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陶華碧: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 賺外國人的錢!

  陶華碧: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

  來源:華商韜略(ID:hstl8888)

  作者:陳光

  近日,深交所一行人前往貴州調研,走訪了老乾媽。

  這引起人們的浮想聯翩:老乾媽要上市了?但很快,這種猜測就被當事者予以否認。

  一直以來,老乾媽以堅持不上市著稱,其創始人陶華碧更是講:“上市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乾呢。”

  老乾媽不但不上市,也不打廣告、不貸款。每當有人鼓動老乾媽打廣告、辦貸款,陶華碧都會用一句話噎回去:

  “你們說的那些我都不懂,我去年納稅X個億,我還是按照我的知識來辦事。”

  但就是這個執拗的老太太,固執地帶出一家現象級的企業。這家企業從不打廣告、不貸款,只要將產品生產出來,經銷商便會帶著鈔票上門。

  如今,老乾媽是貴州僅次於茅台的知名品牌。作為貴州企業家的代表,陶華碧經常被人拿來和任正非“並列”。

  任正非賣通信設備,而她只賣辣醬。外界看來,他們都是民族品牌的代表:因為她每天能賣出150萬瓶辣醬,還把“LaoGanMa”賣到了世界各地。

  01

  簡單的堅持

  陶華碧幾乎不接受採訪,但過去幾年,她和老乾媽的熱度絲毫不亞於某些當紅企業。她幾乎成了一個符號,其話題能量來自過往的言論。

  有品牌被曝出國內價格遠高於國外,有人會想起老乾媽:“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

  小額借貸和P2P問題頻出,又有人會想起老乾媽:“我不欠政府一分錢,不欠員工一分錢,拖欠一分錢我都睡不著覺。和代理商、供貨商之間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別欠我的。”

  商業環境越複雜,人們越懷念陶華碧這種淳樸的商業邏輯。

  很多媒體試圖分析她的成功之道,並總結出一大堆“法則”。但老乾媽的很多“法則”是反常的,其成功路徑也幾乎不可複製。

  這家企業幾乎是被市場推動著“野蠻生長”。其核心只有一點:產品,產品好就能佔領市場。

  道理誰都懂,能做到者卻寥寥無幾。行銷界有兩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1、如果有一款現象級的好產品,做什麽都是對的。

  2、如果做錯了,參看上一條。

  老乾媽是一款現象級的產品嗎?談不上。其產品不存在技術壁壘,很容易仿製。真正現象級的是其品牌形象:數十年深入人心的“老乾媽”形象。

  在中國,火過的佐餐醬不是沒有,但很多做大之後要麽品質下降、要麽價格上漲,甚至有商家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漸漸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陶華碧沒念過書,知識不多,她只知道賣的東西是給人吃的,出問題要“遭天譴”。所以別人玩套路的時候,她把精力都放在品質上。

  趙麗蓉老師曾在其作品《打工奇遇》說:“小夥雜,我也給你個秘方。”然後提筆寫下“貨真價實”四個大字。

  這是最基本的成功邏輯,卻是當下最欠缺的邏輯。

  老乾媽從不打廣告、不宣傳,也沒有變過味道和品質,這種簡單的堅持,才是其成功的根基。

  02

  賣涼粉的“乾媽”

  世人都喜歡帶神秘感的故事,可口可樂一張神秘配方成就全球霸業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了數十年。而老乾媽辣醬的問世,多少也有點神秘配方的意思。

  陶華碧出生於貴州湄潭縣一個偏僻山村,沒上過一天學,至今隻認得“陶華碧”三個字。

  20歲那年,她嫁給一名地質普查員,幾年後丈夫病逝,留下她和兩個孩子。

  為了生存,陶華碧曾南下廣東打工。她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裡帶辣椒做成醬料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特別的辣椒醬,這個配方,“老乾媽”產品至今沿用。

  一段打工生涯後,為了照顧孩子,陶華碧回到貴州,開始販賣米豆腐(一種廉價涼粉)。賣原材料的地方離其住處5公里,陶華碧每天一大早背著背簍出門,趕最早班的公交。

  因為背簍太佔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於是大部分時候,她只能步行10裡路,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背簍返回,做好米豆腐去附近的學校裡擺攤售賣。

  1989年,陶華碧告別流動攤販,成了一名“店主”。她用撿來的磚頭和石棉瓦,在貴陽龍洞堡路邊搭建了一家“餐廳”,取名實惠飯店。

  陶華碧的米豆腐確實很實惠,價低量足,深受學生的喜愛,附近幾所高職的學生經常光顧。

  時間久了,一些學生開始賒账,並積下一筆不小的“欠款”。陶華碧旁敲側擊地了解,哪些是家庭真正有困難的。凡是窮學生所欠的飯錢,她全給銷账。

  其中一位貧困生對陶華碧很感激,叫她“乾媽”,每次隔老遠就大喊。久而久之,附近的店主和學生都稱呼陶華碧為“老乾媽”。這一叫,就為後來享譽全國的品牌定了名。

  03

  “你辣醬那麽好,還賣什麽涼粉?”

