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站在三十歲的門前,既富足又焦慮的一代人

本刊記者張恆 實習生高璿/文

“我不恐慌,也談不上焦慮,但我覺得很無力”,鄧麗娟說。

她今年28歲,是央視國際頻道的出鏡記者、主持人,現在又擔任紀錄片《90後》的製片人。生活原本非常順利,但最近,她遭遇了一場身體危機。

鄧麗娟出生的1990年,是一個有點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共有2407萬人出生,自此之後,中國再沒有這麽高的數據了。現在,最早的那批90後,距離30歲的人生門檻越來越近,危機和困惑也隨之出現。

危機:最重要的事情

鄧麗娟先是聽到了外婆中風的消息。她由外婆帶大,感情很好。趕到醫院時,看著病床上的外婆,她感到無能為力,只能一遍遍地抄《金剛經》。等外婆情況稍微穩定,鄧麗娟的父親又出現了明顯的冠心病症狀。

“以前我很少發愁”,鄧麗娟說,自己讀書和工作,都相對順利,沒遇到過太大的坎兒。父親和外婆身體原本也很硬朗,基本不用操心,但兩人忽然接連生病,讓她意識到身體的脆弱。

在此之前,她一直堅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哪怕不是100%。但看著生病的父親和外婆,她發現,身體危機來臨時,無論做什麽努力,都幾乎得不到回報。

當下的90後,正處於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時期,他們能夠感受到身體上的危機,很多時候都是來自親人的疾病。鄧麗娟和團隊拍攝《90後》的紀錄片前,做過大量的調查,她們發現和外界對90後的慣常印象不同,“90後第一位考慮的其實是父母的健康問題”

他們與中國傳媒大學大數據分析挖掘研究所合作的《90後群體畫像》顯示,96.03%的90後認為,父母比另一半更重要。央視《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參與調查的18-25歲在校學生認為,家庭要大於工作,大於男女朋友和自己的興趣。

雖然剛剛二十多歲,但90後已經對健康問題異常關注了。據《90後群體畫像》顯示,79.3%的90後更關注生活議題,遠超娛樂、社會、經濟、政治等議題。而在生活議題中,身體健康又是最重要的議題——69%的90後做出了這個選擇。

除了家人疾病帶來的危機感,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很大。“吃的不健康,空氣不健康。”鄧麗娟說,加上工作壓力大,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她很早就買了重疾險,也打了預防宮頸癌的疫苗。她以前吃喝不忌,現在飲食已經越來越素了。

身體:對美,不惜血本

鄧麗娟上一次對身體產生危機感,還是兩年前。

當時她25歲了,父母不斷給她壓力,要她考慮結婚的問題。“他們說,如果26歲不好好規劃結婚,我可能就錯過了人生最好的選擇時間,包括26歲也是最好的懷孕期,”鄧麗娟說,在這些資訊的不斷轟炸下,她感覺到恐慌了,擔心真的會錯過身體最好的時期,但當時又並沒有想好結婚的事情。兩方糾結下,身體暴瘦了20多斤。

“對很多90後來說,體重輕了她們反而會很焦慮。”運動科技公司Keep的平台運營黃靖珊就注意到,雖然社會觀念歷來以瘦為美,但對很多90後來說,瘦已經不是衡量身體美的唯一指標了。

在Keep的用戶中,70後、80後健身,相對比較佛系。“他們一周可能健身幾次,跑跑步、走走路、騎騎車這種,還有一些瑜伽,”黃靖珊說,這些人運動的目的,還是為了健康,但90後鍛煉的目標,則更多是減脂、塑形,甚至訓練力量。“她們會練得看上去好像是很強的女壯士,像金剛芭比一樣,在放鬆狀態的時候,她們的線條是非常好的,胸背很飽滿、細腰、翹臀。”

