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日本刀更厲害的神兵利刃:中華苗刀

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一,起源於西漢初年的環首刀類,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西漢以前,將、吏佩帶或在戰場廝殺的都是劍,而不是刀。春秋史上荊軻秦王的“圖窮匕首見”和魚藏劍“專諸刺王僚”的故事,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這兩種藏於圖卷和魚腹中的利器都是短劍。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望王一座楚墓裡出土的越王勾踐寶劍,雖兩千四百年後再見天日,仍光芒四射,鋒利無比。

雖然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使用石刀、蚌刀和骨刀等武器與野獸搏鬥,與鄰族爭生存,商、周時期也出現了有青銅、鐵打造的刀,但在軍隊裝備中並不受重視,直到西漢才重視刀在戰場的作用。

西漢初年,騎兵作為獨立的兵種開始出現。雖然在秦始皇陵的陶俑坑中也發現了和戰車部隊排列在一起的騎兵形象,但是,成建制大量使用騎兵,還是在秦末農民大起義,經過楚漢之爭到西漢初年這一歷史時期開始的。縱橫馳騁在戰場上的大隊騎兵,手執長劍向敵人衝擊時,由於馬速很快,想要擊傷敵人,主要靠揮臂劈砍而不是用劍向敵人推刺。這樣一來,劍的尖長鋒利的作用不大了。

而苗刀,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該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明朝中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後人也常把此刀,稱之為倭刀。戚繼光將軍在禦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一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苗刀之所以被稱為苗刀,據說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它刀長五尺,刀身修長,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並可單、雙手交換使用,這樣便於發揮腰背整體力量。臨敵運用時,輾轉連擊、疾速凌歷、身摧刀往,刀隨人轉,勢如破竹,殺傷威力極大。

明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

中國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內涵豐富,結構嚴謹,技擊性強,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實戰性與鍛煉價值。

苗刀不同於其他花刀,它主要以雙手握刀,每招每勢樸實、嚴謹,用起來以身催刀,刀隨身轉,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連環,動作剽悍雄健,勢如破竹。它善於連續進攻,攻中有防,防是為了更好地攻,技法變化如明朝程宗猷所說:“其用法,左右跳躍,奇詐詭秘 ,人莫能測,故長技每每敗於刀。”可見該刀技法千變萬化。

苗刀的步法是以疾絞連環步為主,運動中進步要求後腳發揮最大的蹬力,使前腳邁出越遠越好;後腳貼地向前滑行,落腳時,腳跟先著地,既輕靈又沉穩,輕而不浮,沉而不重。動步時,兩足要敏捷,逢進必跟,逢跟必進,進退成連環,疾速連貫。

苗刀圖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