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籍修複師:故紙堆裡修複時光

在山東省圖書館五樓的歷史文獻部修複室裡,73歲的古籍“醫生”潘美娣正在“坐診”,今天她的“患者”是清順治年間文學家丁耀亢批點的《宋詩英華》。

洗乾淨手,打開無影燈,戴上老花鏡,套上套袖,潘美娣身上仿佛懸掛著一張“請勿打擾”的銘牌,她要開始工作了。

這是一次跨越300多年的“體檢”,古籍一頁頁紙張像受委屈的孩子般皺著臉,潘美娣耐心撫平,用雙手度量它們的“身高體重”,並仔細檢查它們的“傷口”,確認“病症”是蟲蛀。

發現一個米粒大小的破洞,潘美娣用毛筆沾著澱粉加水熬成的糨糊,圍著洞口抹勻,再用鑷子將紙性、厚薄、顏色甚至紋路都一樣的紙貼上,用指尖壓了兩下,確保補得平整牢固,而後,拿起噴壺將弱鹼性的水均勻噴灑,再次壓平。用左手小指的指甲輕輕一挑,將“手術成功”的這頁放到一旁晾乾,再拿出下一頁。

眼鏡盒是她的工具盒,如果碰到“疑難雜症”,她會從醫用的起子、集郵用的扁頭夾、沏茶用的普洱刀和珠寶加工用的瑪瑙刀中,挑選新的“手術刀”。

一上午,潘美娣在修書過程中微笑了兩次,都是因為檢查時發現手上的這頁完好無損。

修書葉、修書衣、裝訂,這三個步驟在這位國家一級修複師從藝的55年裡,不知重複了多少遍,她也早已記不清修好了多少本。如果古籍破損嚴重,一天只能修一兩頁,有時還會在修複中吸入霉、灰引起皮膚過敏。幸運的是,這一套四本的《宋詩英華》保存得較好,潘美娣計劃一周內修完。

修完的書平放在桌上,不仔細找根本察覺不到“補丁”的存在。潘美娣堅守一生的“修舊如舊”,讓古老的文字、泛黃的紙張在歷史的長河中各美其美。

為了傳承古籍修複技藝,2009年,潘美娣在山東省圖書館用傳統師帶徒的方式,從搓紙撚開始,手把手地向10個弟子傳授揭、托、補、裁、訂等修複技法。“跟潘老師學本領,更學做人。”修複員楊林玫說。

全國約有5000萬冊古籍,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修。潘美娣說:“這輩子修不完,幾輩子都修不完,但我一輩子就乾這一件事。”

時間讓大量古籍“病”得更厲害,古籍修複師就在和時間賽跑的征程中,用藝術家的妙悟、匠人的手藝和醫生的品格,與古籍彼此凝視,互道珍重。

這位說著上海國語,銀發彎彎的老人家,一米七高,穿著牛仔褲和球鞋,背著帆布包,喜愛香水,早飯總是吃麵包喝咖啡,每晚都要捧著平板電腦玩遊戲,不過,這是潘美娣的另外一面了。

來源:新華網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點滴拍賣天天上新3萬多古籍、50萬高清圖片。

查看實物、關注市場,是最佳門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