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丁亮:“立中”與心地風光

“立中”與心地風光

作者:丁亮

我們前面講了太陽,太陽形成了陽歷,那它決定了這個陽歷的整個天象,一年的時間的運轉。所以時間的“時”這個字呢,在古代其實就是太陽的步伐。時(時),右邊的這個寺呢,其實是寺的上半部,它就是“之”。“之”就是去往哪裡,它是用一個腳印,所以這個“時”其實就是太陽的腳印,這是甲骨文的造字。

那另外一個掌控時間這個秩序的,就是月亮。關於月亮,有許多神話,這裡不展開。古人觀察到在這個天地之間,還有一個影響我們生活很重要的,影響季節、時間變化的就是風。風會帶來雨,風會帶來各種的天氣變化,然後這些風雨、這些天氣變化就形成了某些區域的風土。這些風土呢,南方跟北方不一樣,東方跟西方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四方。那這個很巧妙的就是在甲骨文裡面就挖出來了,這個卜辭裡面有所謂的四方風神。四方風神呢,它的名字也都是專名。譬如說《山海經》,譬如說《尚書》的《堯典》都有,但是那些字未必是古代的這些字,只是用後世比較相關的這個字形或者是字義的字去替代的。那麽,比較特別的就是,這個甲骨文的“風”字,就是使用著我們現在鳳凰的“鳳”。

《尚書》的《堯典》裡面就提到,帝堯命羲和去敬授人時,然後就分出來了,春天的時候這個人民怎麽樣,然後鳥獸茲尾,在東方;夏天的時候怎麽樣,鳥獸希革。他會這樣描述在每一個季節,季節搭配方位,再搭配各種這個人跟鳥獸所需要處的生活的狀態。

那麽在我們現代,如果你用一種生物學觀點去看的時候呢,那麽鳳這個字,大家可能就會覺得它是一種鳥類。傳說它是鳥王,有長長的翎毛,很漂亮,很飄逸。可是如果我們從這個神話的觀點來看,加一點對於真實生活的想象,那很可能這個鳳凰的鳳字,在甲骨文中當成風啊,並不是有些學者覺得是一種借用的狀況,或者我們說它是假借,未必是。古人可能覺得這個鳥跟風就是融為一體的,那鳳其實就是風神。那尤其是這個季節變遷的時候,他觀察這個季節變遷可能都是候鳥,那麽這種候鳥都是大型的候鳥,在什麽季節來的時候從高空飛來。其實候鳥都是乘風而來的,它不是靠自己飛的。高空的這個天氣整個變化了,有寒氣流、暖氣流等等,然後雲氣開始變化了。那古人除了觀察星象之外,也會觀察這個風向,而觀察風向,那可能就是看這個候鳥在不同季節飛往不同的方向。

如果這樣講的話,這些候鳥其實就是鳳。這個鳳其實不是一種鳥類,而是乘著風而來的鳥都叫鳳。那麽從乘著東風來的鳥可能是一種專有名稱,乘著西方的風來的鳥可能是一種專有名稱,古人們可能把它想象成東方的這個風的精靈,或者西方的風的精靈。那麽尤其是上面的這個風一動的話,底下的那個草木就跟著生長,那再進一步的延伸的話,就變成了《論語》裡面講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它的意思就是君子的德性,有能力引領著一般的百姓、小人——小人並不是這個我們現在常說的沒有道德、心眼壞的這個小人,而是指一般的平民百姓。那這個“人”是一個側面的人。

這個側面的人強調的是他的這個走向,他有一種跟從性。那兩個側面的人,一個跟著一個,這個就是“從”對不對?隨從的從。那大人是個正立的人的形象,他是獨立的,他可以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麽。那小人是跟著大人走的,就像地上的這個草是跟著天上的風、雲、雨的來不來,而決定它能不能生的。這個比喻非常好,然後就形成了我們後來的所謂的風俗、風氣、風化種種詞匯。

