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線上關店、招聘暫停、估值腰斬,電子煙巨頭Juul敗退中國

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從0到380億美元估值,這家公司用了3年;從380億美元縮水至164億美元,它隻用了1年。這家叫作Juul的美國電子煙公司,講述了一個大起大落的商業故事。

Juul曾是電子煙行業的神話。去年12月,它以380億美元的估值被並購,1500名員工獲得總價值20億美元的獎金。

巔峰之後它遭遇滑鐵盧。2019年,各種有關電子煙致死和誘導青少年的指控,像雪片般向它襲來。12月,Juul的早期投資者將它的估值削減至164億美元。

對中國這個有望成為下一個兆級的電子煙市場,Juul覬覦已久,但如今正在節節敗退。它在淘寶和京東開設的店鋪,產品上線一周即被下架,網售禁令再給了它一記重錘。

跟大部分外資入華一樣,它試圖在中國搭建本土團隊,變成一家“更接地氣”的跨國公司。它租下了聯合辦公品牌WeWork在北京上東雙子座地區幾乎一整層的空間,擺滿了嶄新的工位,但少有房間被坐滿。大部分時候,那裡只有幾個中國區高管,每周跟美國總部進行電話會議。

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告訴燃財經,11月初的網售禁令頒布之後,Juul中國區的業務就基本處於停擺狀態,招人計劃全部暫停,“先觀望國內市場,等候美國總部的指令”。

此前業內傳言,Juul中國區CEO將由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擔任的消息,實際並不屬實。業內人士向燃財經確認,實際人選是前寶寶樹商業合夥人魏小巍。但是,目前Juul中國區高管團隊處境尷尬,美國後院起火,中國業務停滯。

對於Juul在華發展情況,Juul方面表示不方便回復。

這是一個典型的外資入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故事。

“狼來了”

今年7月,一則消息在中國電子煙行業流傳——美國電子煙公司Juul將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這是一則讓人躁動的消息。某種程度上,國內電子煙市場的火爆,是因為受到了Juul成功的激勵。成立僅三年的Juul,在美國佔據了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是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創業公司。國內的玩家們,試圖在中國複製一個Juul。

Juul的總部在美國舊金山。其電子煙產品在美國設計,煙液在美國混製而成,硬體是由位於中國的代工廠加工完成。但最後的成品,則流向美國等海外市場,中國雖然是其最大的生產國,卻不是它的主要市場。

其中原因,是因為2018年以前,中國的電子煙市場尚未成熟,所以Juul僅將中國作為其全球產業鏈的一部分。

直到2018年下半年,國內電子煙行業開始火起來。跨界玩家入局,行業掀起千煙大戰,一時好不熱鬧。

然而,國內電子煙格局未定,Juul就來了。

跟隨Juul一起來的,還有1億美元的市場預算。根據媒體在7月的報導,Juul計劃15個月內,在市場投放至少1億美元進行品牌建設及行銷工作。這入華的第一槍,打在了行銷上。

按這來勢洶洶的架勢看,Juul的產品將很快流入中國市場,似乎必然在中國引發一場惡戰。實際上,早在2018年下半年,Juul就已經在為進軍中國做準備。

2018年10月2日,上市公司華寶國際宣布將持有62.7%的VMR Products股權出售,作價7500萬美元。VMR是一家美國老牌電子煙公司,創立於2009年,旗下V2品牌一度是美國前三的電子煙品牌。這家公司在2015年被中國公司華寶國際收購。

這次從華寶國際手中接盤VMR的,正是Juul,最後實際成交價為5000萬美元。與此同時,Juul從VMR另外5個股東手中收購了剩下的股權。交易完成後,VMR成為Juul的全資子公司。

收購完成後,VMR的產品線並沒有和Juul合並,而是在中國推出“GR吉爾”品牌,授權中國一家叫做“南京度珥美”的公司銷售,京東和天貓是主要渠道。某種程度上,這可以視為Juul在中國市場的一次試水。

2018年12月25日,Juul在中國大陸的運營主體——由Juul全資控股的玖爾電子(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Juul的真身正式進入中國。

2019年3月和4月,玖爾電子的蘇州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分別先後成立。蘇州是飛旭電子的所在地,而飛旭電子是Juul在中國最大的電子煙製造商。深圳是麥克韋爾所在地,後者服務於Juul和悅刻等電子煙品牌。從分公司的布局來看,Juul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從生產端布局中國市場。

緊接著,Juul的中國區團隊開始搭建。2019年6月前後,Juul和貝恩谘詢達成合作,後者為其提供中國區的落地事宜,包括初期團隊搭建、企業規劃、人才招聘及供應鏈落地等工作。魏小巍和另外幾位具有國際背景的高管,不久後成為Juul中國區高管團隊成員。

