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導體、硬體自主製造時代,中國硬科技創業者迎來高光時刻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記者 陳伊凡談到中美貿易摩擦的時候,王韻說,大家開始對國內技術公司”另眼相看”,以前是“國外有更好的,為什麽要用你的,等你真正實力起來了我再用。” 王韻是雪湖科技創始人。

1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下屬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或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向華為供貨。以至於,在6月11日開幕的2019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 “業界風向標”之稱的展會上,“自主”成了這次大會中被多次談及的話題之一。

特別是半導體、芯片這些技術領域的創業者,“這是最最幸福的時候”,王韻說,技術企業開始處在“蜜罐裡的狀態”。

當王韻在接觸更多的客戶時,段榮斌正承載著他所在公司的轉型厚望。他所在的公司是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領軍者之一,但面對諸多競爭和成本壓力,這家公司迫切需要通過精益生產、自動化改造提高工廠效率。

段榮斌所在的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內部創業來實現這個目標。內部創業之後,段榮斌和他的團隊得到更高的自由度。“以前研發一款產品需要3個月,現在可能45天左右就有一個初步模型。”

“第五年,我認為我們的狀況能夠非常樂觀。”採訪結束,瀏海兵踩著他的滑板,朝自己的展位滑去。

瀏海兵的底氣來自於珠三角製造業的生態鏈賦予他的能量。 “4年裡我們迭代了5款產品,而國際上的一些電動滑板企業3年都沒有一款新的產品。”瀏海兵說。

瀏海兵自信背後,也是長江商學院的高光時刻,在此次CES Asia展會上,長江商學院展位上展出了15家硬體創業智造企業。這些人都是智造創業MBA項目的學員以及該項目體驗營的營員。

中國經濟的增長機會從商業模式的創新逐漸被技術創新所取代時,硬體製造創業人才正在走人舞台中央。這個項目的發起人、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就說,“科技人才創業的時代已經到來。”

此時的CES上,戴著VR眼鏡的觀眾、智慧零售小店的展示、競技機器人在展台上PK、踩著電動滑板來回穿梭的人……

“只要用就有機會”

“FPGA是一個好的計算平台,只是一直被埋沒,它的算力沒有被充分挖掘;其次人工智能興起之後,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大。”

6月11日,在初創企業展廳,雪湖科技創始人王韻向記者闡述自己創立這家企業的兩點時機,他同時也是長江商學院製造創業體驗營營員。這位曾在日本富士通工作過的創業者,穿著印有雪湖科技Logo的Polo衫。

此次在長江商學院所在的展台上,王韻展出了他們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神經網絡加速器產品,這是一種用於硬體可重構的體系結構。相對於CPU(通用處理器),在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的時候,針對不同用途可以有足夠的靈活性。

一些生產FPGA芯片的企業,可以利用王韻他們團隊的技術挖掘FPGA的算力,滿足人工智能的運算需求。

在王韻說話間,整個半導體行業正在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中美貿易摩擦正使得各大產業的巨頭都面臨產業鏈供應風險。

王韻說,只要客戶願意用,這對任何技術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因為他就可以開始迭代了,而且這個客戶會教著這些技術公司,帶著他們往前走……再加上現在又有科創板這些資本市場的支撐。“

王韻認為,特別是半導體、芯片這些技術領域的創業者,“這是最最幸福的時候,這個窗口期是在5年到10年左右的時間”。

當然,構成這個產業機遇的還有 “摩爾定律”出現放緩,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這個定律曾經勾畫了半導體產業的規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現在“摩爾定律”越來越失效了,於是,隨著計算需求愈加複雜,在芯片上需要繼承的電路越來越多,針對於特定場景的定製化芯片加速計算的方式成為新的機會。

“FPGA是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將會被不斷使用到的技術,不會被很快迭代,不管這個浪潮發展到什麽程度,它都會吃到一塊很好的市場份額”。在創立雪湖之前,對於王韻和他的團隊來說,他們就從事FPGA方面的技術研發已有十多年。

在2000年到2012年期間,他們最初從事這一領域工作時,用FPGA去做數字加速這件事尚是冷門,因為當時比較複雜的運算用CPU的伺服器就可以滿足,而FPGA運算加速基本都在金字塔頂端,負責更為複雜的運算。王韻他們團隊當時主要做的工作是與微軟提供超大規模運算加速、給NASA提供超大規模運算的加速。

如今,人工智能行業崛起後,CPU不再滿足算力的需求,需要對神經網絡進行加速,這也是人工智能領域非常底層的根本性需求。

那麽為什麽不乾脆開發一款AI專用芯片?在王韻看來,專用的AI芯片有其局限性,因為神經網絡的模型迭代速度很快,基本上每3.8個月就有一個新的神經網絡模型出現,而AI專用芯片的研發周期又長,一般是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往往芯片模型做完,已經迭代了好幾代了。而FPGA具有可編程和靈活性,只需要將現成的算法和技術複製到FPGA上面就可以了。

