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唄式青年”:這個月瀟灑 下個月緊巴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導學生樹立金融理財和金融安全觀念,及時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引導學生培養勤儉節約意識。

大學生們的“超前消費”如何呈現?到底是什麽在影響他們的消費觀念?名目繁多的“校園貸”為何成了“校園害”?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闊綽的生活如毒品,一開始就停不下來

如今,曹峰(化名)的衣櫃裡添了很多新衣服,那些動輒上千元的服飾鞋帽,若是在一年前,他是不會買的。

曹峰是一名在校大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二年開始,喜歡交際的他飯局也逐步多起來,三天一趟KTV,五天一桌下酒菜,這樣的生活,對曹峰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尚未踏足社會的他,每月賴以生存的資金,也不過父母補貼的1000元生活費而已,平日的交際和吃穿消費讓曹峰每個月都處在“透支”狀態。

“讀到大二,班級聚會、學生會聚餐越來越多,想多交朋友當然要多和大家吃飯。”而變得注重衣著打扮,曹峰說,寢室裡大家都穿名牌,自己不穿感覺會“掉價”。

儘管時常收支不平,但曹峰卻沒有停下“揮金如土”的腳步

曹峰的故事在當前的大學校園裡並不少見。中國青年報一項覆蓋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77.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身邊的超前消費現象很普遍。“月光族”已在校園中彌漫開來。

低門檻校園貸:借了2萬,還了6萬

面對陡增的日常開銷,曹峰並沒有選擇放棄當下“透支”狀態,而是把眼光轉移到了借貸平台之上。

2017年4月的一天,曹峰在電腦上看到一則貸款廣告。“那是某網貸平台廣告,大概寫著10分鐘輕鬆貸款,低利息之類的標語。”也正是這條廣告,曹峰開始接觸網貸。

小新(cns2012)在網頁搜索該網貸APP,發現簡介的確寫著“借款額度1~10萬、放款時間快至10分鐘。憑信用卡账單,10分鐘輕鬆貸10萬。”

正如廣告宣傳的低門檻,曹峰借款的過程十分快捷。登記身份證,填寫個人及親屬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資訊,不到半小時,1000塊錢就到手了。按照協商,1000塊錢,借貸半年,最後連本帶息隻用還款1400元。

過程如此簡單?小新(cns2012)在與某網貸平台溝通後獲得了類似回答。記者表示,自己想在該機構借款5000元,半年還清。

該平台人表示,只需查看花唄信用分及芝麻信用分即可,並稱到期連本帶息還款,只需5100元。平攤下來,利息每天只有幾毛錢

事實真的如此麽?據曹峰回憶,自己去年前後總共借貸的資金不超過2萬元,但還出去的錢總共6萬不止

他回憶起自己曾被暴力催收的經歷。去年,他向某平台借了1000元,逾期催款時,對方告訴他連本帶息要歸還5000元。第二天,催款人上門,表示除了5000元的還款外,還得再支付其2000元的跑腿費。

就這樣,1000元的本金,還了7000元

為了能及時還上借貸資金,曹峰不得不“拆了東牆補西牆”。他同時在多個平台進行借貸,用以周轉還款資金,就這樣,“雪球”越滾越大。

“花唄式青年”:這個月瀟灑,下個月緊巴

與曹峰相比,何銳的情況好了很多,他沒有接觸網貸,而是置身在花唄、借唄和分期付款的環境當中。

從去年2月起,何銳就開通了花唄。他告訴記者:“我的支付寶頁面,上面寫著可用額度1500塊,再看下面的商品,還有各種分期免息和分期租賃業務。”何銳覺得,免息值得一試。

就這樣,何銳開啟了借貸人生。到現在為止,他的手機上還保留著花唄、借唄等APP,而他的花唄額度,也從剛開始的1500元增長到了現在的9000元。

通過各類借款平台,何銳買回家的高價品越來越多。“只要想到能分期付,我就覺得自己不奢侈。”何銳說。

然而,好景不長。接踵而至的還款日把何銳的優越生活打回原形。“我先用花唄還借唄,再用百度有錢還花唄,周而複始。”何銳說。

“過去我覺得這樣的消費方式很好,能為我提供更寬裕的流動資金。但久了就會發現,其實手頭的資金並沒有變得充裕,這個月好過了,就意味著下個月要緊巴。”何銳解釋。

實際上,類似的信用貸現象已在年輕人群體中形成趨勢。據螞蟻花唄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即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使用花唄;而在購買手機時,76%的年輕用戶會選擇分期付款。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分析,所謂分期付款劃算是一個偽概念。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會是活雷鋒,即便是低利率或者無息的分期付款,在產品實際價格中,已經包含了這部分定價。

資料圖:教育部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過度超前消費=透支未來

花唄、借唄、校園貸等消費方式刺激著年輕人不斷買買買。

在9月6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蔭提到,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大學生過於熱衷消費,“開學季”成了“燒錢季”。

“無論是國家資助、社會捐助還是父母給的‘血汗錢’,都是來之不易的,花這些錢都要知道心疼。”田祖蔭說,廣大學生應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不追求奢侈消費,“量入為出”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談到“校園貸”,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表示,這兩年媒體報導的,由於“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沒有一例是因為在校交不起學費、沒有生活費去貸款的,更多是因為盲目的超前消費。

如何才能讓校園遠離各種不必要貸款,杜絕奢侈享樂之風?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集中開展校園不良網貸風險警示教育工作,開設金融安全相關課程,引導學生樹立金融理財觀念和金融安全觀念。

教育部要求,高校及時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引導學生培養勤儉節約意識。

在盤和林看來,過度超前消費等於透支未來。只有理性的超前消費才是社會合意的消費。“我們需要對消費預期進行引導,對引發杠杆率、誘發犯罪的消費貸,必須以經濟(信貸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規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