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瑞幸不只是賣咖啡的,它的對手多了喜茶

文|吳筱

編輯|喬芊

喜茶做起來的水果芝士茶生意,瑞幸也入局了。

儘管茶飲品牌CoCo早在2017年就進行了咖啡方面的嘗試,但這種混搭風在卻2019年掀起了小潮流:1月,奈雪の茶推出了新的咖啡飲品;3月,喜茶入局咖啡領域;就在近日,瑞幸咖啡也推出了茶飲。

此番瑞幸上線的茶飲產品名為“小鹿茶”,一共4款,分別是:芭樂芝士紅寶石茶、莓莓芝士茉香茶、西柚芝士茉香茶、桃桃芝士紅寶石茶。其中只有西柚芝士茉香茶為冷熱飲,其余三款產品均為冷飲。四種茶品售價均為27元,與咖啡價格相當,無特殊促銷活動,與咖啡一樣享受“充二贈一”的福利,算下來每一杯茶飲的售價折後18元一杯。

此前,“小鹿茶”已在北京聯想橋店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測試,目前已經在北京和廣州銷售,很快將在全國範圍內上市。

茶飲與咖啡的跨界不難理解,畢竟兩個行業有不少共通之處, 比如消費場景和主力人群都有重疊、已經形成的零售網點和配送網絡可以複用,但要重新建立一套供應鏈體系,並和更擅長做這件事的對手競爭,也並非易事。

瑞幸為什麽要這麽做?

小鹿茶能為瑞幸帶來什麽

按照瑞幸官方的說法,此舉是為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產品需求,進一步豐富產品品類。不難看出,瑞幸的市場捕捉能力更強了。到了夏季,相較於咖啡,選擇茶飲、果汁的消費者更多,小鹿茶可以吸引那些非咖啡愛好者,擴大瑞幸的用戶群。

推出茶飲的另一個考慮是配合瑞幸的門市下沉戰略。

今年1月,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公布2019年戰略目標——年內這家公司將新建2500家門市,到2019年底使總門市數超過4500家,從而在門市和杯量上全面超過星巴克。

這一布局確實是在進行中,並沒有因為巨虧而放慢腳步。瑞幸在宣布推出小鹿茶的同時,就宣布進入合肥、佛山、沈陽、昆明、鎮江等14座新城,全國入駐城市總量達到36個,門市總數量在2300+家基礎上進一步擴增。

那麽需要考量一個問題,如果單純賣咖啡的話,核心還是“自提+外賣”,二三線城市的需求有那麽旺盛嗎?瑞幸咖啡主打白領階層和學生群體,這一群體更多集中在一線城市。面對人群主體、消費習慣、收入有別的二三線城市,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是瑞幸咖啡需要琢磨的。

中國人均年咖啡消費只有3、4杯,二三線城市咖啡消費基礎薄弱,瑞幸大概率會繼續用燒錢補貼的模式培養用戶習慣。在完成這種教育之前,賣賣茶飲自然可以提前帶來更多收入。據《美團外賣奶茶真香消費報告》顯示,去年美團外賣奶茶訂單量突破2.1億單,遠超咖啡品類的訂單量,“奶茶”成為外賣平台上的熱搜詞,有望代替可樂成為白領午餐新伴侶。

從競爭角度來看,新茶飲領域目前跑出了喜茶和奈雪の茶兩個品牌,但它們都是基於常規的零售店面做生意(兩家在全國門市數都不超過150家),覆蓋半徑有限,喜茶仍在許多地方被埋怨“隊太長”。對於門市密度已經十分可觀的瑞幸來說,離用戶更近成了一種優勢。

從盈利角度考量,茶飲飲品是高毛利產品,一般在60%上下,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現金流。比如喜茶的毛利大概是50%,淨利潤行業平均值控制得好的情況下在15%。這也是瑞幸看上茶飲的一個重要原因。瑞幸此前流出的融資計劃書顯示,2018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額達到了3.75億元,而淨虧損卻高達8.57億元,毛利潤-4.33億元(毛利率為-115.5%)。

瑞幸今年不斷傳出上市消息,如能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增強盈利預期,也能給投資人更多信心。

瑞幸就是想做個平台

放眼整個消費市場,很難找到第二個案例與瑞幸做比較——以線上售賣咖啡起家,短短一年時間門市連鎖數居於全國第二;不斷擴充品類,從最初的咖啡、瑞納冰系列、果汁飲品,到去年增加的輕食、小食系列,再到今年增加的午餐類和小鹿茶。

新產品的引入,不斷降低咖啡品類在整體中的比重。從瑞幸咖啡APP上查看SKU,累計在63個左右,這還不包括新出的四款小鹿茶。不難猜測,瑞幸的貨品清單還會越來越豐富。

眼下業內對於瑞幸的普遍看法是,咖啡顯然不是它的終極目標,它的競爭對手,實際上也不是星巴克。從價格錨定和產品線擴充看,瑞幸咖啡對標的是7-11、全家、便利蜂這樣的便利店。

以便利蜂為例進行價格比對,便利蜂咖啡10元一杯(目前是買一贈一),輕食沙拉價格大概在6-12元間,休閑食品約在5-14元間。瑞幸咖啡折後價格在十幾元左右,boss午餐系列折後在23-25元之間,三明治、火腿卷等輕食產品折後在8-17元左右,餅乾、巧克力等幸運小食折後在8-22元區間。

瑞幸咖啡整體價位略高於便利蜂,但二者仍在大致相當的價格區間內競爭。

同時,在場景、選址以及規模和密度上,瑞幸咖啡與便利店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切中辦公大樓、商圈、社區等人流密集的區域,都以“便捷”為主要賣點。

事實上,瑞幸的類便利店打法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平台戰略。

瑞幸咖啡目前的優勢是在短期內形成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外賣咖啡領域以“便宜+快”搶佔了用戶心智,同時也掌握了可觀的用戶數據。一個品牌一旦佔領用戶心智,就有延展力了。此時賣什麽不再是重點,品牌價值成了核心,小米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也是互聯網企業典型的“平台思維”。

當然,非互聯網企業也在利用這種思維進行轉型,誠品書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誠品書店在面臨倒閉潮時,利用絕佳的地理位置和零售書城的口碑吸引顧客,然後引入美食街、藝術設計商店、精品特色小店等。可以說,誠品吸引了很多優質商店,這些優質商店又吸引了更多顧客。目前書籍的銷售約佔誠品利潤的30%左右,其余的則來自經營的多元化經營。

從目前邏輯看,瑞幸要做的就是平台,正在漸漸“去咖啡化”。它抓住了線上客流,發展了配送能力和用戶心智,不斷上新品類,增加盈利點。此時,瑞幸的規模化優勢凸顯出來,上遊供應鏈的議價能力變強,之後可以依賴“便宜+快”的特質持續吸引人群,不斷複購。

問題是瑞幸畢竟太年輕了,品牌知名度是打開了,但用戶對咖啡口味評價還褒貶不一,品牌形象還有很大不確定性,用戶忠誠度也沒有培養起來。

儘管平台戰略是可見的趨勢,但能否最終實現盈利卻另當別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