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曉求:討論中國金融安全需要“三維度”視角

新京報訊(記者 黃鑫宇)11月18日,“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舉辦。當談及中國的金融安全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發表觀點,認為需要有三方面思考維度:要加強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的市場化改革以及對外開放。“這三者結合在一起,中國金融的發展之路,才能既保持安全同時又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據吳曉求介紹,中國金融正在由單一信用風險,過渡到信用和市場等多元風險並存的時代。對此,吳曉求提出中國金融安全需要“三維度”的思考視角。

首先,關於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吳曉求認為,“我們需要站在新歷史條件下,基於市場化、技術重構金融以及國際化的基本趨勢,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其中包括,一是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二是制定一系列基於技術進步的宏觀及微觀審慎監管準則,並使之相互匹配;三是科技重構金融之後所有的風險都可以通過信息系統體現出來,因此,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進一步提升;四是發展完善中國金融的中介體系。“管控中國金融風險,加強金融安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變得非常重要,而我們在這方面比較薄弱。”他說道。

其次,關於推動中國金融的改革,吳曉求的觀點是,改革才是解決風險最好的辦法。“改革的目的,是要構建一個有彈性的中國金融體系。所謂有彈性,即當風險來的時候,系統有著很好的免疫能力和風險分散能力。我們改革很重要的目標,是不讓金融風險積累起來成為存量化的風險,而是要讓它變成流量化的風險,讓它流動起來進行組合。現代機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組合風險、分散風險,這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完成。”

再次,關於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吳曉求坦言,我國最終目的是要建設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解釋觀念上變化,“不能因為可能有外部風險輸入,我們就不開放。這如同開窗戶一樣,蚊子蒼蠅有可能也會飛進來了,但是新鮮空氣對我們來說更重要。不把窗戶打開,中國金融就會缺乏新鮮空氣和競爭力”。

而在中國金融全面“打開窗戶”之後,吳曉求也特別提示,需要高度重視國際金融風險如何傳遞到中國市場,“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情,因此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研究。金融開放之後,會不會出現東南亞一些國家曾經歷的金融危機?還是我們開放之後會像日本那樣,雖然有小的波動,但是最後金融風險是收斂的?”

吳曉求同時確信,“如果我們把金融的基礎設施做好、持續推進中國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我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大的問題,也不認為中國會出現危機意義上的貨幣貶值。雖然可能人民幣會有波動,但這是正常的,不會出現危機狀態的人民幣波動,也不會出現流動性風險、流動性危機。”

新京報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