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能給眼睛打針可看穿千米渾濁湖水,尖端服務機器人爭鋒服貿會

三甲醫院的眼科專家有望同時給不同省市的多位慢性眼底疾病患者做手術,而具體實施遠程手術的則是機器人。這看似科幻電影中的情節,最快明年即有望成為現實。

PinTrace骨科手術機器人

快速診斷病情、遠程參與外科手術、水下搜索救援、監測和回收海上溢油……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功能日益強大應用場景不斷拓寬。記者8月9日獲悉,眾多北京出產功能迥異的智能機器人即將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褪去面紗”,讓廣大市民一睹真容。

北京機器人產業優勢漸趨突出

作為今年服貿會8個行業專題之一,服務機器人•智能科技專題展區將帶來最前沿的硬科技盛宴,展區面積達10800平方米,並將設置“智慧家庭”“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商業”“智慧環境”五大板塊。

OR眼科手術機器人

中瑞福寧機器人公司能遠程操控準確識別患處並給眼部精準打針的OR眼科手術機器人,還有解決傳統骨科手術視野差、精度低難題,能用於骨折重建手術的PinTrace骨科手術機器人;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陝西省水庫落水人員搜救中大展身手的水下機器人,2018年針對渤海灣溢油展開監測和回收工作的監測機器人,都將在服貿會上與市民見面。

市經信局智能製造與裝備產業處處長耿磊表示,在醫療健康領域,北京機器人產業的優勢非常突出,北京醫療領域機器人企業數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智能物流領域,北京也擁有一批貨真價實的獨角獸企業;在商用領域,北京服務機器人已在應用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合作局副局長閆英稱,到2025年全區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產值將力爭突破千億元大關。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則披露,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2億美元,已佔全球市場1/4以上。

自研手術機器人替醫生補短板

科技無國界,中瑞福寧相繼在歐洲成立了肝髒手術機器人研發中心、眼科機器人研發中心、骨科機器人研發中心、牛津大學機器人新材料研發實驗室,奠定了中企的國際化技術與人才基礎。

研發投入不斷加碼,國產機器人也迅速迭代升級。眼下,中瑞福寧研發的骨科機器人、眼科機器人、綜合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家族”產品已走向世界舞台,中瑞福寧也申請了專利52項,包括國際專利23項。

“經過十幾年的研發,這款OR眼科手術機器人我們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瑞福寧相關負責人說,“它被用於對眼底疾病進行注射治療。”

“作為全球首款可完全替代同類人工手術的機器人,它有望對整個醫療行業、患者以及相關行業產生廣泛影響。”中瑞福寧機器人行政總監林昱自信滿滿。

無影燈下手術室充斥著危險的X射線,骨科醫生手術時只得身著厚重不變的鉛衣。傳統骨科手術視野差、精度低、不穩定、有異塵餘生……諸多難題該如何破解?隨著現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出現,傳統骨科手術場景正在被人工智能技術所顛覆。

身長1.2米身高1.5米,中瑞福寧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inTrace骨科手術機器人個頭不大卻本領不小。作為世界首款魔幻三俠(人機互動系統、定位系統、作業系統三個部分集成為一體)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它優化和改進了骨科微創手術技術,顯著改善患者愈後恢復,可廣泛應用於整形外科手術和骨折等創傷外科手術。

“機器人看得更清楚操刀也更準更穩,它就像骨科醫生特殊的‘眼睛’和‘雙手’,彌補了醫生的能力短板。”林昱說。

京產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作為中國海洋智能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博雅工道今年有望創下1.5億元產值領跑全國,這次它將攜數十款海洋智能裝備亮相服貿會。眼下,其已擁有國內外相關技術專利百餘項,涉及水下機器人、專業管道工程設備、水下無人艇、海洋儀器儀表、水中個人運動裝備等領域。

智能仿生鯊魚無人潛航器

目前困擾水下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是水下機器人的商業化,百公斤級以上作業型水下機器人明顯不足。要實現我國水下機器人向更深、更遠、功能更強的目標發展,大公斤級、深遠海型水下機器人必不可少。

國產當自強,博雅工道自2015年起自主研發了多款海洋智能裝備,如智能纜控無人潛航器、水陸兩用履帶車、智能仿生鯊魚無人潛航器等。

不僅重研發,博雅工道更重視實際應用。2019年收到有關部門陝西省水庫落水救援需求,博雅工道火速派遣團隊攜水下機器人進行水下探摸,最終完成了對3名落水人員的打撈工作。

搜救水下機器人

2018年河北海事局針對渤海灣海上溢油問題,採用博雅工道提供的溢油回收技術方案,通過其水下機器人對海上溢油進行檢測,通過搭載專用裝置成功回收溢油,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

“我們已開發出150公斤級大型水下機器人,未來不僅要做到馭海有道,更要繼續爭鋒國際為國爭光。”博雅工道創始人熊明磊表示。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鵬

編輯:李拓

流程編輯:王夢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