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鮑仁君:痛了,就會改前非嗎?

以後提起這屆家門口的籃球世界杯,沒有多少人會記住中國隊贏了一場,贏了誰,怎麽贏的,更多的人會記住輸給了波蘭,怎麽輸的。

中國隊進入奧運,只有理論上的可能了。這個論調,原來在中國男足上經常聽到。凡是理論上能晉級的,往往都跟我們無緣。實踐都不行,還能搞什麽理論。

至少進入奧運,在世界杯開始前都沒有多少人提及過。這還能算個目標?這是打底的。

啊,多麽痛的領悟,中國輸了打底褲。

很多球迷,都感受到了痛。恨鐵不成鋼,憋成七裡傷,扶不起的阿鬥,花樣虐籃球狗。

相信國家男籃的隊員們,也會感受到痛。中國男籃多年不缺席奧運的傳統,在廣州結束了。隊員也認為自己有實力,也想勝利,只是最後他們發現,自己的實力不是自己以為的,廣大的球迷發現,他們想要勝利的決心不是我們以為的。什麽亞洲第一,外國友人連聲稱讚,隊員們卯足了勁,都是自嗨。

啊,這是更痛的領悟,曾經的花團錦簇,原來都是遮羞布。

痛不可怕,痛了之後呢?痛改前非,是我們熟悉的劇本。可是,真的所有的人,都能痛改前非嗎?

我有個親戚,小時候聰明可愛,我經常陪他玩。後來我出外讀書,只能從別人嘴裡聽到他的零星消息,說現在不務正業,不努力,成了流氓。我每年回老家,也能見到他,滿臉堆笑,依稀有孩童的樣子,我真的很難和一個混子聯繫起來。後來,由於經營一個小工廠經營不善,他們家裡欠了很多債,他母親不堪重負加上絕望,自殺了。所謂的痛,大抵不過如此。兩年過去了,他的生活依然照舊,每天活在自己編制的夢想裡,絲毫沒有改變。他沒有殺人放火,沒有吸毒,沒有賭博,沒有頑疾,並不是大奸大惡之人。

痛定思痛,到底要怎麽個思法?

喪母之痛,他從來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還說如果他母親當天不是和村民拌嘴,就不會自殺。如果他很努力,家裡不會背負那麽多債務,家境富裕,別說拌嘴,就算別人打她一頓,她會自殺嗎?

中國隊的失利,具體到每個隊員,又是什麽責任呢?周琦會認為國家隊是因為自己輸得嗎?郭艾倫會認為國家隊輸球全是自己的責任嗎?

世界杯之後,我相信大部分男籃運動員的生活,依然照舊。等到CBA聯賽開始,大家依然是耀眼的明星。他們沒有在大賽期間夜不歸宿,沒有和教練頂嘴,看上去都是循規蹈矩的好球員。

你讓他們去改,到底要改什麽呢?

這個事情,在國足身上驗證了無數次。每次大賽之後,所有的球迷都呼籲,球員要反思總結。結果呢,這麽多年到底總結了什麽?身邊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可以改,那些沒什麽大錯誤,只是懶散的人,讓他去努力,卻是極難的。建設,往往要比推倒難的多。

我不能在一片空白裡,沒有地基沒有磚瓦沒有圖紙,看到希望。

中國隊連續進入奧運缺貨,有大的歷史背景,蘇老師楊老師都等分析過了。中國原來在亞洲一枝獨秀,現在到了世界的舞台上就不靈光。美國是漏鬥型選人才,原來我們是選苗子培養。從小學開始,美國所有的學校都有系統的籃球比賽,小學生三年級的比賽就已經很正式了,從小學一路打下去,有天賦的球員,都會被天然篩選出來,一直到大學和NBA。我們選苗子是看到身體天賦好的,從小就走集中培訓的路子。如果我們選材系統出了問題,自己的漏鬥還沒有建好,那成績下滑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賽成績好,儘管有問題,領導沒有決心去改,大賽成績不好,領導有壓力去改,但是切忌急功近利,短期成績和長期成績之間,有時候是矛盾的。我希望我們形成自己的漏鬥系統,只要有了這種選拔機制,成績是水到渠成的。目前有很多很多問題,缺乏基層教練,沒有像樣的中小學聯賽,大學聯賽水準偏低,CBA也是問題一堆,這些都是發展的必然階段。當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體育,一切都會好的,經濟的提高,在推動著整個國家的體育發展,跟領導沒有關係。

競技體育是全民體育的產物,估計超過一半的美國孩子,都參加過正式的籃球比賽,我們的比例有多少?只有當越來越多的人打過正式的籃球比賽,我們的水準才會真的提高,不會為某次大賽的失利也痛心疾首。當年美國在世錦賽和奧運會接連失利,重回巔峰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他們有龐大的人才體系,跟誰當國家隊教練,誰當籃協主席,並沒有太大關係。

痛,未必能改前非,痛多了,就習慣了。當孩子們成長起來,就不會再經歷我們要經歷的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