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迪宣布印度擊落衛星 反對派稱實為宣傳噱頭

據新華社消息,印度總理莫迪27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印度已用反衛星導彈成功擊落一顆低軌道衛星。莫迪稱,這項試驗是印度在太空領域的“重大突破”。

莫迪在電視講話中說,在這項名為“力量計劃”的試驗中,通過導彈成功擊落了一顆運行在距地面3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的衛星,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3分鐘左右。《印度快報》報導稱,印度已經加入“太空超級大國”的行列。

莫迪表示,這是印度在太空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確保印度國土安全、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重要一步。他還表示,開發反衛星導彈技術是印度為自身安全而采取的防禦行動。

莫迪宣布

試驗成功意義重大

對印度人而言,這毫無疑問是項激動人心的成就。印度總理莫迪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不僅在電視講話中對全國民眾宣布這一壯舉,更是在社交媒體上連發至少9條消息。

27日,他率先在推特上發了一條預告。“請注意,將有一條全國性的重磅消息。”

一個小時後的下一條,他便宣布了反衛星導彈試驗成功的消息,並稱這一突破給印度帶來極大的榮耀,將會給世世代代帶來歷史性的影響。

他還在推特上重點強調了這次反衛星導彈試驗的兩大特別之處。“第一,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個具備如此專業化和現代化技術能力的國家。第二,所有的努力和工作都是由印度人自主完成。”莫迪還表示,“這將會使印度更加強大,也更為安全,有助於進一步的和平與和諧。”

該試驗的成功具有重大意義。《印度快報》對此解釋稱,衛星主要被各國用於導航、通信以及製導導彈等。因此,擊落敵方導彈的能力對一個國家來說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削弱對方的基礎設施,還能使得其武器無用武之地。

儘管美國和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冷戰時期曾測試過反衛星導彈,但到目前為止還從未有任何一個國家擊落過其他國家的衛星,不管是因為失誤,還是在衝突時期。

在這些試驗中,各國均會針對自己的衛星下手,尤其是那些不再使用卻仍留在太空的衛星。印度外交部確認,這次測試中擊落了印度的一顆衛星,但並未詳細說明具體是哪顆衛星。

大選前夕公布消息

反對派認為是轉移注意力

莫迪在演講中措辭謹慎,稱該測試是一次“防禦性”舉動,旨在加強印度的整體安全,及保障其太空基礎設施的安全,印度反對太空武器化的強烈態度並沒有改變。他還強調,該行動並不針對任何國家,也沒有違反任何國際條約。

對此,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副司令戴維·湯普森表示,美國知曉印度可能會進行這一測試,因為此前已接到數個飛行禁令以及其他信息。

據了解,該試驗主要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負責。該機構主任Satheesh Reddy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透露,此試驗項目早在兩年前就得到了批準。

湯普森副司令表示,美軍仍在追蹤此次測試後碎片區內的270個不同物體,隨著收集數據的增多,這一數字還將進一步增加。不過他表示,國際空間站並沒有受到威脅。

儘管這一成就令人矚目,但美國《連線》雜誌稱,很難將此次試驗的象徵意義和印度國內政治分離開來。美聯社分析稱,根據此前公布的日程,2019年印度大選將於4月11日拉開序幕,現任總理能否連任備受關注。

因此,據CNN報導,印度反對派領導人認為,此次反衛星導彈試驗的聲明實則為一場宣傳噱頭。印度北方邦前首席部長Akhilesh Yadav稱,莫迪的公開講話“讓他得到一個小時的免費TV時間”“轉移了人們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而英國《獨立報》則指出,根據印度法律,政府不能在選舉前夕制定或發布可能會被視為拉票的政策或公告。《連線》雜誌稱,對此,印度反對派已經要求對莫迪這一信息的宣布進行審查,評估其是否違反了選舉規定。

印度的太空夢

下一步是載人航天

事實上,這並非是印度太空計劃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邁出巨大步伐。自1962年開始航天領域的探索以來,印度的“太空夢”在過去10年時間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印度的太空計劃上一次得到全世界的關注還是在2017年。據《外交家》雜誌報導,當年2月15日,印度通過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LSV)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並成功入軌,一舉打破俄羅斯2014年“一箭37星”的紀錄。整個過程用了大約30分鐘。

據人民網此前的報導,要把數量如此之多的衛星送進軌道並非易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根據此前積累的經驗,使火箭在短短600秒內釋放出101顆衛星,這些衛星的平均速度將超過每小時27000公里,相當於普通噴氣式客機速度的40倍。在太空中,防止衛星之間發生碰撞將成為重中之重。

目前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等國及歐洲航天局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

2014年,印度還成功將一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到火星軌道。這一任務的成功受到舉世關注,不僅是因為它是印度的第一次嘗試,更在於它能在只有7300萬美元的預算下完成這一艱巨任務。印度總理莫迪曾打趣稱,火星探測器任務的預算甚至還不及一部《地心引力》電影的成本。

這兩次發射,在提升印度作為節儉的衛星生產商和發射者的聲譽的同時,也幫助鞏固了其在蓬勃發展的私人太空市場上的地位。《外交家》雜誌報導稱,與美國宇航局NASA每年176億美元的巨額預算相比,印度ISRO每年的預算僅有10億美元,僅相當於Nasa預算的5%。

科學家們將印度ISRO的成功歸結於該組織的運營方式。他們任何工作都由自己自主完成,嚴格地控制成本——包括建造火箭、衛星、推進系統和傳感器等,“比如火星探測器的任務,從概念的形成到最終發射僅用了3年時間。廉價的印度勞動力——科學家、工程師、技師、後勤,相比美國和歐洲而言,這些都是優勢,”資深科學家魏諾德·派說道。

對印度而言,其下一步的太空夢想,便是在2022年實現載人航天,在印度本土用一顆印度火箭將一名印度宇航員送上太空。ISRO的準備工作早已開始了,預計將使用不到14億美元的成本實現這一任務。印度媒體報導稱,這或許將是世界上最為便宜的太空飛行。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編譯自CNN、華爾街日報、印度快報、《外交家》雜誌

編輯 楊渝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