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千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數據為何有增有減?

4月1日起,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情況被列入官方每日通報。不過,與確診病例數據不同,無症狀感染者數據可能隨時發生變化,且有增有減,這是為何?

國家衛健委2日通報顯示,4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5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7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9例(境外輸入轉為確診9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338例(境外輸入解除醫學觀察1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75例(境外輸入226例)。而截至3月31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為1367例。

對於增減的原因,簡單來說,這是由“無症狀感染者”本身的屬性所確定的。

目前,國家對於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定義指的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簡單表述即是:他們就是一個感染了病毒,目前還沒有症狀出現的群體,但是病毒在這個群體體內進行不斷複製增多的進程中,在某個階段具有傳染性,而且這個傳染性還不中斷。

這種不斷進展中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他們的轉歸有幾條路?從過往對其他病毒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李亮在解讀時表示,一般來講,大多數病原體進入人體以後,它有三個結局:一個是人體抵抗力非常強,把病原體乾掉了,人體沒有任何症狀。第二種結局,病原體毒力比較強,而人體抵抗力比較弱的話,這種情況下,病原體在人體內大量的繁殖,那麽人體就出現了病灶,就變成了病人。第三種結局,人體抵抗力和病原體之間動態平衡,可以在人體內長期存在,這個時候病原體成為一種休眠狀態,就跟睡著一樣。這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後的三種狀態。

由此可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每天都可能發生變化:會有新增的無症狀感染者數據,既有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會出現症狀,就轉為了確診病例,另外一些既有的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14天后,兩次轉陰後可能結束隔離。因此,無症狀感染者數據的增增減減將成為常態。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日後,如果連續兩次核酸轉陰後是否應該結束隔離,讓其恢復日常的社交生活?

根據李亮的解釋,其他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的第三種結局就是病毒與人體相安無事,處於長期睡眠狀態。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是否也存在這種狀態,仍然需要進一步科學層面的研究來給出答案。

對於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日後是否還存在隱患的問題,目前還缺乏無症狀感染者大數據的研究。不過,根據已知的小範圍研究發現,從核酸檢測陽性第一天到連續陰性檢測第一天的間隔,中位數為9.5天(在24例無症狀病例中,最長為21天)。

這個研究來自南京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於2月25日刊發在預印本平台medRxiv的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該論文研究了24例無症狀新冠病毒病(COVID-19)病例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特徵,這項研究通過縱向觀察已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史,追蹤到了24例無臨床症狀患者,並揭示無症狀COVID-19患者具有潛在傳播能力。

研究發現,24例均未出現嚴重新冠病毒肺炎或死亡。交流中位數定義為從陽性核酸檢測第一天到連續陰性檢測第一天的間隔,為9.5天(在24例無症狀病例中,最長為21天)。而且發現了無症狀攜帶者具有強傳染性,傳染期可能長達3-4周。

由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14日的隔離期是否需要延長到21日,仍然需要進行一些科學研判。

此外,由於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後又複陽的問題出現,有專家認為最大的可能出現在康復後核酸檢測的假陰性所導致。對此問題,地方上又采取了患者出院後送至指定醫療機構集中隔離至少14天的措施 。所以在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之前,也不能忽視核酸假陰性這個可能性。

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問題也不容忽視。寧波疾控中心最近在追蹤調查了2147名密切接觸者後,發現密切接觸者總感染率為6.15%,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分別為6.30%和4.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