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數字遊戲會成為科普“主戰場”嗎?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李元芳”身著防護服,標誌性的大耳朵上配備了探測器;“沈夢溪”身側環繞擬人化的通訊衛星,技能釋放特效則是小航天戰艦引爆燃燒……近日,在“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之際,國民遊戲《王者榮耀》推出“李元芳—銀河之約”與“沈夢溪—星空之諾” 兩款航天主題遊戲皮膚,讓更多人在遊戲中展開求知溯源的航天科普之旅。

“李元芳—銀河之約”。王者榮耀官網截圖

“沈夢溪—星空之諾” 。王者榮耀官網截圖

業內專家認為,數字遊戲的介入,是我國多元化科普之路的又一有益嘗試。眾所周知,航天科普依托航天任務的巨大民眾影響力,在我國科普領域一直起重要的作用,但我國航天科普與國外仍有明顯差距。利用新媒體技術和手段進行全方位立體科普,是提高航天科普水準的重要探索。

事實上,基於前沿科技成長壯大的數字遊戲,自誕生之初,便天然與科學、科幻有著indivisible的關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具有娛樂性質的雙人射擊遊戲,正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以太空背景設計出來的《太空戰爭》。

這之後,即便遊戲的載體一路更迭變遷,但以浩瀚宇宙為主題的遊戲作品始終層出不窮,甚至成為許多青少年邁出太空啟蒙的第一步。1999年,美國宇航員丹尼爾·巴裡在執行任務時,將知名太空幻想遊戲《星海爭霸》帶到了太空站,並表示,對於喜歡與嚮往太空的人而言,無論是當宇航員還是玩《星際》,都“值得一試”。美國宇航局則聯手經典遊戲《憤怒鳥》,讓未來的航天計劃被公眾所熟知,甚至可影響全球數百萬人。

王者榮耀負責人李旻認為,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數字遊戲日益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娛樂方式,其科普能力與潛力開始得到進一步放大。

李旻分析,遊戲擁有包容性極強的跨界內容能力,能夠將科普知識兼容並收其中,其沉浸互動體驗,則更易於被閱聽人接納;不受時空地域限制的移動載體,能夠助力科普工作實現更高的效率化與更廣的覆蓋面。“擁有廣闊閱聽人基礎的主流遊戲,有望成為在年輕人群中構建與傳播科學文化的‘主戰場’。”他說。

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的侯米蘭曾撰文指出,要在未來重大的航天任務中,委託相應部門開發與航天任務相切合的動畫片、宣傳片、動畫玩偶、手機遊戲等,用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讓人民群眾成為航天科普的最大受益者。

正因此,不少主流遊戲開始試水科普內容,助力航空航天等科普文化傳播。同時,中國航天也推出中國航天“太空創想”文創品牌,希望以文創手段讓公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航天。2018年底,“嫦娥四號”發射之際,科普中國聯合中國探月工程、王者榮耀、騰訊科學共同在遊戲中發起“嫦娥”奔月,榮耀伴行的活動。去年,騰訊遊戲、盛大遊戲等幾十家部門成立“科普遊戲聯盟”,並邀請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以及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等出任專家委員會成員。

但這只是開始。《2018科普遊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科普遊戲目前尚面臨行業規範不到位、遊戲產品競爭同質化、遊戲開發在行業主體中邊緣化、科普遊戲模式相對比較單一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該報告提出了制定行業標準規範、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大力培養引進跨學科人才參與研發、統籌推進轉型發展升級等4條建議。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則表示,遊戲企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把未成年人保護放在首位,正確處理“義”“利”關係。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嶽靚

審核:管晶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