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家長都需要做這些功課

當代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中學語文教育現狀,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這位武漢大學的老校長坦承,大學畢業後從事的專業並不是國學,好多年也沒有認真讀過中學時代讀的東西,但至今仍能用文言文寫作,能寫格律詩,就是得益於少年時期的訓練和熏陶,“其實當時也不懂,就是背下來了,慢慢成了自己的東西,終身受益”。

陶先生說,大數據時代,青少年要學的東西,比老一輩當年多得多、新得多,以至於大家都在呼籲給孩子們減負,自己讚成減負,但是什麽該減,什麽不該減,大有講究。

先理清一下什麽叫做名著

什麽是經典名著?

別把學校推薦的,考試必考的,都叫名著。比如四世同堂。或許那只是考試的需要而已。或者至少是考試的教條,讓名著也顯得面目可憎起來,完全沒有名著那種跨越歷史的光彩。

別把當代主流價值觀推薦的名著都當名著,比如《紅岩》、《鋼鐵是怎麽樣煉成》的。當代總是短暫的,而名著往往源遠流長。更何況,一個國家,一個政治組織,一個物欲狂歡者的社會,在文化主張方面,往往缺乏貫通歷史的眼光,更難改其慣性。

別把文學名著當作全部的名著。言必稱四大名著的書單和言必稱紅色經典一樣粗鄙。在歷史、科學、藝術、哲學等領域,人類的積澱也格外豐厚。

別把別人說的名著當作名著。國人最喜歡看權威的別人話是,少問自己的內心,但00後的少年一代,恐怕會有全新的局面吧。

理性認識青少年的漠視

名著之所以有名,都已經過漫長的歷史,語言形式都比較舊,和能夠迅速打動孩子的流行語言體系有些隔膜。比如,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雖然明清小說有點半文半白了,但還是舊的語言。名著老舊的,不光是文字形式,還有部分內容。就唐詩宋詞四大名著而言,其中能夠讓這個世代的少年們產生共情的,也都越來越少呢。

青春期的少年,正處在被荷爾蒙控制的美好時期,愛憎既粗魯直接又黑白分明,既濃烈又喜新厭舊……他們真正能體察名著的美好的武力值,還在提升過程中。所以大多數少年不喜歡是正常的。但我們更要相信,今天他們喜歡和不喜歡的,都不是最終結局。

名著的藥效

不看名著的孩子,也許在中國式考試的環境下,會稍微有點吃虧,無非就是考試少幾分而已。就一個少年的成長而言,無關大局。

而且,讀多少名著,對於當前少年們成長中的問題,雖非無關痛癢,更無一吃就靈的明顯療效。少年們喜歡上最好,沒有喜歡也沒關係,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他們還將一次次滴和那些真正的名著不期而遇。

等到少年們成人,生活已經給了他們很多難得的體驗——在社會競爭中備受挫折或者大放異彩,在異性交往中遍體鱗傷或者盡享甜蜜,在朋友圈中孤立無援或者人氣飆升……他們會重新想起那些年在課堂上他們背誦過的名句,並且感觸良多——比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比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比如: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每個青少年都應該有自己的名著書單

若只是為考試閱讀名著,家長大人也就不用動心思引導少年們了,學校老師會用以課堂測驗、階段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等各種方式,讓少年們掌握必考點。

但如果不只是為考試,每個少年都是個不同的生命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名著書單。喜歡藝術的,他們的經典名著可能是《藝術哲學》;喜歡歷史的,《全球通史》肯定是必讀書;喜歡科學的,誰知道呢,也許他會苦讀《時間簡史》?

我泱泱中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化積累雖然被各種造各種毀,但也流傳下來了不少,加上世界範圍內各種璀璨的文化明珠,但凡公開披露的各種必讀名著書單,大多顧此失彼,難以詳盡。當然也不必詳盡。名著,尤其是別人的名著是讀不完的。每個人都從自己內心的真愛出發,找到自己的真愛書單,才是王道。

先讓名著變成家長的最愛

若家長大人從來都不喜歡名著,也沒見看過啥名著,反而天天忽悠孩子們看,必然被鄙視。

假裝喜歡也不成,那很容易被識破。少年們都冰雪聰明,一眼看過去,或者都不用看,他們用鼻子聞聞,都知道你是否真愛。

大人若只是將名著當作應付考試的東西,那就不能期待少年們能夠真正愛上她。

從名著中挖出一些話題來

名著之所以能夠穿越歷史,被世世代代的不同群體反覆閱讀,個人覺得無非三大看點。一是好看的故事,好的表達方式。二是看那些牛逼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體驗和人生選擇,你會發現那些古老的故事竟然與我們當世的生活緊密相連。三是總能激發閱讀者反思自我

如果你能夠從那些古老的名著中發掘出很多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話題,那麽恭喜你,關於名著,你和你家少年相處的一個良性局面,打開了。相信以你的認真和反思,也將帶給少年們另外一個認識世界的角度。

也可以從電影、動畫、遊戲……開始

名著往往太舊,至少在形式上。但名著也往往是個寶庫,人物、故事、劇情、橋段,資源豐富。一代代的懶人,都在從真正的名著中發掘,發掘好的故事,發掘好的人物,發掘人性中最閃耀的亮點,以自己的理解和表達,重組成全新的衍生產品——漫畫、動畫、電影、遊戲等等。

舉個例子吧。三國演義,為啥不能從《赤壁》開始呢?吳宇森導演,林志玲出鏡,想來也不會虧欠了一個少年的胃口吧。關於三國的連環畫、漫畫更是品種多樣,不做贅述。等到有一天,少年看過這些他們喜歡的三國演義,他或許會有興趣去讀一下羅貫中的版本吧!進而我們還可以期待,也許他會去《三國志》中去尋求答案,或者他們再看到《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時候,會有全然不同的理解吧!

小技巧:

1)從最精彩的片段開始。比如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精彩片段。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以,從最精彩的片段開始,遠比循規蹈矩滴從頭開始要好得多。

2)可以隻讀一部分,不用拘泥於全部。好多名著是一輩子都值當一讀的大書,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可讀之處,不用非得在少年時期和整本整本的三國演義死磕。

3)和孩子一起學會快讀,泛讀。少年們若是從小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會被課堂上的精讀誤導——以為讀書就得批注,就搞清楚每個細節,就得能夠分清段落,要能總結意義,其實大可不必。好讀書不求甚解嘛。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情節,好的語言,總會留在少年你的心中,暗自發酵,變成成長的養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