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鎮墓獸是個什麽獸,它有什麽用處

有時我們在一些博物館裡能見到這麽一些奇奇怪怪的物件,譬如說造型奇異的獸像,他們或是人面獸身,或是獸面獸身,有獨角或是雙角,肩有兩翅,脊如烈焰。

這樣的文物,往往就是我們所說的鎮墓獸。

鎮墓獸其實非常神秘,雖然出土甚多,但目前學界對於鎮墓獸的還有眾多不解之處。

上圖_ 高懷德 墓

鎮墓獸起於春秋,盛於隋唐,最終在五代漸漸煙消雲散。說是起於春秋,其實就是來於楚墓,當時的中原諸國並沒有使用鎮墓獸的傳統,隨著時間的流逝,鎮墓獸才漸漸走出楚地。

對於鎮墓獸的起源,說法也很多,在《周禮》中記載了一種怪物,這種怪物喜歡食死人之肝腦,其名為魍象,也稱罔象,狀如小兒,赤黑色,赤爪,大耳,長臂。而另一種神獸,其名曰方相氏,能夠驅疫避邪,尤其能趕走魍象。因此有人造方相氏之像立於墓側,有人認為這就是鎮墓獸的起源。

還有人認為鎮墓獸是郭璞《山海經圖讚》中提到的“窮奇”,“窮奇之神物,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

上圖_ 《山海經圖讚》 清光緒刊

不僅起源眾說紛紜,關於楚墓中的鎮墓獸究竟有何意義,也還沒有統一,不過一般來說學界有三種看法。

其一,楚墓鎮墓獸是山神的造像,有鎮壓邪崇、驅除妖鬼的功用。關於這一點,代表的學者是日本的研究者水野清一,我國也有些學者讚同,不過並非是主流的看法。

其二,楚墓鎮墓獸是一種變形龍,是亡者靈魂的看護者,負責“引魂升天”,或“導魂入陰”

其三,楚墓鎮墓獸是地神土伯的造像,其意在撫慰地神不要侵食死者的靈魂。關於這第三點,實在是很有說法,楚墓方面研究專家陳躍均就解釋過什麽是“地伯”,《楚辭·招魂》記載:“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 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伂駓駓些。 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歸來”

朱熹有注,“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土伯,後土之侯伯也。”

什麽意思呢?土伯,就是幽冥的君王,其形象就是虎首銳角的野獸,在地府中追逐著各種邪崇吞噬,這一形象,和眾多楚墓所出土的鎮墓獸非常相似。

總的來說,楚墓的鎮墓獸具有驅妖辟邪、保護死者的作用,是楚人企圖使用鎮墓獸的力量來驅逐陰間的魑魅魍魎的意識體現。

上圖_ 土伯,中國神話中後土手下的侯伯,陰間幽都的看守

為什麽要特地強調楚墓鎮墓獸呢?

因為楚墓的鎮墓獸,和後來隋唐時期的鎮墓獸,在形製方面已經大有不同了,在學界的討論中,偶爾也有學者將之分開討論,譬如說來國龍先生,不過來國龍先生自己也坦然承認,他把楚墓中的鎮墓獸和魏晉、隋唐時的鎮墓獸區分出來的學術觀點並未獲得很多認同。

關於楚墓中的鎮墓獸有一大特點在於,鎮墓獸隻出土於有成套隨葬銅禮器的有梈室的墓中。這話聽起來有些拗口,但它的意思其實很簡單,貴族的墓才可以隨葬鎮墓獸。

其次,每座墓室,只能有一位鎮墓獸,這很簡單,鎮墓獸是作為神的偶像存在的,地上只有一個君王,自然,地下也只有一位冥王,作為冥王象徵的鎮墓獸,自然也只有一個,關於這一點,截止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出土的兩百餘座楚墓無一例外。

