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建星 | 脂肪醫學的天工之作

五 六 七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宋建星

脂肪醫學的天工之作

人 物 介 紹

宋建星,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導;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脂肪醫學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SPS)國際委員,中國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脂肪整形委員會主委,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微創與皮膚整形美容分會副會長等職務。

長期從事整形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治學態度嚴謹踏實,多次應邀赴美國、法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香港等地講學。負責研發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獲科技成果獎8項。發表學術論文200篇左右,主編及參編專業書籍近20部。擅長脂肪移植,注射美容,面部年輕化,眼、鼻部整形、隆胸、腹壁整形。

採訪筆記

「我是與脂肪打交道的人。用脂肪生出美,生出藝術感,生出人們的自信和光芒。在脂肪移植醫學領域,中國醫生的水準已經受到國際廣泛關注,我們嘗試著直線加速、彎道超車新途徑。」他說。他已經連續五屆擔任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的主席,採訪的時候,離第五屆大會的開幕,只有十天。「這一屆,有更璀璨的明星,有更多的亮點。」說話的時候,他氣定神閑的微笑,就像全然忘記了五年前初創時的篳路藍縷,重啟山林。

我們聊脂肪醫學史,聊他的轉型,聊他對醫美的哲學思考,他有太多的話想對這個世界上逐美的人群說。「擁有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那麼,拋開整容這個命題,我們先來說說性格。事實上,所有人的性格都有缺陷,容貌可以因整容而變得完美,但性格不會,我們無法掩蓋那些缺陷,面對那些缺陷所造成的幻滅,有時候是致命的,可也是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部分,這也是有些女孩即使整成了林青霞,卻依然成不了美女的原因。」

我問他,被患者問及的最小眾的問題是什麼。他想一想道, 整了容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大眾接受?美容之後的心理狀況和自我接受度問題,如何在前後兩個自我之間抉擇?保留現有美貌的同時,也可以保留之前的內心嗎,美女的內心可能依然是自卑嗎? 還有,是要才華呢,還是要美貌?是愛上美麗的內心呢,還是只在乎誘人的曲線和醉人的容顏?

「許多問題無解。事實上,整容可以讓你蛻變,但是不能代替成長。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智慧,久於善良,終於人品。」他說。

作為一名整形外科醫生,對自我不滿意的臉,他每天都要看到好多張。以下的對話每天都要進行:醫生,痛嗎?一點點痛。「說不痛,是騙人的,哪怕是微創治療,畢竟也屬於有創。我的責任是將疼痛減到最低,讓求美者有個相對舒適的體驗感。而從普通變得驚艷,每走一步,都需要藝術修養、時間還有強大的內心。但願這一切都真的值得。我衷心希望每一個求美者,都能被一個溫柔的世界善待。」

結束訪談的時候,我見到他的辦公桌上攤開著一本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扉頁上一段話,被他用紅筆標註著。

「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緲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我現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準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

「這也許能表達我的立場。」見我注視著那段紅字,他輕輕地說。

1

再創作的藝術

1989年,宋建星以優異的碩士生答辯成績,獲得了我國著名的顯微外科外科專家陳中偉院士的賞識,將並其推薦給當時世界顯微外科學會主席,來自法國波爾多的德高望重的Dr.Baudet 教授旗下學習,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

此時的宋建星,主要從事整形與修復領域工作,,重點是燒傷疤痕治療、創傷修復、畸形矯正、顯微外科、斷指再植等。

一切對他來說,都充滿了新鮮。

「我1991年去的法國波爾多第二醫科大學深造,那邊顯微外科與整形外科不分家,沒想到,我除了做顯微外科手術,還要做很多整形美容手術。」宋建星說,當其帶著強烈的求知慾與好奇心跟著導師,與一個個有醫美需求的病人溝通時,可以深切地感知,西方國度的人們,追求軀體精緻與完美的渴望與堅定。

宋建星還驚訝地發現,導師哪怕在做完一台最常見的隆胸手術後,都要反覆對比觀察,直到比例、形態與對稱度都非常完美時,才鬆一口氣。「那是真正的大師匠心。有人戲稱,在法國,患者的苛刻和審美追求,迫使醫生的技術不斷提高。而當時,國內整形技術跟國際的差距非常大,幾乎沒有這種意識和要求——達到這種程度很難,大家都抱著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態。」

之所以會如此,宋建星認為,整形美容在當時的中國,不僅是一種奢侈品,還是一種限制品。「三十年前,這個領域在國內十分閉塞,想做吸脂手術,部門都要開具證明,必須陳述是怎樣的工作需要。今非昔比,日新月異,如今國家提出『美麗中國』,做一個『美麗的中國人』當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對於整形美容的態度,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在法國留學期間,我眼界大開,技術也長進很快。但是,讀書深造和學習先進技術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更大收穫是掌握了先進的思維方式。追求手術的極致與完美,也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對整形美容的思考,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上升到真正的人文醫學的範疇。」

