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師媽媽的分享:合理規劃娃的時間,讓我不再焦慮……

作為一名老師,我其實經常被問關於時間規劃的問題。可每當被問起,自己總是會卡殼,回答也很簡單:“呃” ~

在這裡,借著這個問題,我仔細回想孩子前幾年的成長過程,梳理了幾條比較重要的原則,分享給爸爸媽媽們。

本文由花友 @大哥的大哥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一、明確教育目標

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逐漸調整明確的。在孩子四歲之前我就沒什麽大的教育目標,就陪著玩,配合幼兒園老師。不過隨著孩子升入中班,除了感覺這個孩子還算聰明外,有些方面的能力有些還落後於其他小朋友。這個時候焦慮感自然就來了。

出於教師的職業習慣,我會不停提醒告誡自己: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不同的。慢慢地,在後來的幾年中,我逐漸明確了教育目標:身心健康、正直獨立。其實說穿了,就是二三十年後,你希望孩子具備的是什麽能力,那麽現在就是你的教育目標。

二、規劃每個年齡段學習的主要任務

當你明確孩子的教育目標後,會發現“學習”是孩子以後十幾年中必須要面對的事情,所以提前規劃好每一個年齡段主要學習方向和任務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根據我接觸到的孩子,個人認為6歲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閱讀,不限中英文。所以我和其他媽媽一樣,從孩子很小就開始親子閱讀。閱讀的書籍我會嚴格篩選,種類一定要豐富,每一類別精選幾套就可以,寧少勿多。這樣孩子的書架上不但有文學類的,還包含自然科學、物理化學、數學、歷史地理等。

那麽問題來了,就算再怎麽精選書籍,有那麽多時間讀書嗎?

其實還是有時間的,尤其是低齡孩子。當我明確教育目標後,我就基本上沒給孩子報過輔導班,這樣我們就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來進行閱讀了。每天讀一兩本,一年積累下來就很可觀了。

在這過程中,中文識字就基本完成了,沒怎麽費力氣,他自己連蒙帶猜的五歲半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了。同時自己的閱讀喜好也十分明顯偏向於科學。很多的知識都是他在閱讀中自己看的,雖然理解力有限,不過終歸是好的開端。

英文閱讀我用過三套分級:前期使用的是牛津閱讀樹和Raz,現在用大貓。分級讀物的好處在於短小,每天讀不成負擔。而且一個專題內容可以同時進行中英文相關書籍的閱讀,孩子的感受更棒。

關於英語網課,我們在5~7歲上過一年半,學完了level 6後,覺得效率不高,就放棄了。不過英語的學習可不是大量讀書這麽簡單,閱讀和聽力是基礎,語法和寫作是原版娃的短板,我們現在改成線下課,跟著教材Reach3,補語法和寫作的短板。

事實證明,上學前解決掉閱讀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我們現在學習省力的原因大部分原因在於中英文閱讀已經推進了。

當然,對於數學,孩子也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了很多概念。我陪孩子玩了幾十套不同的數學實體遊戲,低年齡段的孩子必須要在玩中學,雖然效率不高,不過不損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容易堅持。

就這樣,我會根據孩子的認知水準和學習內容,安排不同的遊戲玩,上學前就把二年級的大部分數學知識學完了。至於時間安排很簡單,每天抽半個小時就可以啊,積少成多。

所有的這些,無論是中文、英文還是數學,都貴在每天堅持,量的積累就依靠日常點滴,這樣的效果最扎實。

6歲之後,由於已經上學了,孩子需要耗費力氣來適應小學生活,所以安排不宜多,因此一年級我給孩子安排的就是讀書和實驗。他這一年基本把我給他挑的科學類都讀完了,物理、化學、生物都在推進,也配合做了很多實驗。

這樣的窄讀的優勢在於,認知水準由於積累的多,所以提升得非常快——尤其是物理,從廣義相對論到量子力學,每天都在和你討論。我能做的就是,每次無論多忙,我都會耐心聽他說完,能解答的就告訴他,解答不了的我們倆就會百度看看。

這樣的窄讀也有劣勢,會讓孩子閱讀“偏食”。所以二年級的時候,我開始把歷史地理加入進來,帶著他慢慢進行,有聽有讀。目前,中國史和世界史都已經過完一遍,地理是配合歷史進行的。小家夥的興致很高。

現在,放學回家4點鍾。每天雷打不動的是:寫作業半小時、戶外活動一個半小時、吃飯一個小時、背單詞半小時、數學半小時,這樣就已經八點了。我會要求每天中文閱讀或英文保證半個小時,書目有時候自選,有時候我指定,對於不容易推進的書,我會在晚上親子閱讀的時候給他講。

這時的節奏已經比幼兒園緊湊了,而且越是高年級越是緊張,我就期望著,良好的學習規劃可以讓孩子在以後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活得更自如一些,可以抽出精力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三、減少不必要的課外輔導班

這個大家一看就明白,每天的時間就那麽多,你就是再有規劃,一周三四個輔導班你也執行不了啊。

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看到別人家的娃能唱能調跳、能寫能畫時,要明白,那是要花精力耗時間的。因此回到第一個問題來,這是不是你的教育目標?如果是,那就加油堅持,如果不是,那就鼓鼓掌,給他們賀個彩,欣賞一下就得了。

寫在最後,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不同,因此我提供的這些不一定適合其他的孩子。不過,分享的目的並不是希望大家照搬過來,而是為尋找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規劃提供一份可參考的數據。對於教育來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用糾結是否超前或是已經落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