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子都「沒了」,依然工作生活兩不誤……

你的腦子每天都在進水。

2007年《柳葉刀》報導:一位法國公務員同志,由於感覺左腿有點軟,就來醫院檢查檢查,結果 ↓

如果沒有看出來什麼端倪的話,我們把正常人的大腦和這位大兄弟的對比一下 ↓

註:左邊是正常人的大腦;右面是這位法國公務員的大腦

滿腦子都是水(右圖中央黑色部分),基本上沒有實實在在的腦子,只剩下薄薄一層腦組織。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智商高達75、行為得分84、語言能力70!

所以如果上課再受到這樣的揶揄:

請大膽告訴老師:

「我們是真的傻!跟水沒關係!」

目前,治療比較嚴重的腦積水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叫做:腦室腹腔分流術(如下圖所示)。

簡單來講,就是往大腦中盛滿水的池子裡,插個管子,把腦子裡多餘的水都引到肚子裡,之後通過肚子裡像海綿一樣的「大網膜」將這些水吸收,再經過血液循環排出體外。

不過咱們的腦殼又不是椰子,在腦子裡插個管子,還要終身攜帶著,著實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

前幾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文章,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能無創地去處理腦積水的曙光!

要了解這篇文章的精髓,咱們還要從大腦裡的水——腦脊液,開始講起。

報告,你的腦子每天都在進水

作為浸泡我們大腦和脊髓的液體,腦脊液看似平平無奇,99%的成分都是水,再隨意的點綴著一些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等。不過,越奢華的會所,往往隱匿在越破敗的居民樓的殼子下,腦脊液的洪荒之力,不可小覷。

大腦和脊髓,是我們至高無上的神經系統,為了顯示它們的重要性,自遠古以來,我們的身體就和它們講好了條件:

●獨立辦公室——顱骨、椎管;

●多重安保硬體——硬腦膜、硬脊膜、蛛網膜、軟腦膜、軟脊膜;

●多重安保軟體——血腦屏障、血-腦脊液屏障、腦脊液-腦屏障;

●24小時排毒大保健——腦脊液;

●360度環繞式餐廳——Willi"s環,等等。

大腦和脊髓每天舒舒服服地浸泡在腦脊液中處理工作,隨手甩出成百上千個神經遞質放到腦脊液裡——像那些年我們玩過的「泛舟瓶」一樣——這些蘊藏著資訊的神經遞質會傳播到相應的地方,調動著我們身體對應部分的活動。

餓了,就從血液中吃喝;憋了,就拉撒在腦脊液裡,當然,和「農家肥營養極為豐富」是一個道理——腦脊液也給大腦提供營養。

腦子裡進的水,是循環的

聽起來是不是很臟?放心,腦脊液可不是臭水溝,它是不斷循環、更新的。

正常成年人的腦中,一般保持著110-200 ml的腦脊液,這些腦脊液除了供給大腦營養、沖刷大腦帶走代謝廢物、傳遞神經遞質之外,還完美的利用了液體的浮力、與腦的重力相持,來維持大腦的形態、減弱運動時對大腦的衝擊。臨了,還不忘操心著大腦的免疫,實時運送來最新鮮、威猛的淋巴細胞,為大腦保駕護航。

也正是因為有了腦脊液,平常我們腦子不舒服,想檢查檢查的時候,也不用一上來就「掀起你的頭蓋骨」,直接在腰上來一針,放出來幾管腦脊液就搞定了。不同的腦脊液的樣子,擁有著不同的意義。正常的腦脊液是清亮透明的,而紅的可能是出血、渾濁的可能是感染等等~

為了對得起自己肩負的重任,每天會有大概半升的水參與腦脊液的循環。可是這些水究竟是怎麼出現的?被分泌?被抽吸?

小花上學時,課本上也只是淺淺提了句是由每個腦室(大腦裡的水池子)的側壁上,一簇簇長得像草叢一樣的靜脈叢——脈絡叢,分泌的。繞著中樞神經系統流個遍兒之後,又被突入靜脈中的「蛛網膜粒」抽吸入靜脈中,之後隨著血液循環、代謝。可究竟脈絡叢是從哪兒逼出來的這些水呢?

