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蒲公英

↑ 點擊標題下「養生正道」關注更多養生知識 ↑

導言:蒲公英以清熱解毒為功,主治癰腫瘡毒,尤長於治乳癰。乳癰初起,紅腫堅硬灼熱疼痛者可內服單一味蒲公英,亦可搗爛外敷,頗有療效,與忍冬藤同煎入少量酒佐之,可增強解毒消腫之功(編輯/三木)

藥用蒲公英

蒲公英別名蒲公草、地丁、黃花地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帶根全草。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蒲公英配金銀花、紫花地丁可清熱解毒,主治癰腫疔毒,紅腫熱痛;蒲公英配敗醬草,清熱解毒,主治腸癰腹痛,濕熱黃疸;蒲公英配瓜蔞、漏蘆可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主治乳癰以及癰腫疔瘡;蒲公英配茵陳,清熱利濕,主治濕熱黃疸;蒲公英配板藍根,清熱解毒,主治腮腺炎、扁桃體炎以及咽喉腫痛。

蒲公英配魚腥草,善清肺熱,主治肺炎、肺膿瘍;蒲公英配菊花,善清肝火,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蒲公英配夏枯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主治癭瘤、痰核、瘰癧、淋巴結核等;蒲公英配車前子、白茅根,清熱利濕,主治濕熱下注膀胱,小便淋漓澀痛;蒲公英配紅藤,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主治腸癰;蒲公英配野菊花,清熱解毒力強,治麥粒腫有良效。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

【來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帶根全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通常在春夏花初開時採收,曬乾。

【異名】蒲公草、地丁、黃花地丁。

【性味】其性寒,味苦、甘。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利尿通淋。主治癰腫疔毒、乳癰、肺癰、肺癰、瘰癧、熱淋澀痛、濕熱黃疸、目赤腫痛等。

【成分】含蒲公英甾醇、膽鹼、菊糖、蒲公英醇、維生素類物質等。

【適用人群】本品對多數細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尚能抗內毒素、保肝、利膽、利尿及抗腫瘤作用。臨床上還用於治療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注意事項】用量過大或脾胃虛寒者易致腹瀉。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10 ~ 30 克。大劑量可達60 克。在葯膳、保健食品製作時,可選用煮、燉、燒等烹製方法。

食膳與實際應用

今之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膽囊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陰囊濕疹、慢性盆腔炎急性發作、急性睾丸炎等病可見脅肋脹痛,口苦嘔惡,腹脹,大便秘結或不爽,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身目發黃(黃疸),或寒熱往來,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宜用清利肝膽濕熱治法,可採用治療肝火上炎食物配餐,葯膳可選茵陳粥、蒲公英粥。慢性胃炎活動期、潰瘍病、牙齦炎多見胃脘灼痛,吞酸嘈雜,渴喜涼飲,消谷善飢,口臭,大便秘結,或見牙齦紅腫,牙齒出血,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葯膳可選甘藍汁、蒲公英粥等。

上文的配伍中,提到了蒲公英與敗醬草和與茵陳的搭配,但不僅是臨床用藥,食膳方中也可見到這些搭配。

蒲公英食療

慢性膽囊炎

濕熱內蘊

【臨床表現】

右上腹或胃脘脹悶,甚則疼痛,四肢倦怠,小便熱赤,大便不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食療葯膳】

清淡利膽茶:玉米須、蒲公英、茵陳各30 克。共加水1000 毫升,煎煮30 分鐘後去渣,加白糖適量。

痔瘡

濕熱

【臨床表現】

肛門墜脹灼痛,便血,大便乾結或溏,小便短赤,口乾口苦,舌邊、舌尖紅,舌苔黃厚膩,脈弦數。相當於內痔炎症期。

【食療葯膳】

公英敗醬豬腸湯:鮮蒲公英50 克(乾品25 克),敗醬草25 克,豬大腸250 克,食鹽少許。前2 味用紗布包,與豬大腸同用砂鍋燉至爛熟,去布袋,加入食鹽即可。

今日登場書籍

《葯膳食療學》

詳細闡述中藥材的性味歸經、成分適用人群及應用等;對中醫藥膳的食材進行分類研究,詳述食材的選取及營養成分研究;介紹葯膳的烹飪技術及中醫材的烹飪宜忌,區別葯膳製作與日常膳食的製作。本書適用於中醫中藥及中醫康復專業學生使用,授課於基礎課之後,為其他專業基礎課和後期臨床課程奠定中醫藥膳和食療方面的理論及臨床應用技能。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葯膳食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志勇 遊衛平 簡暉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源於Pexels ;茶圖片作者:oriento;湯圖片作者:hurtingbombz。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