  陶華碧用自己調配的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要買辣醬帶回家,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專門來買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辣醬做多少都不夠賣。

  1994年貴陽修環城公路,偏僻的龍洞堡成了主乾道,途經的貨車司機經常到“實惠飯店”吃飯。吃完之後,陶華碧就免費送他們辣醬和小吃。

  這些貨車司機將“老乾媽辣醬”的名頭傳遍了貴陽,很多人專門開車過來買。

  這之後,慕名前來的客人越來越多,陶華碧半賣半送,但很快便“送不起”了,因為來買辣醬的人實在太多。

  一天中午,陶華碧的辣醬用光,沒客人了,就關店出門看看。結果一路走了十幾個涼粉攤,生意都很火,而且都在用她的辣醬。

  陶華碧氣壞了:我的獨家秘方,怎麽能喂肥了競爭對手、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就再也不單獨賣辣醬了。

  她一“停賣”,周邊的涼粉攤都遭了秧。附近老闆紛紛上門討好,還半開玩笑地說:你辣醬那麽好,還賣什麽涼粉,賣辣醬就可以了啊!

  陶華碧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調整產品結構,以賣辣醬為主,涼粉成了配套品。不過,她的辣醬還是供不應求。

  後來有人沒辣醬吃不下飯了,街道辦事處的人就找陶華碧遊說:別辦餐館了,你辦家辣醬工廠得了,員工、手續我們來幫你辦妥。

  陶華碧一聽直搖頭,她哪裡懂辦工廠,在她看來,開家小店能維持生計就不錯了。她和街道辦事處的人說:我的小店關門了,那些吃不起飯的窮學生怎麽辦?

  再後來,請她辦廠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工商局都找上門。那些窮學生也找到“乾媽”,讓她辦廠,讓更多人吃上好辣醬。

  於是,在市場的要求下,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醬加工廠,品牌名字就叫“老乾媽”。

  為了讓其他人知道這是陶華碧家產的辣醬,她還專程拍了張照片放在瓶子上。這張照片,後來讓她成了最具辨識度的人之一。

  04

  幾十個瓶子壯大一家國企

  一天書沒念過的陶華碧,是怎麽辦廠的?

  食品企業的流程無非三頭:產品、材料、經銷。陶華碧用“土辦法”分別搞定了這三頭。

  她一個人做的辣醬不夠賣,作坊裡又不可能有生產線,得發動大家一起做。但切辣椒是件苦差事,別人不願做,陶華碧一手一把刀,一邊演示一邊“念叨”: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很長一段時間內,“老闆”陶華碧都是工廠裡第一“生產小能手”,因為常年在一線,她患上了嚴重的肩周炎,指甲也全部鈣化。

  產品有了,沒有包裝。為此,陶華碧找到貴陽市第二玻璃廠,請對方訂製玻璃瓶。但這種國企怎麽看得上幾十、幾百個的訂貨量,對方一口拒絕。

  陶華碧很生氣:我花錢買瓶子你還有不賣的道理?她坐下來和對方談判,一張嘴全是“硬道理”:你嫌我要貨少,哪個娃兒是一生下來就一大個哦。今天你要不給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對方也拿她沒轍,最後允許她每次用籃子裝幾十個瓶子帶回去。陶華碧一聽喜笑顏開。

  這次妥協在日後卻成了貴陽二玻的救命稻草。此後十幾年,國營玻璃廠出現倒閉潮,貴陽二玻不但沒有倒,反而壯大了,因為背後站著“老乾媽”。

  事實上,老乾媽60%的玻璃瓶都由貴陽二玻供貨,其生產線24小時為之開工。

  有報導稱,老乾媽做大後,不少其他地方的玻璃企業跑上門要供貨,還拿出極具誠意的報價,但都被陶華碧否決了。

  陶華碧很“倔”。她告訴手下,這家企業在我困難的時候幫過我,現在為了點成本就不給單子,換了你,你能嗎?