FPGA芯片從1983年就開始出現,在美國賽靈思和英特爾兩家廠商都在不斷搭建生態,但目前仍然不成熟,而在中國,則更為初期。

中國在FPGA領域的需求都集中在華為中興這樣的大企業,開發人才也主要集中在大企業中,即使這樣,這些大企業中的人才所擅長的更多是通訊方面的FPGA運算,而一些學院派的技術人員又缺乏工程化的能力。

像王韻和他的團隊這樣,從大的機構出來,將很多的Know-how掌握在自己手裡,並從底層打造一套全新的工具鏈,構建自有的工具鏈,這樣的團隊並不多。多年在FPGA神經網絡加速算法上的積累和長期在業界所培養出的工程化能力給王韻他們團隊構築了一定的技術門檻。

除了芯片行業進入不確定時期之外,國際上對於技術的競爭也波譎雲詭。

由於美國起步時間早,再加上國外大廠瘋狂搭建生態,專利和知識產權的天花板使得中國自主的FPGA廠商大多都只能進行較低端的FPGA產品,但王韻和團隊所研發的FPGA神經網絡加速器,可以在較為低端的FPGA芯片上進行人工智能的運算,在硬體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將產品的性能提升。

在王韻看來,這是一種“換道超車”。

在這一次的CES Asia展會上,王韻用“意外”形容自己的感受,早上許多人都圍在他們的展位,聊到許多各式各樣的應用場景,很多企業發現他們都在算力上遇到瓶頸,希望能夠用神經網絡解決一些問題。“接觸更多的客戶,對於我們企業的發展很有幫助,一上午聊下來,我們發現很多新鮮的東西,需要好好消化一下。”

一個電動滑板上的供應鏈優勢

瀏海兵接待完一波來客,滑著滑板就來了。

與其他展台不同的是,瀏海兵的展台更“動感”。展台上放著最新研發出來的電動滑板,雖然在外觀上尚未做太多裝飾,但仍能吸引不少嘗試者。採訪的地點在展館外的長椅上,

Maxfind電動滑板,是瀏海兵的創業項目,他剛在展會上宣講了Maxfind 的一款新產品,在續航能力和結構上都進行了創新。

在創業之初,瀏海兵就確定了其用戶群體是一群真正會用來代步的滑板重度用戶,而不是只是用來娛樂玩一玩的群體。不過他認為,用戶群體不大的好處是,能夠有針對性地根據這些重度用戶的反饋提升性能,使得產品更加成熟。並且,其所使用的輪轂電機,是一個近幾年才逐漸成熟的事物,這使得包括平衡車、電動四輪以及電動滑板在內的行業還屬於起步階段。在市場尚未成熟時,更加有利於行業之間企業的競爭。

瀏海兵說,中國長期在低技術製造業上的積累,給予了他的企業在成本和迭代周期上較歐美來說的極大優勢。

長期從事微笑曲線最底端的低技術製造業使得中國在90年代成為“世界工廠”,在這一產業鏈位置上的積累,是中國仍然成為“世界工廠”的網絡中心,即使工資上漲,中國勞動生產率還是遠高於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根據沃頓商學院莫裡斯·科恩(Morris Cohen)的研究發現,2025年前,預計勞動生產率將保持每年6%到7%的增長。

在這一款新產品上,供應鏈的能力被體現出來。在研發過程中,共打磨了30套模具,要和超過30家工廠合作,讓他們幫忙完成細節部分。在電機部分,他們需要找到專業的電機廠,配合完成生產的研發設計和結構更新。

電動滑板市場儘管最早起步在歐美,但由於中國的產品迭代速度更快,中國目前的電動滑板產品性能水準已與國外持平甚至將趕超。“4年裡我們迭代了5款產品,而國際上的一些電動滑板企業可能3年都沒有一款新的產品,或者也只是在原有的產品上做的一些微創新。”瀏海兵說。

瀏海兵的故事,其實在大疆無人機上,已經上演過一輪。

曾經,幾位伯克利的學生眾籌了4500萬美金製作掌上無人機,但卻遲遲無法量產,因為光是一個掌上無人機的產品就需要至少上百個零件,每個零件都要找兩三個供應商,每個供應商都要溝通兩三次。先不說從美國到中國在交通上的時間成本,供應商中踩雷的可能性也很大。最後,大疆把無人機做出來,而Lily這家公司則付出了將近2億美元的代價。

大疆創新董事長李澤湘曾如此形容珠三角的供應鏈優勢:“這裡的迭代速度是美國的10倍,我們的成本是他們的十分之一。這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優勢。” 李澤湘也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發起人。