上圖_ 唐代鎮墓獸

等到時間流轉,到來隋唐時期,這時的鎮墓獸已經和戰國時期大不相同了。最明顯的差別,這時的鎮墓獸已經不限於一個了。《大唐六典》說墓有“四神”,其名為“當野、當壙、祖明、地軸”。一般來說,這所謂的四神往往置於墓室入口,起保衛作用,其中當野和當壙為武士俑,祖明和地軸為鎮墓獸。更具體的來說呢,祖明一般為獅首鎮墓獸,譬如91年黃治村南嶺唐墓所出鎮墓獸,其背即有墨書“祖明”二字。因此,人首鎮墓獸即為地軸。

鎮墓獸前後流行1300余年,中間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質地來看,起初由木銅所製,隨後改為陶石為體,等到隋唐,變成了瓷土。

裝飾則由早期的漆繪、嵌金銀工藝至魏晉、北朝的簡單粉繪,再到隋唐的粉彩、三彩,兩種截然不同的工藝。

雕像姿勢從早期的站、立到魏晉的行走,再到北朝、隋唐的蹲踞。形象上從早期鳥、獸、人到魏晉的走獸,再到北朝、隋唐的獅首、人首(定式),鎮墓獸的大幅度改變。

可以看到古人在鎮墓獸身上所用心血,充分展現了他們對這隨墓品的重視。

上圖_ 東漢鎮墓獸

鎮墓獸作為喪葬文化中極具特色的一種文化,可謂是喪葬文化的神來之筆,最能體現人們對死者的感情,鎮墓獸身上被寄托的情感非常複雜,因此,其功用也極為複雜,一方面人們既希望逝去的人不被幽界亂力怪神所戧害,不被地下的種種邪崇鬼祟所侵襲,又希望逝者的靈魂不會駐留人間,侵擾生者,這種感情非常複雜。

因此,鎮墓獸早期到晚期的形象也有重大的變化,這很容易理解,當鎮墓獸作為驅逐惡鬼的護衛之神時,其形象就會凶惡起來,以震懾四方鬼怪。但當鎮墓獸的作用是護衛死者魂靈,作為靈魂的看護者時,它的形象自然又會趨向神聖。

上圖_ 鎮墓獸

鎮墓獸的早期形象有人、虎、鹿等。直截了當的借助眼見的實物來降妖除怪,等到魏晉,就出現了單體走獸,此時可見已加入了臆造的成分,這種似牛似狗的野獸,除了彪悍的體形,強頸的下顎之外,它頸部還有載形鬃,背部有飛羽,顯然是有神靈在扶持,或者說本身就是融入了神意的牛或狗,力量自然非比尋常,似乎可以算作是一種厭勝之術。譬如說,北魏時,鎮墓獸變為對獸。

而隨後出現的人首獸身造型,似乎更容易與墓主的靈魂溝通,羈絆著靈魂,達到生死相安的目的。說實話這種人首獸身的造型,與埃及的師身人面像非常相似,這之中的巧合可謂是非常有趣。

上圖_ 唐代鎮墓獸

等到入唐以後,獸首鎮墓獸與人首鎮墓獸形體越來越高大,身上飾件誇張,無非是想進一步彰顯它們的威懾力。

即便如此,也管束不住幽界的鬼怪了,中唐時期鎮墓獸似乎一夜消失,取代它們的是放置於墓室壁龕或各個方位的十二生肖、金牛鐵豬之類,這說明鎮墓之物已由鎮墓獸進入另一個系統,至於其中具體的原因,尚且還需要我們的學者進行考證。

上圖_ 李綱墓

總的來說,鎮墓獸的作用還是在於鎮攝鬼怪、保護死者靈魂不受侵擾,這其實還是我們喪葬習俗中視死如生的喪葬觀的體現,生者需要應對種種野獸侵襲,需要護衛,那麽相對應的,亡者自然也需要護衛者來應對九幽之下的種種魑魅魍魎。

因此,實際上,鎮墓獸就是是具有強烈的神秘意味和巫術色彩的護佑冥器,當然偶爾它也需要扮演靈魂指引者這樣的形象,但絕大部分,它都是以武力震懾宵小的強力神獸。

文:未定君

參考資料:

【1】《鎮墓獸略論》 陳躍均

【2】《護佑與威懾——鎮墓獸的演變》 何娟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