  別人還真“能”。說到底,她的商業思維,大部分人即使理解,也學不來。

  05

  這三個字好打腦殼哦!

  產品有了,包裝有了,問題也來了。

  “老乾媽”的產能提升後,周邊的涼粉店需求飽和,陶華碧的經營壓力陡增。

  怎麽往更遠的地方賣?陶華碧還是“土辦法”,用籃子裝辣醬,走街串巷找商店推銷。

  但沒人願意接納這個名字和包裝都很怪的辣醬,陶華碧便和商家協商:放著先賣,賣出去再給錢,賣不出去就退貨。這麽個“便宜買賣”誰都樂意,老乾媽得以順利上架。

  陶華碧回去等了不到一個禮拜,便不停接到電話:商店讓她趕緊送貨,甚至還有食堂催上門來。

  陶華碧立刻給貴陽二玻打電話:給我來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

  不到一年時間,老乾媽就在貴陽站穩了腳跟。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員工一下擴展到200多人。

  轉成公司後,陶華碧的“頭都大了”。做辣醬、跑生意她在行,但搞管理她很外行。工廠變成公司,一切都要靠制度。

  財務、人事有報表要處理,各種“局”有下達的檔案要貫徹,還動不動有企業會議需要她上台發言。對於沒有文化的陶華碧而言,這簡直是勉為其難。

  大兒子李貴山知道母親的難處,決定回來幫忙。

  李貴山初期的工作主要就是幫母親處理檔案、整章建制。李貴山讀,陶華碧聽。聽到重要處,她會忽然站起來,用手指著檔案說:“這條很主要,用筆劃下來,馬上去辦。”

  根據母親的口述,李貴山又開始起草規章制度。已經確認、需要簽字的檔案,陶華碧就會在右上角畫一個圈圈,這是她從電視裡學來的手段。

  李貴山說這不行,你得簽名,便在紙上寫下“陶華碧”三個大字,讓母親練習。陶華碧一邊看一邊搖頭:這三個字,很龐雜,很龐雜呀,好打腦殼哦!

  練了三天,陶華碧終於能“描”出自己的名字,她高興得請全體員工吃了頓飯。後來有人問她練字的感受,她說:比剁辣椒難、比剁辣椒難。

  06

  乾媽式管理

  陶華碧不識字,但這並不妨礙她處理好大小事宜。

  她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李貴山給她準備發言稿,她聽兩遍就能背得差不離。她看不懂財務報表,財務人員念了之後,她很快就能算出個大概。

  “一念一聽”間,老乾媽的各項規章制度就此建立。其員工制度非常簡單,都是一些“不能偷懶”之類的句子,與其說是制度,不如說是教誨。這麽一份制度,老乾媽沿用至今。

  陶華碧就按這套制度辦事,她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方法就是當“乾媽”。

  有員工要出差,她得親手煮幾個雞蛋,然後送出廠坐上車;員工要結婚,她要親自當證婚人;員工反映吃住不容易,陶華碧一拍板:所有員工食宿全包——這個政策至今未變。

  因為要當“乾媽”,所以陶華碧總“管閑事”。公司有個農村來的廚師,有兩個年幼的弟弟要養,他卻抽煙喝酒,每月工資所剩無幾。

  陶華碧知道後,請廚師吃飯。酒桌上,她一邊掏心掏肺,勸對方戒煙戒酒;一邊立下規矩:以後除了零花錢,工資全放我這裡,弟弟什麽時候上學,找我要。

  輿論津津樂道於陶華碧沒文化卻做出這麽大的企業,但她對此很在意。她經常對員工說:我是老土,但你們不要學我。你們這些娃娃出去後,都給我帶點文化回來。

  為了其他人有文化,從公司創立伊始,陶華碧就派管理人員去一線城市考察學習。

  同時,她也很信賴有文化的人。多年來,老乾媽招募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現任管理團隊大多是高薪聘請的職業經理人。因此,這家企業看著“土”,但管理上一點都不土。

