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冷機槍沒帶水,林聶總結失誤,指出:指揮員忘記用機槍

作者:德衡術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882年到1883年間,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首創利用火藥氣體動能實現打開槍膛、外拋彈殼和彈藥上膛的自動化技術,研製出世界上首款現代機槍——馬克沁重機槍。這款機槍以每分鐘600發的超快射速,碾壓當時所有槍械,並徹底拉開了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作戰效能的差距。

在馬克沁重機槍發明前,使用冷兵器的部隊,還能用人海戰術以及騎兵高速的移動能力,在非自動步槍裝填子彈時,衝到槍手面前逆轉戰局。但馬克沁重機槍出現後,使用冷兵器計程車兵在戰場上幾乎沒有了任何價值了。

1893到1894年間,英國人入侵非洲,曾經在一場戰鬥中創造了50餘人憑借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5000多麥塔比利人進攻的戰績。在這場戰鬥中,悍勇而無知的麥塔比利人被打死3000多人。此戰過後,各國競相仿製馬克沁重機槍,以至於到了一戰時,主要參戰國的軍隊使用的全是本國兵工廠製造的馬克沁重機槍,可見馬克沁重機槍的風靡程度。

中國在光緒15年(1889年)就有兵工廠想仿造馬克沁重機槍,但是因為清廷的無能以及外敵的入侵,直到1914年,金陵製造局才仿製成功。隨後因軍閥混戰,在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其他兵工廠也仿製了馬克沁重機槍,但總體產量不高。所以在抗戰之前,稀有的馬克沁重機槍是當時中國戰場當之無愧的王者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裝備落後,一旦繳獲馬克沁重機槍,指戰員可謂如獲至寶。馬克沁重機槍強大的威力,讓士兵在防守陣地時能起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但1933年發生的雲蓋山、大雄關戰鬥,紅軍卻因為馬克沁重機槍缺水吃了敗仗,損失慘重。

1933年上半年,蔣氏集結50萬大軍,採用持久戰和“堡壘主義”“圍剿”蘇區。在李德的冒險戰略下,紅軍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與優勢敵人拚消耗,還將兵力不佔優勢的紅一方面軍拆分成兩路,想“兩個拳頭打人”。

由紅1軍團、紅14師組成的一路紅軍,在蔣軍第五次“圍剿”之前一直處於持續作戰狀態。當李德獲悉蔣軍大兵壓境的時候,又倉促安排他們前往蘇區北線迎擊敵人。到達永豐地區的紅1軍團,在李德的錯誤指導下,試圖以修築碉堡和短促突擊的戰術突破蔣軍碉堡封鎖線。但由於敵人擁有重火器,紅1軍團沒有重火器,結果紅軍好不容易構築的碉堡在敵人飛機、大炮的轟炸下,頃刻瓦解,而對於敵人的碉堡,紅軍卻無計可施。

就這樣,狡猾的敵人躲在碉堡裡,與英勇的紅1軍團打消耗。紅1軍團不僅無法打破敵人封鎖,戰士們也被折騰的疲憊不堪。

到了1933年11月中旬,紅1軍團、紅14師和新成立的紅9軍團,又奉命在崇仁附近突破敵人的碉堡封鎖線。這一次,敵人抓住這股紅軍主力的行蹤。時任蔣軍北路軍第7縱隊司令薛嶽和總指揮吳奇偉,立即集合5個師的兵力向紅1、9軍團撲來。第7縱隊是蔣的嫡系,每個師都有1.5萬人。而此時紅1軍團、紅9軍團和紅14師雖然也是5個師,但總兵力不到3萬人。時任紅1軍團軍團長的林彪,知道不可力敵,於是準備指揮這一路紅軍退守雲蓋山、大雄關一線。

但因為前期在李德的錯誤指揮下,紅1軍團過於深入,導致紅軍長途跋涉趕到大雄關時,敵人不僅搶先佔領了大雄關各要點,而且原本由紅14師41團2營堅守的雲蓋山,也在血戰後痛失敵手。

1933129日出版的《紅星報》上面刊載的羅瑞卿的《大雄關戰鬥》一文中敘述:“當我們(紅1軍團)剛剛登上了黨口附近的大頭山,即已發現敵人先我而佔領了大雄關東南極有名的木魚嶂、西山嶺的險要高地,以當時的地勢條件來說,我們是處在無法使用兵力,不能發揚火力的地位,兼之又要向著已佔領險要陣地配有強烈火力的敵人實行仰攻,這當然給了我們戰鬥上的相當困難。”

如此不利的局面,並沒有嚇到紅軍指戰員,負責衝鋒的紅5團在幾乎沒有樹木遮蔽的山坡上,對木魚嶂高地發起一次次進攻。在付出極大的傷亡後,曾經兩度佔領木魚嶂高地的重要陣地。但是由於5團官兵沒有注意發揚火力,後續部隊沒有跟上,再加上敵人有20余架飛機、10余門山炮以及其他火炮的支援,結果當敵人集合優勢兵力反撲時,佔領陣地的紅5團又兩次被打了下來。

1933年11月22日,林彪和時任紅1軍團政委的聶榮臻,曾經向朱德等寫過一篇《一軍團雲蓋山、大雄關、沙崗上等地附近戰鬥經過詳報》。在詳報中,林彪和聶榮臻總結了當時戰鬥中一軍團存在的一系列失誤,其高職門指出了指揮員忘記了運用機槍

據統計,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時,一、三、五、八、九這5個軍團共裝備重機槍357挺、輕機槍294挺。按照這個數據推算,紅2師作為紅軍主力師,在1933年大雄關戰鬥時至少配有10-20挺重機槍、10-20挺輕機槍。

在詳報中,林彪、聶榮臻指出:當時整個紅2師只有2挺重機槍帶水,其余均未帶水。到了陣地上,指揮員臨時安排人去打水,可是到處打不到水。因為攜帶的重機槍“缺水”,導致5團不僅在進攻高地時,沒有機槍火力的支援。等5團佔領高地後,陣地上也沒有重機槍來壓製敵人的反衝擊。最後,指揮員也無法給機槍指定射擊目標,機槍被隨意扔在陣地上,甚至槍口還是朝著後方。

當然,大雄關戰鬥還有其他失敗原因,但攜帶的機槍未能很好使用,無疑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因為像馬克沁這種水冷式重機槍在戰鬥前,要在槍管周圍的水管裡注滿水,機槍極高的射速讓槍管達到極高的溫度。如果沒有水冷卻,那麽當時的金屬工藝製造的槍管會發生變形而出現故障。2師攜帶馬克沁機槍卻沒有帶水,就無法長時間使用馬克沁機槍。沒有馬克沁機槍,光靠步槍,2師又怎麽可能守住奪佔的陣地呢?

大雄關戰鬥,不僅有不少營連指揮員犧牲,而且紅2師政委胡阿林、紅4團團長肖桃明犧牲,紅1師師長李聚奎、紅2師師長陳光負傷。甚至在撤退過程中,紅1軍團指揮部在通過敵毛炳文部的陣地時,遭遇敵1個營的兵力襲擊。如果不是當時指揮部上至林彪、聶榮臻,下至廚師、飼養員都拿起武器奮起反擊,紅1軍團的軍旗都要被敵人奪去,林彪、聶榮臻甚至也會遭遇不測。我們紀念勝利,但不能忘卻這一教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