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亂象」引發的思考

今年4月,濟南的石女士花了8800元在一家養生館購買了拔罐排毒的理療服務,一個療程8至15天,一天三次,每次40分鐘。高頻率的拔罐讓石女士痛苦不堪。從第4天起,她開始發燒,背部因拔罐出現膿腫。而養生館工作人員稱這正是在排毒,發燒也有利於排出毒素。第9天,石女士因昏迷被送進醫院。醫生診斷,其背部因拔罐出現二度燙傷,需住院治療。

北京的胡女士曾在一家健康瘦身館接受藥物熏蒸,一個多小時後出現噁心、嘔吐等情況,但工作人員稱沒有大礙。此後,胡女士不良反應加劇,雖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但最終身亡。經醫院診斷,胡女士存在腦乾損傷、熱射症、橫紋肌溶解症等癥狀。住院病歷記載損傷、中毒的外部原因為「原因不明的熏蒸劑中毒」以及「原因不明的暴露於熱液和熱汽化物下」。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敬表示,雖然刮痧、拔罐安全係數較高,但操作上仍具有專業性。「濟南石女士燙傷事故的問題就出在拔罐過密、時間過長。凡事要掌握度,天天拔罐刮痧,肯定要出問題。」他說。

記者走訪多家美容美體機構,發現多數都有用拔罐、艾灸、刮痧、熱敷砭石等中醫保健手段配合精油按摩類的養生項目。在昆明北市區一居民樓內的美容養生館,記者稱頸椎不適,店員隨便捏揉了幾下就斷定記者有嚴重的頸椎病,需及早治療,並推薦記者購買包括推拿、艾灸和中藥面膜的理療套餐。

隨著我國經濟水準的高速發展,生活水準的提高,解決溫飽問題之後,更加註重養生也正是一種趨勢。而目前養生市場的種種亂象卻說明,對待養生市場,還是缺乏有力的規範。

對與老人而言,養生患眼,推銷騙子,在欺騙老人感情的同時,更有可能損害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經濟基礎,進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對於養生市場而言,魚龍混雜更加不利於養生市場向好向善發展,劣幣驅逐良幣,容易引起市場秩序的混亂。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容易形成趨利、功利的不良社會風氣。

而深究這背後的原因,最主要是供給錯配。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巨大的養生需求已然釋放,但卻沒有相對應的符合標準資質的養生市場蓬勃發展,相應的監管也存在滯後,商家趨利,市場魚龍混雜,自然滋生了養生亂象。

具體來說,第一,管理滯後。一方面是體制問題。對於樣生保健品,監管權應該在食葯監,對於一些中醫理療養生,衛計委只能管住醫院,而對於一些亂象問題,衛計委只能聯合工商、食葯監等聯合執法,效率過低和過慢,不利於解決和發現問題。管理權和執法權的錯位導致管理滯後。另一方面是機制問題。對於這些亂象,我們具體的監督主體劃分,懲處的具體標準,相應的執法保障機制,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我們監管缺位,執法沒有力度,甚至出現三分鐘熱度似的執法,專項整治之後所有問題又捲土重來死灰復燃。第二,手段更新。目前的老人,大部分很少與子女生活在一起,雖然使用智能手機和微信等通訊軟體,但養生常識極度匱乏。獲取資訊的管道主要靠朋友圈,口口相傳,線下講座和養生節目頻道類似的。而這些管道,往往一些媒體平台極度缺乏責任感,唯利是圖,令一些養生謊言充斥在老人周邊,甚至一些線下的銷售會打親情牌,利用一些免費的禮品吸引老人,進而上當受騙。

因此,面對目前的現狀和局面。第一,主流媒體要加大闢謠力度,要開設更多的養生節目以及線下講座,科普正確的養生知識,而對於不負責任的媒體管道要進行嚴厲懲處。第二,要強化監督和監管,要引入合格的好的商家,而執法部門要加大對與亂象的執法力度。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