  07

  簡單的生意經

  陶華碧的生意經實際很簡單:最初怎麽做辣醬,以後還這麽做。

  她的原料用的都是遵義的辣椒,廠都設在貴州。很多人遊說陶華碧,把廠開到其他省去,她不同意。她說“我就是要把錢留在貴州”,同時也怕工廠分散了,口味和品質出現偏差。

  陶華碧靠辣醬的口味和品質起家,因此把這兩點看得比什麽都重。

  老乾媽在原材料品質的把控上相當嚴苛,給他們供貨的大戶,誰都不敢大意,因為只要出一次錯,以後就沒法和陶華碧打交道了。因此,供貨商對她又畏又敬。

  經銷方面,陶華碧的方法也很簡單。最早的時候,大部分調味料企業都等著經銷商上門,沒有經銷網絡的概念。

  老乾媽則不同,他們在各大區域選擇總經銷商,並且負責物流運輸。總經銷商為了銷售,管道還會往下沉。這樣,老乾媽的經銷網絡迅速鋪遍全國,甚至在菜市場都隨處可見。

  而陶華碧則通過定價,對經銷商進行約束。

  定價是老乾媽勝出的法則之一。

  如前所述,很多調味品牌火了以後,要麽提價,要麽降成本,很快引發消費者的反感。而老乾媽始終堅持品質和定價穩定,在自己的售價區間裡,幾乎沒有對手。

  陶華碧很在意對手,特別是那些不規矩的對手,她的原則是別人的東西我不要,我的東西你不能搶。

  賣涼粉的時候,自創辣醬肥了對手,她不開心;做企業後,很多牌子借著老乾媽的影響力往上湊,陶華碧更是氣憤。

  “打假”是她多年來非常在意的一件事,老乾媽每年要花數千萬來打假維權。但實際上,很多對手都是被自己“玩死”的,和“打假”的關係不大。

  多年來,陶華碧很少接受採訪,寥寥的對外發言中,她始終隻談兩組數字:一是給國家納了多少稅,二是幫助了多少農戶。2014年,陶華碧說老乾媽過去3年納稅18億,帶動800萬農民發家致富。

  因為卓越貢獻,貴州省政府先後數次獎勵給陶華碧連號車牌,其中一張車牌被放在了她的勞斯萊斯幻影上。

  如今,陶華碧已不再是老乾媽產品上的形象,她富態了許多,參加兩會經常一身皮草,豪車停滿車庫。

  但即便在“仇富”情緒高漲的當下,也沒有人對此流言蜚語。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都是她應得的。

  08

  我隻曉得炒辣椒,我隻乾我會的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陶華碧的生意經裡,這是天條。

  不論是收購農民辣椒,還是把產品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現款現貨。她做生意就是“我有貨,你帶錢來拿,沒錢別來”。

  年產值做到70億後,老乾媽依舊沒有應收、應付账款,只有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陶華碧不懂資本,她對資本有一種天然排斥。

  老乾媽起步時,也有資金壓力。2000年初,陶華碧計劃再建一處廠房,當時公司資金都投入原材料,有人建議她找政府幫忙。

  前去洽談的時候,陶華碧在區委電梯裡被門絆著摔了一跤,她起身拍拍土說:看,政府也很困難,電梯都這麽爛,我們不借了。

  同行的人以為她是開玩笑,誰知她接著說:我們向政府借錢,是給國家添麻煩。真不借了,我們回去。

  於是,這筆貸款就此告吹。

  那之後,陶華碧也很少和銀行打交道。老乾媽出名後,上門談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絡繹不絕,陶華碧不願見。

  政府的貼息貸款,陶華碧也不要。地方上曾多次提出要幫扶老乾媽進一步做大,陶華碧不接受。她說:“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實實做,這樣才能持久。”

  早年間,有長官建議她上市融資,擴大規模。陶華碧聽後一頭霧水:“什麽上市、融資這些鬼名堂,我對這些是懵的,我隻曉得炒辣椒,我隻乾我會的。”

  就連擴大經營規模,陶華碧都是在外力“驅使”下完成的。

  有一段時間,她想放慢步子。老乾媽建了三家工廠後,依舊供不應求,但陶華碧不打算做大了,她覺得能生產多少就賣多少,沒必要再擴大規模。

  她的“危險”思想“嚇壞”了旁人。經銷商反覆上門,貴陽市的官員也多番勸說後,陶華碧才決定接著建廠,生產更多辣醬。

  09

  還這樣拚命幹嘛?

  從早年擺攤賣涼粉,到如今成就行業霸主,陶華碧始終是那副形象:執拗又可愛的老太太。

  現在,陶華碧已經不怎麽去辦公室了,也不涉及公司的具體業務,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去廠房轉轉,看看有沒有品質問題。

  她業餘生活的全部,就是和幾個老太太打麻將。

  一天在麻將桌上,陶華碧說打完了要去轉工廠。有人問她:你都賺了那麽多錢了,幾輩子都花不完,還這樣拚命幹嘛?

  陶華碧沒答上來,她自己也不知道。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