低處流,而不是政策設想的小微民企等“金融道德制高點”。結構型政策只能依靠精細化的宏觀管理能力,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

  總量政策過度的結果就是“一刀切”下的大起大落,也是舉國體制和中心化調配資源模式的優劣之處。這種模式有好的一面,可以動員全部的政策力量運動式的“大亂大治”,當然副作用也很明顯,往往導致政策本身成為不穩定的來源。如果意識不到信用雙軌制這種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只在資產負債表的監管層面和利率的資金價格層面進行調整,往往難以形成真正的並軌。

圖5. 行業信用利差、超額利差和未到期餘額全景圖圖5. 行業信用利差、超額利差和未到期餘額全景圖

  資料來源:Wind、方正證券研究所

  信用是分層的,如果僅在銀行間和銀行與非銀間實現了市場化大並軌,但實體經濟依然存在大量的由於產權不明晰、按照剛兌邏輯進行定價的信貸資產,那麽這種並軌也只能是“貌合神離”。即使形式上存貸款利率與市場化的利率掛鉤,但依然會存在由於體制扭曲造成的排異,市場化的一軌傳導不到非市場化領域,貨幣市場的利率傳導不到信用市場,最終導致利率並軌失敗,貨幣政策傳導不暢。這跟股票市場中“國有企業+注冊製”的體制基因排異是一個道理。

圖6. 不良貸款率保持高位圖6. 不良貸款率保持高位
圖7. 部分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圖7. 部分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因此,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真正的金融並軌應該是“有機體”的連接,不是“無機體”的硬性並軌,只有發生化學反應後才能形成另一種穩態均衡,最後生長成為具有充分韌性的金融生態,這樣才算最後完成了並軌。

  05

  警惕逆向並軌與並軌過程中的大類資產價格塌縮

  理解中國經濟需要理順“陰陽”兩條線。陽的一條線是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當前處於轉型升級的後工業化時代,過去那種重資產、要素密集型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主要原因一是在供給側因為要素成本在不斷上升,人力、環保和房價等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承受之重;二是在需求側全球市場萎靡不振,需求不足導致長期經濟增長停滯,傳統的中國製造近乎飽和、利潤微薄,再加上當前盛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傳統工業面臨巨大的產能過剩危機。

  陰的一條線是貨幣化或金融化進程,算是工業化進程形成的資產在負債端的映射。工業化和貨幣化,這兩條線構成了一個動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景觀。當一輪工業化進入末端,舊產能堆積在財務鏡像上就是龐大的債務。如果新一輪工業革命沒有及時大規模引爆,實體經濟缺乏好的資產,或者新的工業模式和商業模式需要新的金融服務,傳統的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金融模式又服務不了,這就形成結構性的資產荒。而金融機構為了穩住不縮表,只能在同業業務領域騰挪,反覆回購、嵌套和加杠杆,積累了大量的系統性隱性風險。

  問題出在,工業化的市場化進程或雙軌並軌比較快,也比較徹底,但與之伴隨的貨幣化進程中卻長期存在管制和雙軌。這個雙軌制一方面保證有大量的信貸資源支持舉國體制下的重型工業化,我們看到投向重工業國企的信貸定價都是被人為壓低了,與此同時儲戶的存款利率也長期被人為壓低,這實際形成了另一種剪刀差,通過金融資本剩餘來支持重工業發展。

  而另一方面則造成了信貸的過度無效率投放和雙軌制下的套利資本橫行。如果說商品雙軌制下存在大量的在體制內外通過兩個價格倒賣鋼材等商品大發橫財的“掮客”,那麽在金融雙軌制下也存在大量的利用體制內外不同利差倒騰資金和票據的“資金掮客”。這些“金融掮客”倒騰的是套利資本,不僅不會服務實體經濟,還在製造系統性風險讓全社會負擔。從這個角度審視,影子銀行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彌補了剛性體制內金融服務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成為金融掮客獲取雙軌制紅利的工具。

  因此站在新一輪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角度,金融雙軌並軌也是迫切必需的。眾多國家轉型經驗表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需要引爆新一輪工業革命,這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雙軌制金融體系無法完成這一任務,而且累積的風險還會產生嚴重的負面作用,比如發生金融危機。因此可以說,能否順利實現金融並軌,提高服務新興工業化的國家金融能力,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條件。

  然而體制的路徑依賴非常強,金融雙軌制下形成的利益集團已經非常剛性且難以撼動,導致在金融並軌過程中甚至出現了市場化的軌道向非市場化逆向並軌的現象,比如市場化的理財或非標,向表內轉為受到利率窗口指導的存款和貸款;比如原本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處置的不良資產,卻因為地方行政乾預進行展期掛账債轉股,形成了僵屍化資產。尤其是在去杠杆過程中,市場化的領域因為風險出清比較徹底而逐漸萎縮,非市場化領域由於金融資源避險而日益膨脹,形成了與市場化相悖的逆向轉軌問題。當然,站在防風險攻堅戰的格局下,這也屬於宏觀審慎管理的合理範疇。

圖8. 低評級民營企業發債困難圖8. 低評級民營企業發債困難

  數據來源:https://voxeu.org/article/china-s-corporate-defaults-record-high-last

  資產價格波動是不可避免的,金融並軌後外生市場分割的問題逐漸解決,割裂的市場被打通,定價實現統一,一價定律的普世規律開始發揮作用。這相當於不同水位的定價在“地球引力”和“大氣壓力”的自然規律下保持一致,形成所謂新的均衡。

圖9. 資產價格波動率在利率完全放開後突然加大圖9. 資產價格波動率在利率完全放開後突然加大

  數據來源:趙建,程睿智,《中國經濟波動被熨平了嗎》,《濟南大學學報》,200902.

圖10. 銀行間剛兌正在被打破圖10. 銀行間剛兌正在被打破

  然而風險就出在,在這個由雙軌導致的水位差在再平衡過程中,有些高估值泡沫在估值引力下就要塌縮,另一些低估值的資產就要升值。在這個積累了幾十年矛盾的雙軌制在並軌過程中,再疊加經濟和信用的雙重衰退,不可避免的要引發一場價格大波動甚至金融海嘯。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一個基本的客觀規律,是對金融領域長期雙軌的懲罰,也是對拖延改革的懲罰。從這個意義上,金融供給側改革,更像是一個西西弗斯的希臘神話。

  (本文作者介紹:西澤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西澤金融研究院院長,曾擔任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平安銀行研究中心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