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整治首付貸萎了消費貸款 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真見效?

  整治“首付貸”,消費貸款就萎了,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真的見效?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近期,平安銀行公布2017年年報。由於一年來持續強調“零售轉型”,該銀行年報受到業界普遍關注。從數據上看,零售轉型似乎效果明顯。詳細剖析,2017年第四季度新增消費貸款卻大幅下滑,這似乎與監管層強調控制居民杠杆過快上升有關。或許,2018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整體增長也將受到影響。此外,平安銀行不良率雖從2016年1.74%降至1.70%,但是不良認定偏離率仍高達142.98%,不良率下降成色不夠。

  3月14日晚間,平安銀行發布了2017年年報,打響了銀行業年報第一槍。平安銀行2016年10月份更換管理層,以謝永林為首的中國平安嫡系人馬取代邵平的“民生系”,之後,上市公司一直標榜向零售轉型。

  平安銀行一直強調零售轉型,市場一度拿“零售之王”招商銀行與之對標。2017年是平安銀行向零售轉型後的第一個完整的財年,業績如何也引得資本市場普遍關注。根據年報顯示,平安銀行全年營收1057.86億元,同比下降1.79%,取得淨利潤231.89億元,同比增長2.61%。

  這樣的業績只能說穩健增長,並不突出。或許,平安銀行的轉型過於激進,零售貸款業務的快速擴張,存款業務卻跟不上,因而不得不提高存款成本來大力攬儲。因此導致淨息差降低,利潤也受到影響。

  此外,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也沒有明顯好轉。雖然不良率從2016年1.74%降至2017年的1.7%,但是不良認定偏離率高達142.98%,不良率下降的成色不夠。並且2017年10月,監管層開始大力整治“首付貸”,打擊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流向房市後,平安銀行消費貸款增長就大幅下滑。或許,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控制居民杠杆過快上升,消費貸款增長放緩?

  在平安銀行2017年年報中,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成為平淡業績中的一抹亮色。不過,環比來看,從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上市公司消費貸款業務便增速驟降。2018年,控制居民杠杆過快增長又成了監管的核心,零售業務高速增長的持續性令人擔憂

  年報顯示,平安銀行2017年零售業務相對出色,當年上市公司個人貸款業務為5454.07億元,同比增長51.56%,信用卡應收账款為3036.28億元,同比增長67.67%。公司個人貸款佔比從2016年24.38%上升至32.00%,信用卡應收账款佔比也從12.27%上升至17.82%。

  通過分析零售貸款結構可知,個人貸款的快速增長,主要源自住房抵押貸款、消費貸款(即其他類目)以及汽車貸款,而經營性貸款卻沒有多少起色。

  其中,住房抵押貸款從2016年末852.29億元增至1528.65億元,增幅高達79.36%。此外,消費貸款也從818.32億元增至1434.03億元,增幅達75.24%。

  對比各季度財報,2017年第一至第四季度,新增消費貸款分別為141.41億元、219.18億元、187.10億元和68.02億元。而同期新增住房抵押貸款分別為195.28億元、197.22億元、113.39億元和170.47億元。

  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平安銀行新增消費貸款從187.10億元降至68.02億元,新增住房抵押貸款卻從113.39億元增至170.47億元,這似乎並不是一個良好的信號。平安銀行主打零售業務,主打的就是消費貸款、汽車金融和信用卡業務。結果消費貸款業務增速放緩,反而開始依賴住房抵押貸款,這似乎不符合零售轉型的初衷。

  事實上,銀行零售業務與互聯網金融類似,初期新增貸款數量高,可以增加分母,從而拉低不良率,隨著業務的不斷開展,零售業務的不良有持續累計的危險。

  似乎平安銀行自身也意識到零售業務激進擴張,可能在未來給公司帶來不良處置的難題。就像前幾年激進發展小微對公業務,就讓平安銀行深受其害。因此,才把個人貸款業務擴張的方向,從消費貸款轉向抵押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很多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最終都流向了房市,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的靚麗數據,很大程度上是由紅火的房市帶動。抵押貸款自不必說,消費貸款及信用卡業務的高速增長,可能部分與挪作房產首付或償還抵押貸款有關。或許,平安銀行的潛在風險還沒有被市場認識到。

  此外,控制居民杠杆過快上升是今年金融監管的核心任務之一,因此,監管層將持續打擊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的不合規行為。平安銀行零售業務能否持續“靚麗”令人質疑,比如第四季度新增消費貸款便開始劇烈下降了。

  不良問題難解

  近幾年,很多投資者不看好平安銀行,主要是因為其對公業務的大量不良貸款。平安銀行前任董事長邵平出自民生銀行,其團隊也有大量“民生系”。民生銀行偏好小微企業,平安銀行在前幾年也是如此,並且擴張地更激進。

  因此,後果就是不良貸款高企。別人對公是大企業,供給側改革壞账拿回來不少,平銀對公是小微私企,被環保和供給側改革導致成本上升盈利艱難甚至倒閉。持續的壞账核銷,也讓平安銀行利潤難有起色。

  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改善不大,平安銀行不良率偏偏下降了,從2016年1.74%降至2017年1.70%。從不良認定偏離率角度看,平安銀行不良認定似乎存在瑕疵。

  銀行依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把貸款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個等級,從而確定貸款遭受損失的風險程度。其中,後三類稱為不良貸款。不良貸款金額又會影響到撥備覆蓋率,從而影響銀行利潤。

  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餘額的偏離度是重要的觀察指標,一般來說,大於100%說明貸款風險分類可能存在偏離,監管部門應就此問題引起關注。

  依上圖顯示,平安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為414.60億元,同期不良貸款餘額為289.97億元,不良認定偏離率為142.98%。

  據悉,平安銀行2017年中報不良認定偏離率為154.09%,位居上市股份製銀行倒數第二,並大幅低於招商銀行80.16%的偏離度。

  若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的目標是招商銀行,轉型之路恐怕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