那麽有了四方呢,其實隱藏在裡面有一個更重要的字,剛剛那個四方風神的甲骨片上沒出現的,那就是“中”,中央的中。因為有中央才有四方,四方是相對於中央定的。這個“中”當然是中國文化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字。那它的字形是怎麽回事呢?其實就是個旗杆,中間有著一圈也許是金屬做的,我猜測可能有點類似像這個日晷之類,或者指方向的這個標誌作用,上面可能有些刻痕對不對?然後呢,這個環在中間,這個旗杆的上下就綁了旗子。那麽吹什麽風的時候,這個旗子一飄,我們就知道它吹什麽風了。

在甲骨文當中,常常強調要“立中”,要把這個“中”立起來。那麽尤其是蓋城的時候,那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動作。為什麽?因為這個中是去呈現風的。古代的帝王,就靠著這個風,去掌握四方的人民現在的生活可能處在什麽狀況。現在吹的風,是哪一方的人民要播種了,這個時候帝王可能知道,這個時候不要去打擾那邊的農民,你不要叫他去幫忙蓋城牆、幫忙挖河等等的,是不是?他需要播種,這時候他不播種後面沒收成了,他很難生存。甚至於是這個帝王掌握了觀風向的、觀氣侯的知識,他看到什麽風吹了,他可以預先去告訴農民說,大家準備好,再一個禮拜我們要播種了,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雨水來,但是你要先準備,像我們現在的天氣預報一樣。那麽這個商王周圍的這些占卜的貞人都是非常有智慧的,那麽他可以靠他們掌握的這些知識,來幫助他統領的區域裡面的人民生活。

所以這個立中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偏,就像一個院子,你的那個“中”應該要立在這個院子的中間,對不對?那譬如說你貼著南邊的牆去立中了,立了這個旗杆,那東風西風吹的時候沒問題,北風吹可能也沒問題,那個南風就不會反應,對不對?那這個立中符號的奇妙,就是從外面的旗杆可以轉化到我們內心的旗杆,就是我們內心的這個風氣,這個德性也要有“中”,所以在《尚書·盤庚》裡面,盤庚講了一句話,叫大家“各設中於乃心”,就是你的內心也要有這個中。那這個後來就變成了《中庸》的中。

其實中國也就是立中的這個領域,這個“國”其實就是“域”字了。那《中庸》的中,就是喜怒哀樂之發,喜怒哀樂之發其實就是像這個風的風氣一樣,那你心中有中的時候你就可以喜,你也可以怒,你該生氣的時候你要適當的生氣,但是發而皆中節對不對?有這個值得生氣的事情你就生氣,反應一下。但是如果只是小事情的話,你就小小的不高興一下,你不能別人做個小事情讓你生氣的時候,你發個大脾氣,這就不中節。那你發了脾氣以後呢,你能夠恢復到中的這個平靜狀態,就像這個風吹了旗子,旗子飄揚之後,風停了,這個旗子就垂下來,對不對?風往東邊吹的時候,這個旗子要往東邊飄,然後往東邊吹的風停了,這個旗子就是恢復它的中間垂下來的狀態。然後風往西邊吹的時候,它才能夠再往西邊飄,這樣子這個中才有它的用處。這個是中用。那如果我們的心有偏頗,就是說我不要發怒,我只要高興,或者我隻喜歡東風,我不喜歡西風,那就不行了。那所以這個古人就會把這個四季的變化,春夏秋冬,跟我們的喜怒哀樂搭配在一起去談。我們的內在世界,一直到這個外在世界,用這個“中”字可以貫通起來。這是非常奇妙的。那這個可以東、可以西、可以南、可以北,那這個就是中和,這個中可以顧慮到各種人,顧慮到這個喜歡發怒的人或者是這個樂觀開朗的人,或者是喜歡悲傷的人,或者是等等的各種性情的人。這是王者要立的中和,這萬物才能夠育焉。

摘自丁亮老師《中國文字之道》教學片第八集《立中與四方風神》,編者有修潤。

特別預告1

丁亮老師

《中國文字之道》即將上線,

敬請關注

特別預告2

2020年2月1日——2月5日

這個寒假,丁亮老師帶我們

遊文字之都——安陽,悟中國文字之道

了解“安陽文字之旅”遊學

——— /想看更多好內容,請關注它吧!/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