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家以色列技術公司要把無人公交開進北京

撰文 | 宇多田

這個巨大 Flag 背後的引申含義才最值得琢磨。

當中國北京公交集團總經理朱凱以及其背後典型的中國式大書櫃出現在 CES 的大螢幕上時,我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家以色列自動駕駛巨頭,Mobileye 在正在前所未有地受到中國的青睞。

在中國參展公司佔據全部總數 1/4 的 CES(拉斯維加斯電子消費展)上,也許沒有哪家公司能像 Mobileye 一樣在今天被國人關注:

這家以色列科技巨頭,「揚言」要在 2022 年把自動駕駛汽車引入北京。

一方面,Mobileye 此前已經與長城汽車簽署了一項合作協定,大體內容是要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駕駛輔助系統整合到一系列長城系列汽車中;

另一方面,他們的合作重頭戲是在北京公共交通集團與北太機電身上。

根據 Mobileye 的官方聲明,他們不僅要在國內推出無人駕駛公共交通服務,還會聯合開發特定環境下的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及解決方案,甚至要一起制定行業標準。

「當然,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可能會在 2022 年完成。」這顯然是一段在聲明最能讓人「想入非非」的話。

技術的大勢所趨——即插即用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沒什麽靈魂的合作宣言。

這些年,我們聽了太多的時間規劃表,已經深諳這些場面話的實際含義,因為能按時交付且沒有誇大效果的公司幾乎為零。

而 Mobileye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本身具備的技術與市場規模優勢,從形式上跟國內諸多科技公司並沒有什麽顯著差異——

為客戶提供自動駕駛一站式解決方案。

Mobileye 的這套解決方案叫做 AV Kit。你完全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包羅萬象的無人車改造工程工具包。

這裡麵包含了汽車所需要的所有能實現自動化的東西,譬如傳感器(攝影頭)、電纜、調製解調器、GPS 定位系統以及其他相關軟硬體。

而所有組件均由 Mobileye 專為低功耗數據處理而設計的系統芯片 EyeQ5 來驅動並發揮作用。

此外,這套 AV Kit 工具包也不是一次性的,Mobileye 副總裁 Jack Weast 曾在公共場合多次強調「他們可以對現有汽車進行目的更加明確的改裝」。

不過,用中國的說法,這叫「定製化改造」。

因此,整體上看,變身為「改車廠」的 Mobileye,其商業路線無任何特別之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中找出幫助無人駕駛技術迅速落地的一個大趨勢:

「即插即用」變得愈加關鍵。

早在去年,Alphabet 的自動駕駛子公司 Waymo 就在開發一套名為 Driver 的軟硬組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被裝進任何車輛以及機械電子設備中使用;

而 Cruise 也在為自己的無人車配備簡易型系統,以便更快「複製」到其他車上。

而在高精地圖領域,則更是如此。我們採訪報導過的許多創業公司都在走「即插即用」式路線,以便降低采集車成本,迅速擴大采集車數量,加快數據收集速度。

「我們想采取多層次的軟硬體方案。但總體而言,一輛車,一個 AV 工具包,你就可以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

在 Mobileye 工作人員看來,「通用」與「定製」並不矛盾。

Mobileye 的第二張牌——安全

但是,如果說 Mobileye 要的是市場,那麽車企與運營服務商現階段最顧慮的則是安全。

而很多人儘管對 Mobileye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供應商的身份了然於心,但它在安全方面做出的成績,其實更需要加以關注。

2017 年 10 月,Mobileye 曾發布過一份被稱為「責任敏感性安全評估系統」(Responsibility-Sensitive Safety,簡稱 RSS)的白皮書,裡面提到了多種對涉及無人車碰撞事故進行責任判定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個 RSS,就是把不同的駕駛場景轉化為一系列嚴謹的數學模型,去指導自動駕駛決策算法在特定場景下做出合理安全的判斷。

譬如,他們曾在 2017 年年中列舉過 37 種可能發生事故的場景,也同時發布了基於數學模型獲得的一系列「安全底線」:

車輛並行狀態的安全間距、安全並線的間距、避免追尾的最小安全距離、路邊有行人闖入機動車道時的安全車速等等。

實際上,公司推出 RSS 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使包括其客戶在內的更多人建立起對自動駕駛這項新興技術的信任。

而這才是贏得訂單的關鍵前提。

因此,這次合作中,Mobileye 仍然不忘宣傳 RSS 模型將為 AV Kit 解決方案落地發揮重要作用——

在「汽車改裝」過程中賦予車輛來自 RSS 模型的全部監督能力,為自動駕駛的「決策」之後,「執行」之前的空檔,施加常識性約束。

舉個例子,如果無人車的決策算法在某個狀態下做出了「繞行」的判斷,那麽這個判斷就會在決策發出後進入 RSS 環節,得出一個「是否安全」的二次結論。

如果顯示安全,那麽這個命令會直接執行;如果顯示有危險,那麽這個指令會返回到決策層,進行二次決策。

「我們一定需要一個行業安全標準,」Weast 強調,「RSS 是開放的,而不是專有的。它從形式和數學上定義了無人車的安全性。」

換句話說,RSS 更像一本指導 AV Kits 解決方案在現實生活中「應如何正確表現」的開源指南,但其最大的問題且障礙則是——

要想進行責任事故判定,需要一輛無人車的多維度數據提供支持,車廠或運營商願意開放嗎?

這個問題,想必是個老問題了。

以色列技術公司的中國機遇

在很大程度上,「北京」二字為 Mobileye 今天的發布會賺了很大的關注度。

因為這不僅是一座能跑無人車,樂於接納技術的城市,也是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

路透社就在 Mobileye 宣布」將於 2022 年把無人車開進北京時」迅速指出,也許以色列創業公司會因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而獲益,並獲得更多中國投資者的青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中美貿易戰已經讓矽谷公司嘗到了受到中國投資者冷落的滋味;與此同時,具備技術優勢的以色列創業公司顯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路透社分析師指出。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對以色列技術公司的投資一直都在穩步增長。

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 2018 年前三個季度,以色列科技創業公司獲得了中國投資者提供的 3.2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7%。

而 2018 年的第三季度,恰恰是以色列科技公司在過去 5 年來獲得中國投資最強勁的季度。

VayaVision 的首席執行官 Ronny Cohen 就認為,這正是他們考慮將在中國擴大業務規模的原因之一。這家以色列自動駕駛 3D 環境模型技術公司剛剛在 2018 年 10 月籌集了 800 萬美元,並在中國拿到了一個項目。

「這對以色列企業是一個重要機遇。」他告訴路透社。

而在以色列駕駛監測技術公司 EyeSight 迄今募集的 5000 萬美元中,有 1600 萬美元來自深圳光啟集團。

「就地域而言,中國是我們增長最快的市場。」 EyeSight 首席執行官 Gideon Shmuel 表示。

而作為技術巨頭,Mobileye 自 2015 年成功打開中國市場後就備受關注。

僅 2018 年,Mobileye 就在中國簽署了 16 項協定,一半的設計方案都來自中國。

當然,或許另一個以色列汽車技術大受歡迎的原因在於,這個國家對汽車技術出口沒有任何限制。

「中國需要足夠先進的技術,所以以色列能偶在中國智能交通革命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中國駐特拉維夫大使館科技參讚崔玉亭表示。

這也許意味著,以色列上百家與無人駕駛技術密切相關的科技公司,正在或者將要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合作夥伴,或者是強大對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