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培訓機構被指巧立名目收費,用假身份為學員辦分期貸款

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快速更新的現代社會,許多職場人士會報名網絡自學考試培訓班,接受成人教育,獲取名校自考學歷,提升職場競爭力。

報名之前,培訓機構對這些潛在客戶百般招徠、口甜如蜜,但報名之後,職場人士卻發現等待自己的是培訓機構設下的層層“陷阱”。

申請退款才知存在“霸王”協議 扣除25%注冊費

高職畢業的喬陽,在工作穩定後,決定利用業餘時間準備專升本考試。

2018年6月21日,她以微信轉账的方式,向“尚德機構”账戶付款9980元,報名了“行政管理、現代企業管理VIP專本連讀班”。

但報名後不久,喬陽的工作和生活城市都發生了很大變動,她無暇顧及專升本考試,在報名後的第四天,她決定申請退款,不再上課。

這時,喬陽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四川省成都市消費者喬陽:要扣除我25%的注冊費,可不是說的15天內無條件全額退款嗎?

尚德機構工作人員告訴喬陽,協議簽的是24小時之後,如果要退學的話,必須要扣除25%的注冊費,可喬陽並沒有簽過類似協議。

在尚德機構的網絡培訓平台的“個人中心”裡,記者找到了一份《網絡培訓服務協議》。

尚德方面表示,消費者在繳費前收到並在系統中輸入“個人中心驗證碼”的短信,即表示確認知曉、同意《網絡培訓服務協議》。但喬陽告訴記者,報名全程都由尚德機構的工作人員完成,工作人員在索要驗證碼時,也沒有提及《服務協議》的事情。

在退款問題上僵持數月之後,2019年1月28日,記者陪同喬陽來到尚德機構位於成都的一家分校門市。工作人員不再堅持扣除《協議》中25%的注冊費,通過個人微信账戶轉账的方式支付退款8982元。

但是面對喬陽的其它質疑,尚德機構的工作人員均以沉默和不知道回應。

承諾退款卻拒絕寫入合約 巧立名目收取費用

消費者在購買尚德機構網絡課程的時候,到底簽了什麽協議?簽協議時,是否有退款的相關條款?為探尋真相,記者也嘗試了一次報名。

央視財經記者在尚德機構官方網站,根據提示進行報名,在輸入手機號碼不久,便有銷售人員主動聯繫記者。

記者表達了報名專升本課程的訴求,希望先試聽、後繳費,銷售人員回復沒有試聽課程,只能全額繳費後再開始課程的學習,但承諾報名以後30天內全額無憂退學費。

然而,在記者向尚德機構工作人員索要的《網絡培訓服務協議》中,並沒有銷售人員所表述的“申請退款後15個工作日以內原路退回全款”的條款。

當記者詢問能不能把15個工作日內退還寫進合約裡?

尚德機構工作人員表示:不可以,整個公司的合約是統一的。退款的期限沒有體現在合約、協議當中的,但預計會在15到20個工作日左右原路返還。我答應您30天退費了,如果說我超過兩個月之內沒有給您退還,您起訴就行。

合約裡寫的費用包括“75%的培訓費和25%的注冊費”,對於“注冊費”,尚德機構工作人員解釋道:注冊費是國家收取的,尚德收的只是像培訓費這塊,包括考前資料費用。

北京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你不要在尚德報考,不要聽它的。25%的注冊費跟北京教育考試院沒關係,報名費一般是30元每科次。

使用虛假身份為學員辦理貸款分期 消費者投訴反成拒絕退款“理由”

央視財經記者在調查時發現,消費者不僅面臨著退款難,在尚德機構銷售人員的熱情推銷與建議下,不少經濟能力不足的消費者還辦理了貸款分期。

一旦消費者想要申請退款、終止貸款的時候,麻煩就來了,貸款停不掉,如果消費者自己不進行還款的話,個人征信還將受到嚴重影響!

尚德機構的網絡培訓課程價格多在萬元左右,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優惠,但可以采取分期貸款業務,先交10%的首付,其余款項可以進行分期付款,減少經濟壓力,並承諾如果申請退款、退課,會在三個月後停止貸款分期。

現實並不像尚德機構客服人員的口頭承諾那般美好。

如果學員仍然是在校學生、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尚德機構則會偽造學員的身份、住址等信息以實現辦理貸款的目的,當消費者申請退課、退款,尚德機構一再拖延,而在這期間消費者的貸款也無法停止。

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旦消費者向相關部門投訴,尚德機構則會以此為由拒絕退款。

對於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記者聯繫了尚德機構相關負責人,然而,該負責人卻表示這是個別員工的行為。

尚德機構主要負責人表示:我不否認有極個別的員工存在這種情況,但公司不允許虛構身份進行分期貸款,發現就要開除。我們確實有很多疏漏、有缺陷,我們也有委屈。這些學員大部分是屬於整個國民教育體系裡面最底層的人,他們學習的動力、學習的自控力是很差的。

專家:消費者不知情的協議無效 培訓機構口頭承諾須落實紙面

尚德機構的種種行為,究竟合法、合規嗎?