過去,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滲透壓梯度、以及脈絡叢上表達的水通道蛋白AQP1在故弄玄虛:腦脊液裡既然有這些亂七八糟的離子,而且濃度和血液中的不一樣,就勢必會形成滲透壓梯度,有了這個梯度,水還不是乖乖就範?況且還有一個只為運輸水而生的水通道。

這水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1.AQP1這麼厲害的話,那我們把它從小鼠的基因上敲掉,是不是小鼠腦子裡就沒水了呢?然而,敲掉AQP1的小鼠腦子裡的水僅僅減少了20%,這20%還極有可能部分歸因於小鼠中心靜脈壓的下降。

2.如果是因為滲透壓梯度造成水進入腦子的話,那腦脊液裡面的滲透壓起碼要比血漿中的高出250 mOsm,然而實際情況是,腦脊液隻比血漿高出了5-10 mOsm。

3.如果腦脊液的離子濃度比血漿中小,按道理說此時水將從腦脊液進入血漿中,腦脊液的生成應該減少,然而並沒有,脈絡叢還是可以逆濃度梯度繼續產生腦脊液。

那麼究竟是何方神聖能向我們最高級的生命中樞持續不斷的送水呢?謎底正式揭曉:

MacAulay團隊通過抑製活體小鼠大腦中的滲透水轉運蛋白,造就了「不存在滲透水傳輸條件」的小鼠模型,終於發現,原來一個名為NKCC1的Na+/k+/2Cl-同向轉運蛋白負責生成將近一半的腦脊液!

儘管這僅僅是在小鼠模型上證實的結論,但脈絡叢的結構是具有相似性的,看來在人體上能被證實的幾率還真是不小呢!如果真的坐實這個結論,整個醫學領域估計都要被它撼動的晃三晃!

最顯著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不開刀降顱壓。腦脊液循環的時候,有一個解剖結構叫「中腦導水管」,由於它「中部寬、上下窄」的特點,被稱作是一個關卡。

如果腦出血、腦梗塞、腦子裡面長腫瘤,不幸堵住了這個關卡,腦脊液沒辦法流通,咱們腦子裡的壓力就會繼續飆升,這時候噁心、嘔吐都是輕的,最嚴重的直接「腦疝「——密閉的顱骨之內,強大的壓力之下,我們「沒骨頭」的腦子甘拜下風,捲鋪蓋走腦,鑽到了壓力不是那麼大的脊柱之中。這下可好,壓力是減輕了,腦子也被擠的沒功能了。

要說管記憶的那部分被擠了,大家也普遍還可以接受,關鍵是最容易被擠的是最靠脊椎的腦乾——調控我們呼吸、心跳的基礎生命功能的腦組織,所以一旦發生腦疝、比如嚴重擠壓腦乾的「枕骨大孔疝」,很有可能會一命嗚呼。可怕吧?但如果這項研究結果能廣泛應用的話,在顱壓變化之初,我們把腦子裡的水通過NKCC1泄泄洪,不費吹灰之力,人就好了~

現代醫學領域主打高精尖的靶向治療,治標又治本,我們以前的所有做法,不過是出現了相應的癥狀,而去被動的解決,比如腦子裡的水龍頭壞了,導致了腦積水,我們只能把水引流出去,可不知道水龍頭在哪裡,怎麼把水關上。但現在,我們找到了誰是水龍頭,那麼接下來的工作也就十分明朗了,只要針對水龍頭找到開關的方法就可以萬事大吉了,而不再像之前,水管子、洗臉盆、熱水器等等相關卻無研究價值的東西,胡亂地分散我們的注意。

MacAulay教授也表示,「關於NKCC1通道如何在基底外側膜上被控制」的相關研究正在火熱進展中,小花決定持續跟進這項研究。

留下你的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