事實上,宋建星崇尚追求極致與完美,這意味著他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他必須經歷一場永無盡頭且飽含艱辛的自我挑戰,一旦稍有鬆懈,所有的黑暗都將瞬襲而來,這是令人痛苦而不願預見的結果。

「太追求完美,是幸福也很痛苦——極致的作品非常有成就感,但在這之前的運籌帷幄很累,而且很糾結。」宋建星道。

那麼,什麼是美呢,美的標準是誰來決定呢?對宋建星來說,這個命題充滿了哲學意味。

在他看來,整形美容是一個「做加減法」的醫療領域,這使得「要不要做」「怎麼做」「做出來效果好不好」的評判與解釋權,不再主要把握在醫者手中,醫患的互動關係不再依同往常的模式進行,需要人文醫學的思考與探索。

「整形美容醫生,必須懂得社會心理學,懂得溝通。我們所說的病人,其實不是真正意義的病人,而是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求美者。他們的要求不是彌補缺陷,而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錦上添花——大多數手術並不是必須要操作的。所以,在溝通中,醫生力求明晰他們的心理訴求,發現所有訴求背後的弦外之音,了解他們希望達到真正的效果,而目前的醫療技術又能還原到多少,然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宋建星道。

「我們有一個軟體,想要形態變成怎樣就怎樣。軟體的好處是,便於溝通,但容易抬高人們對手術的期望值,成為一種桎梏雙方的心理枷鎖——人體是活的,示圖畢竟不同於手術,手術有時很難達到示圖的標準,這就需要手術醫生有很強的審美觀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高明的醫生要做到,一看求美者的形態,就能預知術後能做成什麼樣,然後再與病人溝通。」

宋建星認為,整形美容就是一門頂尖藝術,是一種基於現有資源上的再創作。「病人負責天馬行空,醫生負責理性分析,有效溝通,縝密創作,最後成就一件令雙方都滿意的作品,這裡面的關鍵是,除了雙方有效與充分的溝通,更需要醫生高瞻遠矚,為病人考慮到未來的變化與風險,在可塗繪的矩框中,呈現出天工之作。」

2新技術引領未來

醫美風雨三十年,如今,宋建星已經在脂肪醫學領域建立殊榮,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時間倒退到五年前。2013年在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上,宋建星受命主持脂肪醫學的工作,籌備亞專業委員會。「那個時候,脂肪醫學只是吸脂塑形,還沒有明確的脂肪移植概念,但國際上脂肪移植已經開始了。2014年成立脂肪醫學亞專業委員會,同年就召開了首屆年會,從那個時候起,我們開始推進脂肪移植技術。當時專委會敏銳抓住了脂肪移植及再生醫學的發展契機,強有力拉動了脂肪醫學在中國的發動引擎。」宋建星道。

本著「不墨守成規,不偏執己見,追求卓越,與世界同行」的精神,2014年,由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宋建星擔任首屆大會主席。他坦言,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艱苦創業的歷程,千難萬險,極其不易。「很多國際上著名的專家都邀請不到,他們根本不認可中國。我的導師推薦了法國著名的整形外科專家Dr.Amar教授,此時給了我最關鍵、最有力的支持,在會議上,他的創新技術體系做了學術交流,把會議的影響力傳播到了國際上。之後隨著大會影響力的提升,我們在國際專家邀請上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少,即將到來的第五屆脂肪醫學大會,許多著名的國際專家都是自費來上海參會。」

五年的歷程,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已成為了國際特色明顯的會議,影響力從邊緣逐漸走到國際舞台中央。「許多國際人士都以來上海參會為榮。大會也在國內樹立了一個學術會議新標杆,對行業的發展影響很大——行業中,這一年國際上有哪些新的技術,新的手術器材、新的手術方法,都從這個大會上發布。每年一次的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是行業的國際盛會。」宋建星道。

位置越高,責任越大。

隨著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影響力的提高,宋建星越發意識到這一點。「每年舉辦會議,會場爆滿,這意味著龐大的市場,特別是許多民營醫美機構,需要技術上的突破,而脂肪移植絕對是新的技術。之前我們發現,國內的手術效果穩定性不夠,技術規範化操作對術後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第一次會議結束後,借著取得的良好反響,使得我們有意識、有信心地把技術規範化操作的工作在全國推廣。」

此後,在分會長官的支持下,宋建星主持的脂肪規範操作專家講習團在全國遍地開花,風生水起,每年在全國各地舉辦巡講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脂肪整形的效果與安全性。「醫美技術在國內的爆髮式發展引出過許多風險:各種違規變道、闖紅燈、打擦邊球的的行為層出不窮,每年都有很多患者因此毀容。除了政府加強打擊措施之外,我們作為行業的領頭人,在技術引領上責無旁貸,把市場規範化做好,才能得到真正的認可。」