供應鏈的複雜性在於,尋找供應商過程中踩到“地雷”的幾率很大。李澤湘就曾說,“在深圳大街上的小店裡尋找供應商,10個小店中有9個存在問題,踩到地雷的可能性是500%。”

“過去4年,我們把該踩的雷都踩了一遍,幾乎一個都沒有落下。”瀏海兵說。例如單是電池方面,電動滑板需要的是高倍率的電池,其次需要穩定性,並且需要和電機的匹配度很好。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電池,一個貨櫃的電動滑板發到美國,可能過了半年之後電池沒電,而細節的原因可能是其中一顆芯片。而這樣細節的問題,可能會導致一個貨櫃的電動滑板都需要回收。

還有電機方面,如今瀏海兵他們已經迭代到第5款電機,速度越來越快,今天他們的產品可以爬35%角度的坡。但如果動力很強,跑得很快以後,散熱問題會很嚴重,可能會燙到客戶的手,或是帶來一些胎皮的融化變形等問題,因此在解決速度的過程中,還需要把溫度控制下來,這就需要進行大量測試,例如更換銅絲的直徑、粗細、長度等等。

生產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是瀏海兵看來其與國際市場競爭對手競爭的“殺手鐧”,因為前期的磨合,“我可能花兩周時間就能跑完我所有的供應鏈,供應鏈十分繁瑣,不是一次就能解決,需要反覆碰撞、測試、反饋和調整。”

一款看似簡單的產品,實際非常複雜,從主機板到電機再到算法,都有很高的標準,意味著需要不斷創新和迭代,做很多維度的測試,如果沒有和團隊以及相應廠商高頻溝通,或許會在某個細節上出紕漏。

“第五年,我認為我們的狀況能夠非常樂觀。”採訪結束,瀏海兵踩著他的滑板,朝自己的展位滑去。開幕的第一個上午,就有不少國內國外的用戶前來和他們交流,有做技術、渠道或是類似產品的進口商。

傳統製造的內部創業

從人群中認出段榮斌並不困難,他皮膚黝黑,身材魁梧,戴著黑色細框眼鏡。他曾經的身份是國內最大的電線生產企業之一——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去年,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段榮斌,在集團公司的鼓勵下內部創業,成立東莞市領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針對消費類電子、機器人等提供智能電源線。段榮斌說,他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做產品升級與工藝改良;當下傳統的生產工藝面臨製造人工成本高居不下的問題,只有通過產品創新與工藝改良來提高產品競爭力與提升工廠運作效率。

創新的風險性、集體性和累積性,決定了企業的領導者在這個過程中的地位,因為創新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投入、不確定性的收益以及對舊的設備和技術的替代。

領亞集團下屬的傳統製造板塊均存在產品升級與工藝改良有基礎問題,促使集團董事長白建功作出這一決定的,來自於傳統製造業對於轉型升級的迫切。

中國的電線電纜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和製造密集型企業,迫切需要在加工行業通過精益生產、自動化改造提高工廠的生產力。段榮斌說,領亞這樣的傳統製造業,利潤非常低,如果不進行產業升級,每年受製於員工成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國內外的經濟形勢,如果不能把自身的內功練好,面臨的可能就是在日益競爭中受打擊。目前,他們已經出來了幾條樣板線,前期的資金投入已經轉化為生產力,通過內部創新所作的流程再造,如今原本一條產險可能要25個人,現在一條產線只需要10個人。

內部創業之後,段榮斌和他的團隊得到更高的自由度,相比於其它自由創業者少了資金的風險。通過客戶的創新帶動自身的創新以及創新生態圈的作用,是段榮斌這段故事的兩個特點。他們的客戶有蘋果、小米、華為,這些消費類產品都有自己的產品設計風格,段榮斌他們能夠根據這些不同的創新點提升自己的生產能力,和他們進行合作,共同開發技術。例如一些客戶在產品外形上做了一些微創新,反過來促使段榮斌他們能夠在電源線上增加新的技術模塊。

目前,段榮斌他們計劃將自己的產品與客戶終端鎖定,與客戶終端共同發展,配合客戶提供技術、資源和開發段,以此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經過一年多的歷練,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產品技術體系,以前研發一款產品需要3個月,現在可能45天左右就有一個初步模型。”

去年,段榮斌參加了長江商學院的智造創業MBA項目,同班同學都是各式各樣的硬體創業者,再加上課程中有產品設計的課程,相互間共同探討可能使用WI-FI、藍牙的產品,例如在智能家居的行業,有些產品可能會受到信號的干擾,原有的技術方案無法執行,就采取一種外置的方式,同學中也有做模塊、設計和產品的創業者,相互碰撞,就產生了新的主意。

而面對國際日益激烈的競爭,段榮斌表示將來會在一帶一路上進行更多的布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