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確定了!厄爾尼諾很快就要來,它是寒潮還是暖冬的後台?

從2018年10月開始,熱帶中東太平洋的表層海水開始了增溫,這主要是因為太平洋深層的暖水團上浮,是的赤道中東太平洋沿線的水溫出現大範圍偏高,並且持續到了12月。12月,在赤道太平洋地區的大範圍海水偏暖仍然非常顯著——這是厄爾尼諾即將出現的征兆。

2018年初,太平洋上發生了拉尼娜現象,並且造成了之後我國氣象的一系列異常。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上氣候模式的兩種對立狀態。赤道太平洋可以處於三種狀態——厄爾尼諾現象、中性或拉尼娜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處於大範圍的偏暖狀態,因此厄爾尼諾也被稱為暖事件,而拉尼娜現象是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處於大範圍的偏冷狀態,也被稱為冷事件,中性狀態則是接近長期平均值既不過暖也不過冷的狀態。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它表層海水大範圍的增溫或降溫會對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熱帶太平洋大範圍地區的風、海平面氣壓和降雨量會產生顯著差異。中性表明條件接近其長期平均值。

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整個熱帶太平洋的表層風比平時弱。這使得西太平洋暖的水會向東傾斜,暖的水加熱空氣使其上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的上升氣流運動會顯著增加,上升氣流運動與風暴和降雨有關,因此這些地區會出現異常的暴雨,並且海平面氣壓往往低於平均值。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西北太平洋則異常的下沉氣流運動增加,導致更高的海平面氣壓和乾燥狀態,這也就是沃克環流偏移,而拉尼娜的影響正好相反。由於我國東臨西北太平洋,因此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對於我國是有影響的。

但2018年的厄爾尼諾發展得有些奇怪——發展得晚且表層水溫的增暖幅度不強,這與其發展事件偏晚有關,海水增暖程度有限。同時,太平洋上的大氣層模式卻並未跟著表層海溫的變暖而改變,也就是說大氣層還並未響應海水的增暖。因此,澳大利亞天氣局仍然認為目前是厄爾尼諾“警戒”狀態。

那麽厄爾尼諾會不會不來了呢?從目前來看,不少預測認為,赤道中東太平洋的增暖會持續,但增暖幅度有限,厄爾尼諾仍然會到來,但可能發展成為一次弱的厄爾尼諾。當然,厄爾尼諾的強弱不代表它的嚴重程度,而是代表異常氣象會更傾向於某種事件。

對於我國來說,厄爾尼諾對冬季和春夏氣象都有著明顯影響,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此前的說法,厄爾尼諾年東亞地區冬季風弱,更容易出現暖冬。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資料也顯示,在厄爾尼諾年的冬春季,我國南方更容易出現偏暖偏潮濕的氣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