邱寶昌律師表示:我們消法26條明確規定,通過技術的手段來實施不合理的這種合約或者條款,這種合約條款本身就是無效。

即便在尚德機構單方面製訂的《網絡培訓服務協議》中沒有注明具體的退費時間,尚德機構也不能夠無限制地拖延退費時間。專家表示,面對尚德機構單方面簽署的無效協議與協議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有權利向有關部門投訴。

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工作人員謝龍說:“消費者投訴,就是因為對培訓機構可能存在不滿,或者存在一些糾紛,消費者在正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培訓機構也不能因為被投訴了,所以拒不履行義務。”

同時,專家也提醒消費者,在報名、繳費之前一定要認真審查協議內容,把培訓機構承諾的條件羅列到協議中,日後出現糾紛,可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此外,面對市場上數目繁多的培訓項目,建議消費者注意甄別。

退費難、教學質量差等問題屢遭曝光

關於尚德機構學員投訴退費難問題,中國網今年1月份曾報導,尚德機構方面解釋稱,“由於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自考用戶普遍學習時間保證性差,退費案例比較頻繁。據行業統計,絕大多數提出退費的學員都是因為個人原因所致。未來,尚德機構將不斷優化自身管理機制,‘消滅’差評。”

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自今年1月起針對尚德機構退款難問題不斷激增。不少用戶投訴稱,尚德機構存在“老師教學水準欠佳”、“無故延期退款時長”以及“售前售後宣傳不符”、“誘導消費者網貸買課”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尚德機構就曾被媒體曝光出現過退費難問題。據《北京晚報》2015年3月報導稱,購買課程的學員認為課程及教學內容不如意想要退課,就會遭遇尚德機構方面以“辦理延期”為由,拖延辦理退款。此後,尚德機構還召開會議解決學員問題,處罰了相關責任人,並同時推出了“報名15天無條件退費”的新政策。

可是尚德機構“退費難”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據《法治周末》在2016年的報導中稱,因不滿教學質量,數百名尚德機構學員遭遇退課難問題,並且尚德機構方面還讓購課學員貸款買課,在合約中安插“貸款繳費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款”協議等“霸王條款”。

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市場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平台滋生了許多待解難題,關鍵是缺乏第三方市場監管所致。

教育分期貸亂象:背離最初出發點

《人民日報》4月3日刊發評論指出,消費信貸也是一把“雙刃劍”,教育分期貸就是典型案例。

最近有媒體報導,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因輕信教育分期貸而陷入了“套路貸”。簡單來說,快畢業的大學生為提高自身技能,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報名參加培訓班,而有的培訓機構以欺騙、誘導等方式,“忽悠”收入微薄甚至交不起學費的學生採用分期付款方式繳學費,甚至在學生不知情時,為其在金融平台辦理貸款。一旦學生背上此類貸款,就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教育分期貸,原本是一項可以共贏的金融創新。理論上講,教育分期貸就是讓那些沒有經濟能力卻想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提升自我的人,通過助學分期貸款,找到發展進階的梯子。學生能進步、培訓機構有生源、金融平台能收益,“三贏”的機制確實“看上去很美”。然而,在看似合理的鏈條中,現實的某個環節一旦偏離常規,教育分期貸就容易變味。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從目前的很多案例中能看出,不少培訓機構誇大宣傳、隱匿信息,把重心從教學轉向了“拉客戶”;一些金融平台不斷降低門檻、放鬆監管、弱化風險控制,讓信貸“易借難還”。對於有“上進心”的大學生來說,很容易因為辦理一個貸款而陷入“還款—催債—還款”的境地,無論是哪一方都背離了最初的出發點。可以說,讓“互聯網+金融+教育”逐漸演變成了一場“信貸套路”,受損害的不僅是大學生,還包括發展中的職業培訓教育及日漸規範的金融平台。

每一次創新嘗試都不免出現新情況、新問題,直面並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好事變得更好。對教育分期貸來說,如何讓教育培訓機構真正回歸教育、如何讓金融平台在強監管中優化服務、如何給大學生們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值得各方認真考量。教育分期貸亂象是消費信貸的一個側面,它們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產品、一樁生意,而是考驗著工商注冊、教育管理、金融監管、警察執法等多部門的治理能力。能否讓有資質有保障的機構提供服務、能否強化監管以便把風險降到最低、能否給予相關受害者法律援助,至關重要。其實,這不是一道“有借有還”的算術題,而是金融服務如何在法治軌道上安全運行的治理題。

來源:央視財經、中國網(單征宇)、人民日報(李洪興)

延伸視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