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芒種隨想曲

   初夏,暖風拂面,萬木爭榮,氣溫一天高似一天。

   牽著小滿的衣襟,芒種快步走來,預示著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芒種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是最有詩意和文學味道的節氣。田裡的麥子收起了最後的鋒芒,以一顆谷粒的播種,再一次憧憬著未來。

   這些節氣的更迭,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時光的老去、流年的斑駁。收獲夏糧,播種秋實,對應的是中國農民,古老而樸素的農耕思想。

   五月的心思,在六月成熟。一些農田的繁忙,此時拉開了帷幕。可以說,芒種是故鄉人最為忙碌的時節。

  人們在“收”與“種”之間,快節奏地轉換著。每年芒種過後,都是故鄉麥收的時節了。

   芒種過後,風中開始彌漫起新麥成熟時的麥香。而那種風吹麥浪的情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因為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很難感受到田野、麥收時油畫般的景象。

   每到麥收的日子,我都會夢見故鄉的那片金黃色的麥田。

   我的故鄉在南疆塔河南岸一個最下遊的農場,我的童年是在故鄉度過的。我清楚地記得故鄉麥收的情景,更記得麥收時父母忙碌的身影。

   布谷鳥的叫聲響徹房前屋後,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在田間地頭,磨好的鐮刀一把把的掛在窗前。那時,尚且年輕的父母與農友們在微亮的晨光中,揮舞鐮刀割下了孕育十個月的守候。

   在那個落後與貧困交加的年代,沒有走出麥田的父母,用滾燙的汗水和彎曲的脊梁,搭建了一座讓我們遠離農耕生活的橋梁。

   那個時候,故鄉農場沒有幾台收割機,麥子基本靠人工收割。

   記得那時天還沒有亮,我們還在睡夢中,就聽見父親磨鐮刀的聲音,聽見人們匆忙走路的腳步聲。聽父親說,早上趁有露水割麥子才不會掉麥粒。

   那時運麥捆都是人工用扁擔和繩子挑,父親挑著麥捆走在坎坷小道上的身影,至今仍刻在我的腦海裡。

   多年以後,當我扎根他鄉,記憶中的一切開始變得荒涼——父母變成衰老的模樣,姐弟也脫離了麥田的守望,麥收成了我夢中的念想,故鄉淪為記憶的遠方,就連鄉愁也化作文字的想象。

   我雖早已離開了農場,現在也已退休在城裡,但農場、故鄉、麥收和父母的音容笑貌,我都難以忘懷。 唯有去過遠方,才懂父母情長;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飽滿金黃;唯有不忘初心,才會活得敞亮。

   當年父親的話,我一直記在心上:農民的孩子,就要活成象麥子那樣,根扎泥土中,穗伸藍天上;熬過冷和熱,不怕雨和霜;即便身後無人可依,光芒也要撒成一片。

   站在芒種的節氣裡,眼前清風拂動的綠柳紅花,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演奏一曲芒種的隨想曲。

   遠處夕陽下歸家的玩童,晚風中鋤禾的農夫,正在描繪一幅盛世農耕的和諧。

   芒種,經歷了夏日的雨淋,經歷了熏風的陶染,經歷了辛苦的耕耘,緩緩的融入秋日的成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