2018年10月12日,第五屆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作為連任五屆的大會主席,宋建星表示:「今年會有很多脂肪醫學新技術的創始人蔘會交流。我們不僅要彎道超車,更要直線加速,在與國際前沿技術的交流與探討中,致力於引領中國未來的整形美容的發展。」

口述實錄

唐曄
宋教授,請您解釋一下,什麼是脂肪移植醫學呢,您最早接觸脂肪移植是什麼時候?謝謝。脂肪移植手術,很早就開展了。但是,現代脂肪移植的開展歸功於2006年在美國的一個案例,有個病人半側面部萎縮,注入脂肪治療後,發現兩邊的臉龐不僅對稱,而且患處半邊臉的皺紋減少了,變的年輕了,皮膚也有光澤和彈性了,醫學家們敏銳地認識到,注入的脂肪不僅有改善塑形的作用,還是一種再生醫學——一定有活性細胞在發揮作用(現在認為是脂肪乾細胞),從此,我們才真正有意識開始做脂肪移植。現在整形美容行業,用於脂肪移植的主要有四個領域——隆胸、隆臀、面部和手。在醫美行業,把脂肪命名為軟黃金。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脂肪有活性細胞再生的作用,二是來自於自身,安全且沒有排異反應;三是取材方便。以前大家沒有意識到脂肪的價值,當作無用物處理,現在就像埋在地底的石油被挖了出來,我們將剩餘的脂肪儲存起來,可以隨時取出治療疾病,提煉乾細胞之類的——用脂肪乾細胞治療,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項目,不僅在美容方面可以改變形態和抗衰老,還可以治療疤痕組織、關節損傷、硬皮病等,甚至治療糖尿病——國際上已經開始運用於臨床,而國內已經進入臨床實驗。不算減脂手術,我最早接觸脂肪移植是在留法回國以後,有一個澳大利亞的患者來到長海醫院找我,他的臀部天生有一塊缺陷,主動要求做脂肪移植——高加索人身上的脂肪多且厚,手術後效果很好,她特別滿意(笑)。唐曄
在2014年的首屆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上,提出了一些怎樣的觀點?
宋建星2014年首屆中國國際脂肪學大會,有著歷史意義,展現著脂肪醫學在中國的標誌性變化。之前我國的脂肪移植方法格式各樣,操作五花八門,風險很大,存活率很不穩定,在首屆會議上,我們提出了技術標準化——先進行吸脂手術,規範化處理及再注射回去,這樣的成活率就很高、很穩定。醫生一直非常關心的是脂肪存活率——2014年前後,脂肪移植手術大多需要兩到三次完成,存活率從10%到80%不等,呈跳躍式的,起伏太大。現在基本上穩定在70%以上,能夠一次完成手術,與國際水準基本拉平。唐曄
那麼,2018年第五屆大會的亮點在哪裡?首先,本屆大會力邀了諸多世界級著名學者和國內頂級專家做大會學術交流,展示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其次,會議聚集了很多脂肪醫學新技術的創始人來到現場。舉些例子,比如Tumescent 腫脹吸脂技術,是美國Jeffrey A. Klein教授發明的,這是吸脂領域的裡程碑式的技術——這項技術實現了大劑量的吸脂,使吸脂手術出血少,更安全,量更大,而且更加平整;還有種目前最時興的新技術——納米脂肪技術,創始人是Patrick Tonnard,這次他不僅參會發言,而且舉辦一個學習班;還有一種CAL細胞輔助脂肪移植技術,創始人是日本的Kotaro Yoshimura。眾多專家皆因這次大會而雲集浦江之畔,可謂群星璀璨。另外,國際規模最大、最權威的行業組織學會——美國整形外科協會(ASPS)有組織到上海參會,其中包括學會現任主席,還有學會的法老級人物——美國ASPS的技術委員會終身名譽主席,學會資深專家等悉數到場。而且,ASPS準備與中國美容與整形醫師協會進行長期合作,在學術交流、提供基金等方面給予中國支持,與中國全面合作,共同培養國際型的醫生。您覺得,這五屆大會主席的經歷,最大的願望和感觸是什麼?說實話,我內心對「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最大期望是,辦成「上海派·中國風·國際范」。這個大會連續五年都在上海舉辦,都非常成功,是中國脂肪醫學發展的牽引船,每年都吸引大量國際著名學者參會,中國的舞台唱響世界的聲音,做到了「以世界對話世界」。憶往昔,崢嶸歲月,五年彈指一揮間,從開始的艱辛到如今的喜悅,經過了辛酸苦辣,既有淚水和汗水,也有成就和喜悅。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在於不僅要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還要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坦率說,我們有我們的優勢,特別是資源優勢,還有規模、數量、市場的優勢,這些年的發展,已經令國際矚目。我覺得,把大會辦好以後,接下來要做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工作,能留些東西傳下去,這很重要。這是一種情懷和使命感。唐曄
