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文會| 立秋 一枕新涼一扇風

今日「立秋」,但並不是真正的秋天已經到來了。

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一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氣象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古時候,人們把夏秋之交看的十分重要,留下許多立秋的經典詩句。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白居易

下馬柳蔭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坪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印睛。

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著名詩人。

這是詩人立秋日遊曲江,憶念好友的一首詩。

立秋之日,詩人騎馬出郊,在江堤上齲齲獨行。

這時候詩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

於是詩人想像著,此刻元稹也一定在思念著自己,兩地秋思同樣深切。

這首詩明白如話,語言上很有特點。

詩人用了眾多的重複字,「下馬柳蔭下,獨上堤上行」、「江上江陵城」,似乎是在刻意打破陳規,自創新格。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鏡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

詩人看見自己兩鬢花白如雪,蒼老了。

但他不驚不悲,而是平靜淡漠,甚至有點調侃自嘲。

鏡中的面容,畢竟隻表現過去的經歷,是已知的體驗。

他覺得自己活著,這就夠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筆勾銷,無須多想,不必煩惱,就讓它留在鏡子裡。

但是,鏡外的詩人要面對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該怎麼辦。

他覺得後一天恰同前一日。過去無成而無得,將來正可無求而無失。

何況時光無情,次日立秋,秋風一起,萬物凋零,自己的命運也如此,不容超脫,無從選擇,只有在此華髮之年,懷著一顆被失望涼卻的心,去面對肅殺的秋風,接受凋零的前途。

這自覺的無望,使他從悲哀而淡漠,變得異常冷靜而清醒,雖未絕望,卻趨無謂,置一生辛酸於身外,有無限苦澀在言表。

全篇既有實感,又富意趣,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

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

澹日非雲映,清風似雨餘。

捲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

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司空曙(約720-790年),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

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詩風閑雅疏淡。

《立秋》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四大,佛教用語。古印度認為,地、水、火、風是構成宇宙的四種元素,稱作四大。

佛教則以堅、濕、暖、動的性能為四大,人身即由四大構成。因此,四大也作為人身的代稱。浮,飄浮,引申為置身炎夏,無法自主。

後兩句最好,一年的時光已經過半,不必傷感,無須失意,面對涼爽的西風,由衷慶賀秋季的來臨。

《立秋日作》

宋·林景熙

苦熱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顏。

炎光斷雨殘虹外,涼意平蕪遠樹間。

忙踏槐花猶入夢,老催蒲扇共投閑。

城頭遙望累累塚,遼海荒寒鶴未還。

林景熙(1242—1310),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

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宋亡後,歸隱故鄉,往來吳越間,以風節、文章為時所重。

其詩多故國之思,淒愴幽惋。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小烏鴉的鳴叫鴰耳,待乳鴉聲散去時,只有玉色屏風空虛寂寞地立著。

突然間起風了,秋風習習,頓覺枕邊清新涼爽,就像有人在床邊用絹扇在扇一樣。

睡眠中朦朦朧朧地聽見外面秋風蕭蕭,可是醒來去找,卻什麼也找不到,只見落滿台階的梧桐葉,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這首詩寫詩人在夏秋季節交替時的細緻入微的感受。

彷彿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換下了一副容顏,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時令感極強,全詩的境況,緊扣題意,構思很巧妙。

此詩精神全在一個「尋」字。

寫一種朦朦朧朧,惆悵無奈的情態。

《重疊金·壬寅立秋》

宋·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

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

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

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

鴉啼金井桐。

西風蛩聲,入夢幽怨,秋已悄然而至。

碧藕試涼,清冰凝簟,氣候已截然不同於夏夜。

何況五更鐘響,井桐鴉啼,在在皆是秋聲。

季節移人之感,為此詞造出一種特有的氣氛。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

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雲屏月帳。

天滉漾。

龍??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

玄蟾烏鵲高樓上。

回首西風猶未忘。

追得喪。

人間萬事成惆悵。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

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木蘭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清·納蘭性德

盼銀河迢遞,驚入夜,轉清商。

乍西園蝴蝶,輕翻麝粉,暗惹蜂黃。

炎涼。

等閑瞥眼,甚絲絲、點點攪柔腸。

應是登臨送客,別離滋味重嘗。

疑將。

水墨畫疏窗,孤影淡瀟湘。

倩一葉高梧,半條殘燭、做盡商量。

荷裳。

被風暗剪,問今宵、誰與蓋鴛鴦。

從此羈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盼望著銀河的出現,入夜的時候卻偏偏下起了悲淒的秋雨。

剎那間,園裡的蝴蝶和蜜蜂紛紛飛起,匆匆躲避。

是暖是寒。

入秋夜雨本是等閑之事,但今晚那絲絲點點的雨聲卻令人攪斷柔腸。

應該是因為此時正是別離送友的時刻,所以這秋雨才這樣讓人斷腸吧。

秋夜雨灑落在疏窗上,那雨痕彷彿是屏風上畫出的水墨畫。

能否請求高高的梧桐樹和燒殘的燈燭細做掂量,不要在此時再添人的愁緒池塘裡,荷葉已經被秋風吹殘,那今夜誰來代替荷葉為鴛鴦們遮風擋雨呢?

你將上路遠行,從此旅途勞頓,夢醒之時,唯有悲切的寒蟬聲相伴。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秋天,朋友梁汾以母喪南歸,納蘭在他還鄉奔喪時寫下這首《木蘭花慢》為他送別。

詞的上片,詞人開門見山地表述了他與好友聚少離多的現實,所以分別的時候二人愈加地難分難捨。

到了下片,詞人筆鋒一轉,開始囑咐好友要努力加餐飯,在桂花飄香的時節要如約歸來。

全篇都圍繞著「立秋」和「夜雨」展開,從景物著手,用景物烘托,營造離別的氛圍,悲涼淒切之情更為細密深透。

《唐詩裡藏著故事》

告別死記硬背

和孩子一起在唐詩中穿越歷史

內容簡介

《唐詩裡藏著故事》收錄二十四位唐代名家,上百首經典名篇。每一位詩人的背後都有豐富的歷史故事;詩篇的產生,詩人生活的情景,唐代的田園山水……詩中有史,史中有詩,輕鬆閱讀,讓唐詩銘記於心,受用終生。

作者簡介

閆文亮,文學愛好者、體育愛好者、資深記者、「資深家長」。20年記者生涯,北京晨報、競報、北京商報。報導領域廣泛。16年家長生涯,家有高一學生一名,就讀於名校,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業餘生活興趣廣泛。

心動價購買

《唐詩裡藏著故事》

請複製以下字元後打開手機淘寶

到北京日報出版社天貓旗艦店購買

€gveWb1chIMc€

您還可以登錄亞馬遜、京東、噹噹三大網站

優惠購買

北京日報出版社公眾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