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說農村土地沒人種,我怎拍不著?以後農村土地逃不出這兩種結局

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三個人同乘一座電梯,要到達一座大廈的頂層。其中第一個人坐在那裡看報紙,第二個人站在電梯裡思考,第三個人則在電梯中不停的走動。當他們乘坐著電梯來到大廈頂層時,有一大批記者站在電梯外等候,問他們是如何到達這麽高的大廈頂層的?

第一個人的回答是:“我通過不斷的學習才達到了這個位置。”第二個人說:“我通過思考到達了這個位置。”第三個人說:“我是通過不斷的努力才到達了這個位置。”

聽起來每一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但其實他們如此輕鬆順利地到達頂層,是因為他們乘坐了電梯。所以如果你也找到了正確的方向,無論你是在學習、思考、還是不斷的努力,都是可以到達頂層的。

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經濟風向標,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正處於風口浪尖,那麽你的收入自然不是問題。比如在幾十年以前,房地產行業就屬於風口浪尖,不僅出現了李嘉誠、王健林這樣的地產界大亨,同行業的人也收入頗豐。還有在大數據時代迎來的電子時代,出現了馬化騰、馬雲等這樣的數字大亨,同時從事這些行業的經營收入也比其他行業更高。

長江後浪推前浪,每一個時代都不是永久存在的,都是社會上突出的、急需解決的問題。那麽,下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會是什麽呢?一定是三農問題,為什麽這麽說呢?

1.糧食很重要

我國的傳統就是農業社會,古人在創立社會文明的初期,就是農業文明。當今社會,我國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每天會有14億人張嘴等著吃飯,如果這些人吃不飽飯,社會就會出現大問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糧食的重要性。一個有如此社會地位的行業,成為社會經濟上的風口浪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2.老齡化嚴重

從古代到建國初期,農業人口一直佔著很高的比例,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所以人們的口糧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建國初期對於工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導致大量的農民流向工業,使得農業方面的人才流失,剩下的農民大部分都是老人和文化水準低的人。

目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中,其中80%已經超過了50歲,這意味著再有十年的光景,這些人都將達到退休年齡。要想解決農民的老齡化嚴重問題,就需要農村人口有一場大的革新。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返回農村是一個未知數,存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但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機遇。

3.技術推廣難

目前留在農村的人,大部分是沒有走出過家鄉的,沒有著眼往世界的經歷,怎麽會有建設美好家鄉的思想呢?不僅如此,農民知道自己年齡大,見識短,知識少,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判斷沒有自信,他們害怕失敗,害怕被騙。所以當有新技術和新設備面世時,他們很難接受這種新鮮事物。為了穩妥起見,還是保留傳統的種植方式,所以新的技術和設備很難推廣。

再比如說一些新型的管理模式,比如種養結合模式,家庭農場和農業合作社模式,農民聽不懂這些模式的概念,所以也不敢參與其中。他們大部分做的事情都是跟風形式,看別人做得好,賺了錢,他們才一股腦的投進去。但是農民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誰也不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那麽現在農村什麽樣了呢?聽說馬雲、王健林啊這些人都去投資了,可是大部分農村還是老樣子,為啥?

1.瞎子心態

對於農民來說,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小農思想,很難擰成一股繩。而且大多數人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是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農民因為心地善良,純樸可愛,所以得到了天使的垂愛。天使答應他,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可以得到任何想要得到的東西,但是他的鄰居會得到比他多一倍的數量。

淳樸善良的農民被這個條件給難住了,他經過了好久的思索,才最終決定“我想要一隻瞎了的眼睛”。就這樣農民一隻眼睛瞎了,而鄰居也是雙目失明。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可笑,但是這種心理卻在很多人內心深處作祟。農民在一起合作經營會得到更大的好處和機會,但是一想到別人也會賺這麽多錢,心裡就會不平衡。

正所謂“百畝良田無人種,有人耕來有人爭”,農村由於生產力低下,導致大量的土地閑置,但是如果有人想要去承包這些土地,就會同時出現很多競爭對手,不斷提高價格,他們種不種地無所謂,主要是要提高你的成本。這就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2.即時感受

目前對於農村發展來說,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對農民來說是大有利好的,但是由於農業合作社的經驗少,在成立初期,可能收益不會很高,而且對於如何管理和如何分配也成為專業合作社管理的一大挑戰。

專業合作社的前景非常好,但是前期利益比較低。這就像我們打遊戲中的寵物,一個滿級十級的寵物和另外一個只有一級,但是卻有升到100級的潛力,兩個寵物,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可能大部分人會說選擇具有更大潛力的那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恰恰相反。農民更願意每年都有自己正常的收益,不願意冒那個風險先降低收益,再迎接美好未來。

每一年自己種植所得到的收益是農民的即時感受,而合作社的未來前景是屬於延時滿足。即時感受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快感,所以很多農民不願意加入合作社。

3.農機發展尷尬期

現代農業機械發展有了較大進步,農業機械代替了大量的人力勞動。,一些簡單的農機具就可以滿足很多農戶的種植需要。一些年齡較大的農民,甚至寧願花錢雇傭別人幫忙,也不願意把土地流轉出去。雖然這樣會減少部分收益,但是總比土地流轉價格要高。雖然小農機沒有先進的大型農機效率高,但是對於種植散戶來說足夠用了。

而對於一些先進的農機,可以增加作業效率,降低種植成本,這樣的話就可以給農民讓利出土體地流轉的差價了。但是這些農機價格太高,小農戶買不起,大農戶買了又害怕技術更新太快,產品不成熟,導致沒回本就得淘汰更新了。所以一般人也不敢出手,只能保持種植散戶使用小型農機,而大型農機只能是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

農村未來的結局可能會是什麽樣子?

農村土地在未來必將走向統一化、集約化,但是具體怎麽走可能會有兩種形式:

1.走向集約化的第一種方式是比較理想的,就是農民提高自身的覺悟,自發組織成立合作社。這樣在未來,隨著合作社效益的提高,農民的分紅也會日益增加,所以不用考慮資金價值的問題,合作社的股份會越來越增值,農民的地還是農民的。

2.如果農民不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延時滿足來加入合作社,那麽農村土地走向集約化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經濟社會中的大財團介入。因為他們資金雄厚,可以使用稍高於合作社價格的方式進行土地流轉,這樣他們在農民手中流轉土地的可能性更大。

雖然土地流轉出去的時候價格偏高,農民會比較高興,但是從長遠來看,發展空間很小,大部分利潤會被大財團拿走。如果被大財團介入,普通的農民種植戶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所以如果是這種方式的話,真正賺錢的還是這些財團而不是農民,農民要想在農村混日子,就只能繼續做他們的打工仔,財團出錢集中了土地,農民靠技術開農機,給他們種地,每月隻拿固定的工資。

條條大路通羅馬,社會的主要趨勢是不會改變,至於農民手中的土地,自己如何選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希望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好。

你對業未來的發展,還有哪些見解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