“她們在乎的是整個形體,不會隻關心體重秤上的數字。”黃靖珊說,因為工作關係,她經常和用戶接觸,在她的印象中,90後對於身體美的重視,顯然要比前幾代人要更大一些。而且,90後對身體審美,又是很多元的,“以前只是單純的瘦,癟癟的,現在不但追求更飽滿的身材,而且也不再覺得一定要很白,她們會瘋狂地美黑、曬燈、跑去海灘狂曬一天,然後非常開心地說我又我黑了”。

鄧麗娟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90後對身體的“處置”,更自我。“很多整容的姑娘,墊個鼻子、打個下巴,跟去喝一杯下午茶沒有區別”,而且,鄧麗娟補充道,“90後對美這個事情,是不惜血本的”。

矛盾:既富足,又焦慮

90後顯然是更捨得也敢於花錢和消費的一代人。

以為身體購買保險為例,某互聯網保險平台的數據調查顯示,90後平均四張保單,已經成為保險消費的主要力量,增速要遠超過80後。而且,90後購買保險時,決策時間要更快,平均比80後少用3.6天。國際知名谘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中國消費者調查年度報告也確認,90後正在成為中國新的消費主力,現在90後消費群體佔中國總人口的16%,到2030年,他們將貢獻中國消費增長的20%以上,比其他任何群體都要高。

Keep開了一家線下運動太空Keepland,不同於傳統私教課,Keepland以一對多的團體性課程為主,每周五晚上八點會在群裡發放新的健身收費課程,“太瘋狂了,根本搶不到”,黃靖珊介紹說,90後在健身上的投入,要比上一代人更大,在北京,一節私教課400元,十節課起售。80後、70後可能會對這個價格猶豫一下,90後則更當機立斷一些。

這一定程度上和90後的成長環境相關。據《90後群體畫像》發布的數據,90後的家庭背景大都很富裕,53.5%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在30萬以上,富裕家庭顯然令90後在消費時,心理壓力更小。

“90後成長於中國經濟輝煌爆發的時代”,鄧麗娟說,在她看來,過去成長的二十多年裡,最重要的兩個議題,一個是經濟,另一個是互聯網。90後生長於一個富足的社會,沒有經歷過上幾代的匱乏生活,“有那麽好的經濟環境,社會那麽繁榮,不會為溫飽操心,可以選擇的太多了”。

正如有人選擇健身塑性,有人選擇植發整容一樣,當他們覺得身體出現危機時,也可能會購買大批保健品。鄧麗娟自己也經常鍛煉,春秋季,兩周登一次山。平時,會打打高爾夫,每天晚上也會練瑜伽。雖然她的容貌、氣質已經很好,但仍然“希望自己的比例更好看,是筆直的,不要長太多贅肉”。

當然,90後的人生中,並非不存在問題。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教授朱建軍就意識到,現在90後面臨的壓力,比70後“奔三”時期的壓力要更大。經濟發展的快節奏、高企的房價,都會給年輕人心理帶來影響。

這也是《90後群體畫像》中調查到的現實。據這份調查,60%的90後覺得壓力很大,他們的首要焦慮是:工作壓力、健康問題和高房價。

“20年前,大家覺得二十多歲還沒到成功的年紀,所以不用著急,大家想的成功者都應該是中年以後,四五十的歲人”,朱建國分析,但現在媒介上不斷出現的年少成名的事情,雖然只是極少數,也會讓很多年輕人產生了不小的壓力和焦慮。

“焦慮情緒有一個特點,人們會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焦慮,投射到一個其他事情上”,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朱建國說,不管哪代人,都是如此。而90後,在他看來,就是把焦慮投射到了身體上,他們會為健康擔憂,也會因為焦慮容貌而不斷整容,對他們來說,身體是可以把控,又是可以改變的。

鄧麗娟終於也從父母“逼婚”的困境中走了出來,她發現,在婚姻和生育問題上,女性仍然是可以把控自己身體的。“比如通過凍卵,哪怕60歲想要一個小孩都可以實現。”鄧麗娟說,這些技術,在老一代人看來可能還很難接受,但年輕人已經非常能夠接受了。“90後畢竟是視野開闊,包容性更大的一代人”,鄧麗娟說,想通了這些事情,她不再焦慮了。

看天下427期封面故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