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孩子培養成4%的頭部精英,你需要做什麽?

1

二八定律

4%這個數字哪兒來的?很簡單,20%的20%就是4%。它有什麽神奇之處?今年北京市高考中有大約4%的孩子進入了985高校——也就是咱們國家最頂級的39所大學。考慮到中考時已經經歷的分流,如果從小學開始算起,這個頭部精英的數字應該更低,大概也就2%。

20%又是哪兒來的?就是傳說中的二八定律。它又名80/20定律、帕列托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2

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不會從天而降,自然是“別人家的父母”培養出來的。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最主要的影響來源於基因和環境,而離人越近的環境對人影響越大——這兩者,都來源於父母。

所以,要培養出“別人家的孩子”,首先要成為“別人家的父母”。調查一下過去10年的數據不難發現,名校的考生越來越多地來自各地的名中學,越來越多來自當地重視教育、家庭年收入較高、父母為專業人士或幹部等、父母文化水準較高的家庭。

要知道,過去10年的競爭格局來看,雖然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從1978年的1.55%增加到2017年的超過40%,上大學變容易了,但是頭部競爭卻變得越來越激烈。2600所大專院校中(不含成人高校),985工程大學39所,211重點工程大學116所,合計155所(數據來源:教育部官網)。而我們那一代人,大家都沒有環境和機會進行校外的學習,基本就是自然生長的。

換句話說,孩子成為4%的競爭壓力變大了,咱也得更努力啊!那4%的頭部人群,有啥特點?

3

打破並重建認知

要變成“別人家的父母”,首先就要和大部分家長想的有所不同。用一個稍微高級一點的說法,就是重建認知,即打破既定的思維模式,找到突破點去重新建造能夠與繼續脫穎而出相匹配的認知。教育也是一樣,讓孩子自己去重建認知是不可能的,但是前面有父母做榜樣有一學一,就容易多了。

所以,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想要孩子成為全班甚至全年級的4%,咱也得是4%呀!

那靠什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努力。但是努力只是一個必須的底線,努力不能讓你更優秀,也不能讓你從20%變成4%,它只能勉強你保持現狀。這是為什麽?因為社會不是固態的存在,而是動態的平衡。社會始終在發展,人也一樣。你不可能期待因為某些原因暫時停留在80%的那些人,永遠甘心在那個群體中呆著——孩子的競爭如此,你也一樣。

成為4%需要打破並重建認知。意思就是第一,打破並告別線性增長模式;第二,去做周圍的人沒有做的事,並且堅持下去。簡單地說,就是持續不斷的有效學習和提升。別管咱自己上沒上985、211,每天堅持提升就會有效果,就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我特別理解,對於大部分職場父母而言,金錢的稀缺性很高,但是時間和精力的稀缺性更高。而且時間和精力是佔有性資源,做了這件事兒就不能做那件事兒。在每天有限的時間裡,如何打破認知,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 把握通勤時間:每天可能有1-2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按照每年200天上班計算,一年有200-400小時的時間——白白浪費了就化成了差距,這段時間太值得利用了。

? 節省家務時間:對於職場媽媽,這一點尤其重要,計算一下你每周花費在家務瑣事上的時間不會低於10小時。如果請小時工幫忙,只有350元/周,而你通過學習可能創造出來的價值是3500元甚至更多。

? 把自我提升的時間固定下來:如果想有一個讀書或者健身的時間,千萬不要相信碎片化時間——我們的自律能力永遠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麽好。從心理學上講,養成習慣最好的方式是固定時間。

4

大部分人,沒做什麽?

成為人群中極少數的4%,你需要關注不是大部分人在做什麽,而是大概率上講,大部分人沒做什麽。比如,96%的大部分人都在刷手機,沒有人在靜心讀書;那麽你應該做的就是不刷手機,而是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這就是4%。如果你周圍的人都在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沒有人讀書的時候做筆記、梳理書的結構、邏輯和關鍵點,同樣的道理,你應該做的就是後者。

雖然已是有家有室,你的年齡大概率在27-45之間,距離退休和生命終結還有三分之二或者一半。實現重建認知,如何擠時間講過了,那擠出來的時間到底需要做什麽?其實無比簡單,大人小孩都一樣:

? 讀萬卷書(請記得,不動筆墨不讀書);

? 行萬裡路(請記得,不讀萬卷書去行萬裡路的,是郵差);

? 名師指路(請記得,只聽從比你混得好的人的建議,否則不是連現在的水準都沒了嘛);

? 閱人無數(去發現哪些理念和行為方式是大部分人相信和踐行的,然後不要去做);

? 上述4條,堅持10年(如果做不到最後一條,上面四條......全是扯淡)。

很快你會發現,越往上走的過程就是一個孤獨打拚的過程——成為人群中的4%,意味著在全人口中,每100個人,只有另外3個跟你的處境、想法、做的事相似程度比較高,剩下的96個人都是說你現在做的事情是扯淡的阻礙者。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4%。慶幸的是,由於你已經是20%,你經常打交道的人中至少大部分也是20%,所以孤獨感不會像剛才說的那麽強烈。每往上走,你就會越來越習慣於很少有人理解、接受你的想法,跟你行為模式相似,這種情況是常態。So, enjoy it!

所以,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事實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度的變速跑。為了下一代,你加油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