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冠肺炎”暴發期,腫瘤患者在家如何管好病情?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專家建議非必需情況盡量少去醫院。

腫瘤患者多伴有免疫力低下或多種慢性病,容易感染,如何安度這段非常時期?請聽以下建議。

治療後隨訪複查

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療,出院後需要隨訪的內容也不同。

惡性腫瘤手術後的患者

每天要注意手術傷口處有無不適,例如局部發紅、腫脹、疼痛加重、流膿、出血、發熱等。

如果有這些情況,建議您不要自己處理。需要清潔傷口的,用清水沖洗,可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後,來院就診。

如果傷口仍然需要換藥或者拆線,可以考慮選擇附近醫院。

出院時問清楚主診醫師,術後是否需要複查血象和影像學檢查,或者是否需要接受其他治療,例如化療、放療;

何時進行,如何安排?

疫情期間,如果術後身體恢復情況良好,術後的化療或放療,不建議延期。

如果術後傷口或體力未恢復,醫生可能考慮延期化療、放療。

惡性腫瘤化療、放療後的患者

建議每周至少複查一次血常規,尤其是化療後患者,白細胞下降多見,容易導致患者發熱感染,但可以選擇附近醫院做檢查,如果血象異常,一定要及時谘詢醫生。

腫瘤化療的療程是有周期的,兩次用藥間隔的天數是根據腫瘤細胞生長周期和化療藥特性決定的。

在患者體力良好、血象正常的情況下,還是應盡量按周期治療。

如果化療間歇期有顯著體力下降、以至於不能耐受化療,或者血象顯著異常,或者因為疫情,在醫生指導下,化療可以適當延期。

惡性腫瘤靶向治療的患者

靶向藥物多為口服藥,患者可以門診配藥,副反應也比較輕。

一些常見不良反應,可以先嘗試在家應對,如果沒有好轉,再到醫院就診。

高血壓,遵照醫囑口服降壓藥,可以去附近社區醫院配藥、或正規藥店購買藥物。

每天用家用血壓計監測1~3次血壓,看血壓控制得好不好。如果不好,需要去醫院就診調藥。

皮疹,如果沒有疼痛、流膿、發熱,皮疹面積較小,不影響生活,可以清水清洗,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即可。

手足綜合征,即手足麻木、麻刺感、疼痛,皮膚腫脹或紅斑,脫屑、皸裂、硬結樣水泡等,如果不嚴重,可以先在家觀察處理,避免手足摩擦,不要接觸高溫物品,保持皮膚濕潤(可以塗抹凡士林護膚霜或含綿羊油的乳霜)。

如果手足有水泡或嚴重開裂、影響生活的,需要到醫院就診。

有些少見或嚴重不良反應,例如:發熱、出血、皮膚鞏膜黃染、皮膚出現瘀斑瘀點、少尿、無尿、浮腫、胸悶、心悸等,需要及時谘詢主診醫師。

惡性腫瘤免疫治療的患者

免疫治療是近幾年新興的治療方法,這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整體上比較少,症狀輕。

但它的不良反應表現多樣,如果出現新發的不適,建議及時和主診醫師聯繫。

這種新療法大多在三級醫院開展,如果主診醫院有醫聯體下級醫院,主診醫師判斷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指導患者在醫聯體下級醫院使用免疫藥物。

在家如何識別病情惡化或急性發作?如何判斷是否需要緊急就醫?

對於病情的判斷,普通人確實很難把握。總體上,出現下面情況,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

有新出現的症狀、或者原有症狀加重。例如發熱、咳嗽、腹瀉、腹痛、小便減少等。

生命體征(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不穩定。

例如高熱(超過38.5攝氏度)或低體溫(低於36攝氏度);

脈搏過快(一般大於120次/分)、過慢(一般小於60次/分)或不規律;呼吸過速(大於20次/分)、過緩(小於10次/分)或不規律;血壓偏高或偏低;

血氧飽和度低於93%(可以購買一個家庭用指氧飽和度監測儀來檢測)。

3.生命體征與平時相比出現嚴重波動。

非常時期就醫小貼士

如果就診醫院或科室開設了網上谘詢服務,建議充分使用這個便利,能通過網上谘詢的,不要來醫院;

必須來醫院的,也可以網上預約掛號,錯峰就診。

治療間歇期在家休息,家裡要注意通風,減少不必要的聚會和外出。

必須出門或來醫院就診時,戴好口罩,最好有一個家屬陪同來院。

平時勤洗手,換衣服,注意保暖。身邊的家人也要注意消毒,防護。

平時飲食不要辛辣刺激,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西醫沒有“忌口”的說法,平衡膳食、注意營養搭配即可。

口服中藥需要正規醫院開具,不要自己尋求“偏方”。

腫瘤患者往往有“癌性發熱”,也稱為“腫瘤熱”。

這種發熱,患者多沒有感染的症狀(例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尿痛等),體溫波動於37.5℃~38.5℃之間。

體溫高峰多出現在下午,一些患者體溫會自動下降。但如何與感染導致的發熱相鑒別?

通常需要專業醫生來判斷。患者可以每天監測體溫(早上6點、10點,下午14點、18點,22點,必要時加上凌晨2點),並且記錄下自己在此時間段有何不適,是否使用藥物(包括抗腫瘤藥物、抗生素、退熱藥、中藥等),是否驗過血,這有助於協助醫生鑒別腫瘤熱。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