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非、印度都有蝗災,我們一起了解北京歷史上的蝗災

最近

“蝗災”正在成為

東非、印度等地區農民的噩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所稱

這一波蝗蟲的卵正在發育中

非洲可能在三四月份出現新的大規模蝗群

而印度政府則預警今年6月印度

可能將遭受更嚴重的災情

咱們國家作為幾千年農業大國

又是怎麽抗擊蝗災的呢?

北京遭遇過蝗災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和大家說說

北京歷史上的蝗災

城 市

文化范

中國歷史就是蝗災鬥爭史

蟲是昆蟲綱直翅目蝗科的統稱

螽(zhōng)斯、蟋蟀、螻蛄等物種

是蝗蟲的近親

它們多數是植食性的農業害蟲

《詩經》中記載的“螽”就是蝗蟲

蝗蟲家族很龐大

共有8000多種

中國主要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西藏飛蝗

三個飛蝗亞種

東亞飛蝗分布在東部季風區

亞洲飛蝗分布在蒙古、新疆乾旱區

西藏飛蝗分布在青藏高原區

東亞飛蝗分布最廣泛

涉及河北、北京、天津、山東

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市

這些地區

是中國歷史展開的主要舞台

可以說

中華文明史也是中華先民與蝗蟲的關係史

與蝗災相關的主要是東亞飛蝗

先民很早就開展了與蝗蟲的鬥爭

先秦時期的典籍《呂氏春秋》說:

“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

為其害稼也”

意思就是

你吃我糧食我就要你的命

如果禾本科植物吃完了

蝗蟲饑不擇食

也會吃別的

據《晉書•食貨志》載:

“幽、並、同、冀、秦、雍六州大蝗,

草木及牛馬毛皆盡。

又大疾疫,兼以饑饉

百姓又為寇賊所殺

流屍滿河,白骨蔽野。”

今天人知道蝗蟲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物

可以燒烤油炸

但是在唐代

人們還認為蝗蟲有毒

據《舊唐書》記載

貞觀二年六月,京畿旱,蝗食稼

唐太宗在宮苑中捉住蝗蟲

咒罵說:

“人以谷為命,而汝害之,是害吾民也。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汝若通靈

但當食我,無害吾民。”

說完就要吃蝗蟲

結果“侍臣恐上致疾,遽諫止之”

李世民說“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

於是李世民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吃蝗蟲的皇帝

還是在唐代

玄宗開元三年(715)到四年(716)

山東蝗災發生

宰相姚崇積極主張捕殺

唐玄宗采納姚崇意見

派遣“捕蝗使”督促各地

採用挖坑、趕打、火燒、埋葬等辦法

平息了蝗災

僅僅汴州一地

就捕得蝗蟲十四萬石

在歷史文獻中

旱災與蝗災往往並稱為“旱蝗”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

系統研究了蝗蟲的生活史

在《除蝗疏》中

徐光啟梳理從春秋到元代所記載的

110蝗災所發生時間和地點

得出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

指出“涸澤者,蝗之原本也”的結論

城 市

文化范

中國歷史被蝗蟲改寫?

蝗災成為製約歷史進程的

一項重要因素

有幾個歷史故事且聽分解

故事一:

東漢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因連年旱蝗,草原上的匈奴遭受饑饉,人畜死耗大半於是,匈奴分裂南、北兩部。南匈奴南下歸附漢朝,與漢族逐漸通化。北匈奴後來西逃,跨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到達歐洲,後來引起了日耳曼各族大遷徙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故事二:

元朝末年,發生蝗災,逼得一個年輕人離家出走,早就了明朝皇帝。據《明史·太祖本紀》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由於旱蝗肆虐,餓殍遍地,佛寺也得不到施捨,朱元璋被迫出門化緣,從一個“托缽僧”一步步成長為一言九鼎的皇帝。沒有這場淮河流域的蝗災,朱元璋的人生歸宿大概率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或者是有些狡黠的市井無賴。

各位看官看看

小小蝗蟲真的改變了歷史

現在網上新聞說

現在印度鬧蝗災

在印巴兩國的對峙地區

兩國軍隊顧不上對峙

先處理蝗災

不管這是真是假

歷史上卻有先聲

據《三國志》記載

曹操帶兵攻打屯兵於濮陽的呂布

二軍相持百餘日

蝗災來了

於是雙方停戰

城 市

文化范

北京的蝗災我們來看看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

采取了比較有利的治蝗措施

據《明史·成祖本紀》載

永樂十一年九月

朱棣“詔自今郡縣官每歲春行視境內

蝗蝻害稼即捕絕之

不如詔者二司並罪

當時全國的蝗災災情趨緩

但北京是蝗災的高發區

明英宗朱祁鎮所在的正統朝可能是最多的

大家熟悉的明神宗朱翊鈞所在的萬歷朝也不少

崇禎帝朱由檢是亡國之君

從崇禎八年七月起到十四年六月止

在這將近6年中幾乎每隔一兩年

就發生一次大蝗災

而且集中發生在兩京(包括北京、南京)

山東、河南等統治核心區

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

北京地區的蝗災最為慘烈

飛蝗來臨之時

史稱“蝗飛過京師三日,

自東南向西北,日為之蔽”

再來說說清代

據於德源先生《北京災害史》的研究

清代北京地區發生的有影響的蝗災

從數量上看似乎比明代少

據統計

清代今北京地區共發生蝗災29次

平均9年發生一次

而明代則是平均5.7年發生一次

城 市

文化范

歷史上預防治理蝗災的措施

其實北京那會兒的治理蝗災手段

和歷史上也差不多

首先就是火燒煙熏

春秋戰國時期有“秉畀炎火”

以火治蟲的技術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已採用

《捕蝗圖冊》

還有就是農田治理

傳統農耕方式中存在著“秋耕”的做法

可以保墒增加土壤肥力

還能有效殺滅各種越冬蟲卵

戰國時期還用深耕的辦法

來消除或減輕草害和蟲害

第三就是提高植被覆蓋率

蝗蟲喜歡在

15%-50%植被覆蓋率的繁衍生息

當植被覆蓋率超過 80%不適合蝗蟲產卵

另外古人會提供植被種群的複雜性

蝗蟲喜歡啃咬禾本科植物

不喜歡吃豆科、馬鈴薯、麻類植物

搭配好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可以避免出現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明代《農政全書》提倡種植蕃薯

應對蝗災

當然還有生物防治

鳥類、蛙類、蜘蛛、黑卵蜂、寄生蠅

都是蝗蟲的天敵

雞鴨等家禽也是對方蝗蟲的利器

據說一隻雞一天可消滅1500隻蝗蟲

這裡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農藥

這裡說的農藥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西方農藥

在西方農藥成產技術傳播之前

先民也發現用石灰、硫黃等物質也能殺蟲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就有

用砒霜攪拌種子預防和殺滅害蟲的記載

清末西方農藥開始引入中國

光緒三十二年(1906)

清政府農工商部在

西直門外樂善園舊址(今北京動物園)

開辦農事試驗場

開始進行植物病蟲害、農藥方面的試驗

民國時期

西方的農藥越來越多引入到中國

1946年

中央農業實驗所等

在666粉劑與毒餌誘殺蝗蟲方面的試驗

取得成功

新中國成立後

農藥是對付蝗災的重要技術手段

當然

農藥殘留及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不容小覷

元明清北京地區蝗災記錄分布圖

(《北京歷史地圖集》第三集)

本期連線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

人文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研究員

歷史學院 副教授 丁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