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檢查CT發現大腦內出現鈣化會是腫瘤嗎?哪些疾病會出現顱內鈣化

最近有很多網友私信我說:檢查CT的時候發現腦內出現了鈣化灶,會不會是腫瘤,要不要緊?

其實顱內出現鈣化灶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生理性鈣化,極少一部分才是病變或者腫瘤的表現,今天就好好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顱內鈣化灶。

腦內鈣化是顱內最常見的徵象之一,CT掃描對顱內鈣化的顯示和確定明顯優於MRI檢查,CT值超過100HU可以基本確定為鈣化。形成顱內鈣化的原因涉及較為廣泛,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鈣化


一、生理性鈣化主要有大腦鐮、松果體、蒼白球及脈絡叢的鈣化等。

1、 松果體鈣化:顱內最常見的生理性鈣化之一

(1)鈣化的松果體是否偏離中線,明顯偏離中線時應仔細觀察有無早期松果體區腫瘤

(2) 松果體區團塊過大,直徑超過10mm,應懷疑松果體區腫瘤

(3)10歲以下兒童出現松果體鈣化時,應警惕有松果體區腫瘤存在

2、脈絡膜叢鈣化:主要見於側腦室三角區,鈣化呈圓形或不規則形,多數情況下脈絡膜叢鈣化為雙側對稱性。

3、大腦鐮鈣化:多呈沿大腦鐮走行的線狀,也可局部鈣化較著,呈梭形或球形,少數可呈大腦鐮多髮結節狀鈣化。

4、基底節鈣化:40歲以上正常人中,顱腦CT掃描時發現基底節鈣化也很正常,通常雙側比較對稱,但也可不對稱,以蒼白球鈣化最為常見。


5、小腦齒狀和鈣化:意義同基底節鈣化,通常雙側比較對稱,但也可不對稱。

二、病理性鈣化:其原因很多, 鈣化的形狀、大小、數目、密度及位置因病因不同而各異,因此我們通過對鈣化性病灶或伴有鈣化的病變進行分析,可確診某些病。


1、外傷後顱內鈣化

外傷後導致顱內鈣化少見,主要見於慢性硬膜下血腫及硬膜外血腫,鈣化多呈條狀或環狀,分布於原血腫部位,結合病史易於診斷。


2、腦囊蟲病:慢性期腦囊蟲死亡以後,囊液逐漸被吸收,囊蟲被機化,最後出現鈣化,腦囊蟲病引起的鈣化除符合顱內感染性疾病多發、散在、結節樣鈣化的一般特徵外,鈣化通常較小,較圓,且大小均勻,數目視原囊蟲病灶多少而異,少者單發或僅數個,多者可瀰漫性分布於整個腦實質。


3、腦結核病: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後期,約半數在靠近顱底部鞍區附近出現散在鈣化斑點,這種鈣化灶的發現是其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區別的主要依據。


4、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絕大多數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發生在甲狀腺或甲狀旁腺手術後,臨床和體征與低血鈣有關,主要表現有癲癇發作、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和定向障礙、白內障、皮膚粗糙。生化檢查特點:血清鈣降低,血清磷增高。


5、部分腫瘤性鈣化,如少突膠質細胞瘤:發生鈣化的比率可高達90%。鈣化常呈彎曲條狀帶狀或腦回樣,也可呈片狀、團塊狀等,鈣化位於腫瘤中心或邊緣,或中心邊緣同時存在。


出現生理性鈣化往往不需要特別擔心,入股出現了病理性的鈣化,一定要就醫治療不可以大意。以上就是顱內常見的生理性鈣化和病理性鈣化的分析,講的不是很全面,但是常見的都給大家覆蓋到了。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或給我一個贊,有什麼想告訴我的,或者需要顧問的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