說說您當年的從醫經過,是怎樣的緣起呢?謝謝。我是1978年高考恢復後夏季招生的第一屆考生,老家是北京的,軍人家庭出身,對部隊有感情。文化大革命中,父母都下放去乾校了,我十歲左右,帶著九歲的弟弟一起生活,有一次弟弟發燒,我當時急的直哭,是鄰居大叔把弟弟背到醫院,弟弟得救了。那時我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治病救人非常神聖,以後我也要做醫生——這顆種子一直埋在心裡,到了高考時,正好「二軍大」在北京招生,能穿軍裝又能治病救人,正合我心意,於是就報考了,結果順利錄取。
畢業後,我被分配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骨科,兩年以後,考回「二軍大」長海醫院讀碩士研究生,整形外科專業——我對美的事物非常鍾愛,喜歡畫畫、寫字、雕塑、攝影,對藝術算是有些追求,所以選擇了這個專業。我的導師是郭恩覃教授,長海醫院整形科室的奠基人,國內著名的整形外科專家,那一年導師就我一個研究生。您在法國待了三年,這三年在您的人生中是非常關鍵的吧?宋建星是的,一開始語言不通,半年以後語言關過了,可以接電話、排班、值班、值夜班。那個時候除了顯微外科手術,也做了大量的整形,比如吸脂手術、乳房整形、面部除皺等,在國外可以獨立做手術是最開心的,是一種被國際同行認可的感覺。在法國的經歷非常關鍵,無論是技術還是思想,對手術的理解等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建議中國的年輕醫生有機會都應該到歐美國家去深造,特別是學習理念上的東西,這些理念令人受益匪淺。唐曄
對美的理解,是不是在法國也有了不同的認知?您現在對美是怎樣理解的?不同民族對美的認識相對有一點差異,但總體上來講相差不多,比如,比例協調等,如果學過藝術,學過繪畫,對整形美容會有很大的幫助。說句實話,現在流行的「網紅臉」有點畸形美——流行是一直在變化著的,房子可以重新拆裝,但醫生持著這樣輕浮易變的觀念去修改人體的器官,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認為,大部分醫生是有審美標準的,醫生對於醫療手術原則和美的概念,要有尺度把握。整形外科醫生不能心浮氣躁,更不能人雲亦雲、隨波逐流。比方說,有一種手術叫眼瞼下至手術——手術就是讓病人的眼白露多一些,所謂露出三白,眼白露出跟所謂的流行觀念有關,在正規醫療上一直認為這是「眼瞼退縮」畸形,需要矯正。但現在這樣的手術卻有很多醫生在做。至於病人,很多人想要整成明星的樣子,但是不現實,劉德華的鼻子、劉嘉玲的眼睛放在你的臉上,可能就不協調,不好看——醫美手術應該是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改善和提高,不可能完全改頭換面。對於年輕人來說,外貌的改善會提升自信心,有利於他們的工作和人際交往,但還是要有一個尺度,不能太過。唐曄
您認為,一個優秀的整形外科醫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宋建星「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此外還要膽大、心細,具有良好的審美觀——這是最基本的能力,還要有手術台上的隨機應變能力、與病人的溝通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他應該是科學家、醫學家和藝術家的三位一體的結合。唐曄
能夠成為中國國際脂肪醫學大會的主席,一定需要很多能力,您覺得,身上有哪些能力是被大家所公認的?我想,首先是有一種情懷和使命感,我常說的十二個字:初心如磐,責任在肩,不容怠慢;第二,要有一種工匠精神。惟精惟一,只要有一種樸素的純粹為了做好事情而努力工作的慾望,每一個人都是匠人;第三,要有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坦率說,會議被認可的是內涵和學術品質,能學到很多東西,有很大的收穫,這是吸引同行紛至遝來的關鍵。一個會議是否成功,看的是規格而不是規模,要講品質而不是數量,我們現在的規模已經達到2000~3000位參會者,規模在行業內是最大的之一,不僅如此,在規格上是最高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國際學者非常看重這次會議的主要原因。最後一句話自勉: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揚鞭。

採訪/唐曄 編輯/劉明月

曄問仁醫已入駐知乎專欄、,歡迎前往訂閱。

如有相關問題需要提問此醫生,

或有感而發,

請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留言;

您身邊若有工作在三甲醫院的仁心醫生,歡迎提供線索或者直接引薦。

曄問仁醫 |真實,真切,真相添加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