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一定缺少這種能力

氣象熱了,又到了娃對冰淇淋念念不忘的季節。

前幾天果媽和我們說,她拒絕了果果飯前吃冰淇淋的請求後,果果氣鼓鼓地說:“哼!你現在不讓我吃,我之後就自己去吃1000根冰淇淋!”

慢著,這個場景,對老媽子們來說,太熟悉了。

這不就是熊孩子的日常麽?不僅不聽話,還敢威脅你。

但果果媽一點也不緊張不生氣。她順著果果說:“哦?那麽多根,那你要吃多少種口味?”

果果說了一大堆哈密瓜、橙子、巧克力、草莓……說遍了之後,又開始說“辣椒味”“芥末味”“螺絲味”…….

果果媽也不甘示弱,“你是不是還想吃火車味、鐵皮鼓味、坦克味……”

母子倆天馬行空說了很久很久。最後,這事兒不了了之,果果就忘了要吃冰淇淋這回事。

聽到這兒,我們都傻了:What?娃的情緒這麽快就好了?問題就這麽解決了?

怎麽這麽簡單,果果媽不就是順著孩子加了點戲而已嘛?!

嘿,你可別小看“加戲”,怎麽加、如何加到點上、怎麽加的不費腦子還效果好?

對當代家長來說,可真的太有必要get到了。

當好戲精的訣竅,在於小題大做

果果媽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戲精家長,首要心得就是,要會抓細節。

什麽樣的細節才有效?點越歪的細節越有效。

一般家長聽到孩子說“那我飯後要吃1000根冰淇淋”,只會聽到孩子的忤逆;

但是戲精家長卻會抓住“1000根”這個荒謬的點,接著大做文章。

讓我們再看一個常見場景:

哎呀,你怎麽又不吃青菜!水果也不吃?”

告訴孩子要多吃蔬果,保證營養均衡,是大人的天職。

但接下來怎麽引導呢?用兔子愛吃蘿卜和青菜的舊梗?

Nonono, 這屆小孩子不好糊弄。

有個 TED 演講,主講人是寫兒童文學的 Mac Barnett,他分享了一個全新的梗。

Mac 曾經在大學兼職過夏令營老師,班上4歲的萊利每天會把媽媽給準備的甜瓜從便當裡挑出來,然後扔進草叢。

MAC說:“你不能把它們扔了,你得吃掉這些甜瓜呀。”

萊利問:“為什麽?”

MAC說:“因為你每天把甜瓜扔進地裡,那裡會長出更多、一大片的甜瓜!”

萊利已經4歲了,她打賭說:“這事兒絕對不可能發生。”

結果 Mac 之後起了個大早,把從雜貨店買來的一隻大甜瓜放進了藤曼地裡,萊利發現它的時候,驚訝的張大了嘴。

“什麽,為什麽那上面還有標簽?”其他圍觀的孩子問。

Mac 絲毫不慌張,“你們看,叫你們不要亂扔標簽到地裡,這下標簽也長出來了。”

孩子們徹底被 Mac 逗樂了。這是夏令營的最後一天,一整天萊利抱著她曾經最討厭的大甜瓜不撒手­——她當然知道 Mac 在騙她,但她卻樂在其中。

不管聽起來多扯,但 Mac 就是成功了,除了讓萊利愛上甜瓜,並且還在這個過程中教給了孩子們一些規矩。

他注意觀察,不急著乾預,從萊利“扔甜瓜”的習慣入手,把孩子亂扔標簽的習慣也捎帶上了。

這背後體現的是什麽呢?是他全身心投入孩子們中間,放低姿態和他們交流,而不是居高臨下講大道理、急著改變孩子。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2-7歲的孩童,不太懂抽象邏輯,喜歡用符號和表象思考,願意相信萬物有靈。

所以能從這個角度出發,捕捉他們所關注的細節,再發揮想象力,讓死板的事情生動起來,就可以輕鬆拉近和孩子的距離,讓溝通變得順暢。

做個戲精家長,是為了進入孩子的世界

你也許會質疑:整天帶孩子活在幻想裡,可不是一件好事,孩子會變傻的吧。

但我們今天說的戲精家長,並不是在瞎胡鬧,而是在玩中育兒。

適時引入想象的力量,來一場“假裝的遊戲”,會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育兒小藍本《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假裝是兒童用於擴展他們的認知技能、以及學習文化中重要活動的主要手段。”

和孩子的交流裡多來點“假裝”,可以讓他們的思維更開闊,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當孩子在大人的世界裡學習規則的時候,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都有限。每天要花很多力氣適應大人的社會,爆發出的探索欲,還經常被壓製。

私底下,他們幻想滿世界飛行、幻想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對星空、對海底都充滿嚮往。

所以孩子才那麽愛看動畫片和繪本,因為它們能帶著自己見識各種不一樣的旅程和世界。

所以如果家長想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就應該放下身段,像孩子一樣投入地去玩一場“假裝遊戲”。

有了這張通行證,孩子才會更願意聽你的話。

化解親子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遊戲

孩子總是“不小心”就違背大人的意志,也很難聽懂大人給他們的抽象道理。

否定+強加的訓導,總是讓他們壓力倍增,這個時候,內外的衝突就產生了。

科恩博士在著作《遊戲力》裡說過;化解親子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遊戲。

假裝的遊戲,會讓大人變得不那麽可怕,也能給孩子台階下。

比如孩子在憤怒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表達,變得行為失控,可千萬不要著急評判。

同事蕾蕾說過,她因為一本繪本,學會了一招:用想象的方式,描述孩子的憤怒。

在兒子生氣的時候,蕾蕾捂住嘴大叫:啊,你的頭在冒火欸。我們要不要去外太空冷卻一下?

兒子一開始有點愣到,但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那是他和媽媽一起看過的《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

在這個繪本裡,小企鵝因為被企鵝媽媽罵,身子嚇得都分家了。腦袋飛到了宇宙裡,肚子落入了大海裡,只剩下兩隻沒有方向的腳。

兒子接著說,“我的心現在很痛,在海裡漂啊漂。”

“那我們去把它找回來好不好,你的尾巴它在哪裡,在城市的哪個角落?”

“在一個垃圾桶後面……”

就這樣,孩子的情緒平複下來了。都找回來之後,母子兩個人還在“回去的輪船”上欣賞了“熱帶島嶼”的風光。

所以,你們看,家長當個合格的戲精,真的也不難。

多細心觀察孩子,多發射一些想象的靈感,多一些誇張的神情和肢體動作,孩子就會覺得“哇,媽媽懂我!”

也不用擔心你要編完整個故事。有時候你只要起個頭,娃作為天才童話創作者,會配合你演完整場。

下次孩子再衝你發火,先別急著吼回去。

試著做個戲精家長,你就能推開門,進入他們的世界。

在看點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