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清照:牢底可以坐穿,渣男必須踹翻

你 聞 訊 而 來 , 我 大 喜 過 望

唐朝的詩壇是男人的天下,但也出現了薛濤、劉采春、李冶、和魚玄機四位大詩人,論文采薛濤絕對是其中的大姐大,名號最為響亮。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各位大詩人共同努力下,詞這種文體已經從飯後甜點變成了一道硬菜。

到了宋代,詞發展到了頂峰,其中有一個人被譽為詞國皇后,有人稱她詞壓江南,文蓋塞北。她就是柔情與豪氣並重的千古第一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

她的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但是婉約派詞宗李清照,在對待婚姻問題上,毫不婉約,可謂豪放不羈。

李清照結過兩次婚,最開始《中華好詩詞》大火的時候提到了李清照二婚,一群粉絲哭得稀裡嘩啦打死不承認。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一朵花,這首歌在哪兒聽得記不清了,李清照十八那年與金石學家趙明誠結為連理。

這小兩口關係很不錯,但是李清照的父親和她的公公是朝堂上的政敵。

陶淵明曾在《閑情賦》中這樣描寫對一個女子的愛慕“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翻譯過來就是,喜歡你,超級喜歡你,喜歡到想化作你上衣的領襟,感受你的芳香。

李清照第一次看見趙明誠的時候在蕩秋千,穿的是家居服覺得自己一點都不仙,看見趙明誠就溜,準備回去補個妝,但是又有點捨不得有詞為證。

《點絳唇》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沾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婚後不久,丈夫便“負笈遠遊”,佳節又重陽,隻將相思附詩詞,這就是傳唱千年的《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趙明誠拿到李清照的詞以後,為她的才情傾倒,又為她的柔情感動。細細品讀,猶如美人在懷,如癡如醉。

發誓一定要寫一首更好的詞讓自己的小嬌妻刮目相看,崇拜的五體投地,這種豪言壯志在茶涼酒酣之後都是空歎,這股不服輸的氣勢只有年輕人才有,突然想起張愛玲說的一句話“你年輕,沒關係過幾年你就老了。”

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後序》中記載說,他們常常在吃過晚飯後,爐火上烹著茶,兩人背書猜句,李清照每每得勝,開心大笑,不小心將茶水打翻潑了一裙子,留下了千古名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遺憾的是李清照的瀟灑日子並不長,她的父親因為黨爭被排擠,發還原籍。

當李格非失勢,李清照向公公尋求幫助而受到冷遇時,她依然是當年的一副敢愛敢恨的模樣,寫詩懟道:炙手可熱心可寒。

後來因為北宋權相蔡京的構陷,公公去世。

再後來靖康之難來了,那是整個民族的劫難。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太平時節標榜的氣節,到真正危機來臨時,才發現沒那麽容易。

那一年,金兵長驅直入中原,丈夫趙明誠赴任江寧的次年三月,城中叛亂,身為知府,趙明誠卻乘夜從城樓吊下繩子,逃跑了。

因而趙明誠被罷官。五月,又複起用為湖州知府。心懷羞愧的他,縱馬狂奔,趕往建康面聖,八月即染瘧疾而身亡。

李清照46歲那年,趙明誠病逝。彼時,金兵南下,北宋王朝風雨飄搖,山河動蕩。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遭受至愛之人的離世,對李清照來說,實在是雙重打擊。

這使她大病一場,後來在詞作中寫:“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內心再強大的人,身處病患,意志照樣變得很薄弱,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呵護。李清照胸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須眉氣概,但畢竟是亂世裡的柔弱女子。

在這非常時期,一個叫張汝舟的男子,闖進她的生活。

史書上對張汝舟的記載不多,隻知他當時擔任負責檢查核對軍隊俸祿與糧草的官職。在李清照已病入膏肓、家人連後事都已為她準備起來時,張汝舟帶著官文書登門求親。

也許,老實的弟弟被他信誓旦旦的表象蒙蔽;也許,李清照病得糊塗,信了他的花言巧語;亂世之中,她自己也急欲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與她一起護衛金石文物;也許,還有別的思量。

總之,猶豫再三,答應了這門婚事。

照當時情形看來,這次閃婚完全像一次賭博,李清照賭輸了,張汝舟也沒贏。

婚後沒多久,李清照便發現,這個叫張汝舟的男子在才學和情趣方面,與自己根本不在一個層面。

她後來寫給友人的書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李清照萬萬沒想到,行至後半生,自己一生清白,竟然與這個肮髒低劣之徒牽連到一起。

在她眼裡,張汝舟簡直就是一名駔儈(市場上的牲畜交易的掮客)。此男涵養如何,從此側面可見一斑。

更加讓她難以忍受的是,這樁婚姻根本就是陰謀!

結婚之後,從對方言行舉止,李清照很快察覺,醉翁之意不在酒——假借照顧之名,企圖霸佔她那些文物字畫。這才是張汝舟娶她的真正目的。

看透真相的李清照果斷離婚,就算坐牢也要撕開張汝舟的假面具。

牢底可以坐穿,渣男必須踹翻。

在那個提倡一女不事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年代,人人嘲笑她晚節流蕩無歸,不終晚節,然無檢”。但是李清照卻並未在意他人的目光,她更加關注國家大事。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充滿了對家國的留戀。

同時,李清照完成了她與趙明誠《金石錄後序》的寫作,校勘整理。

她喜歡針砭時事,面對 “安史之亂”,她評價說“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理學家朱熹評價道: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不要說“巾幗不讓須眉”,此等巾幗,何用須眉來讓!

她在詞作的造詣更上一層樓,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說法。

73歲那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

古時的紅顏,甘心將自已掩埋在深幾許的庭院之中,即便豔麗如牡丹,也終不過花開花落,葬於泥土中,無人知曉。

而李清照卻活成了一場絢爛的花事。

成為男性為主的歷史中,一抹無法除去的顏色。

衛道士說:你看你,喝酒,寫黃文,再婚離異,還坐牢。人品有瑕。

李清照笑笑說:不是我說,你們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