到了7月,Juul進軍中國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只差一聲令下。

出師未捷

跟大部分電子煙品牌剛起步的光景一樣,Juul一開始就將銷售的重點放在了線上電商。

“Juul旗艦店”在8月悄悄上線天貓,採用了天貓二級域名,並且很快完成了店鋪首頁裝修。與此同時,業內流傳Juul已經和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店鋪將很快上線。

一位長期觀察Juul入華動態的電子煙創業者表示,Juul一開始入華的姿態相當低調,前期未做任何宣傳,採用的是先打線上的邏輯,資產相對較輕。在蘇州和深圳布局分公司,是為後期搭建本土供應鏈做鋪墊。

煙草是敏感行業,電子煙更像是在虎口奪食,尤其對於Juul這樣一家外資背景的大玩家,高調顯然並非明智之舉。

很多跨國外資入華,會把中國區的辦公地址,選在北京或上海的核心地段,比如北京的國貿、華貿、金融街等世界500強集中的辦公大樓地段,力求高大上。Juul在北京的辦公地址選在了四環外一棟並不顯眼的辦公大樓,最近的地鐵站離它有兩公里。

相對隱蔽的辦公地址,卻準備了大量的工位。中國區的招兵買馬在悄悄進行。從寶寶樹離職加盟Juul的魏小巍,此前是寶寶樹COO及副總裁,兼電商總負責人。

在渠道拓展上,Juul採用的是授權經銷模式。它在中國選了兩家經銷商——杭州淘呀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金湧和商貿有限公司。業內人士透露,在當前的電子煙代理分銷領域,這兩家公司並不知名,“聽起來像是做電商代運營的”。

實際上,這兩家公司分別是Juul天貓旗艦店和京東旗艦店的所有方。也就是說,Juul將其在中國分銷的職權交給了這兩家代理商,包括在天貓和京東開店。

9月9日,Juul天貓和京東旗艦店正式上線,價格略高於國產品牌,國內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店鋪購買。9月13日,兩家網店突然下線,15日經過短暫重新上線後,在16日再次下線,從此一直未上線,Juul也未說明原因。

Juul精心籌劃一年多時間的入華計劃,剛打響發令槍,就遭遇了當頭一棒。據外媒報導,Juul的一名發言人曾於9月17日對媒體表示,“我們期待與相關方繼續對話,以便我們的產品再次上架。”

國內期待已久的電子煙國家標準,並未如期在10月發布。隨著雙11的日益臨近,大大小小的電子煙玩家,紛紛摩拳擦掌備戰雙11,打算趁機消化一下積壓的庫存。這其中,就包括Juul。

但是,國內的電子煙沒等來國標,卻先迎來了監管。11月1日,電子煙網售禁令發布,引發行業大地震。國內電子煙品牌紛紛積極表態,堅決擁護監管,表示將進行整改。

蹊蹺的是,在所有電子煙品牌都在從電商平台下架產品時,Juul卻在當天重新上線了天貓旗艦店。

據接近Juul的業內人士向燃財經透露,網售禁令頒布當天在天貓上線店鋪的行為,Juul的中國區管理團隊並不知情,是經銷商自發的行為。

當然,這個看似飛蛾撲火的舉動,很快就被打臉。Juul的旗艦店很快下架。事實上,在雙11到來之前,所有電商平台都下架或屏蔽了電子煙,中國電子煙市場沒能熬過雙11。

電商渠道徹底被禁。Juul在中國市場遇挫,出師未捷身先死。

敗退中國

Juul在中國的業務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為什麽產品著急上線,其實還是想用業績說話,至少在中國打一仗,讓美國董事會知道,中國團隊還是挺牛的。”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說。

Juul中國區團隊需要從美國總部獲取更多支持,需要有一場戰役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但事實是,他們手中並沒有太多好牌。

Juul入華采取了典型的外資打法:先找一家頂級谘詢公司負責頂層設計,在當地就地組建本土團隊,搭建本土供應鏈。待本土團隊成型,再逐步進行戰略的落地執行。具體在中國, Juul將這項工作交給了貝恩谘詢,但本土團隊的搭建並不順利。

分銷商則承擔了具體的渠道拓展和產品銷售職能。但從實際效果來看,Juul中國區團隊對分銷商的管控是不足的,甚至對國情的把握都有所欠缺,以至於會出現在網售禁令頒布時上線店鋪的行為。

網售渠道被切斷後,國內的電子煙玩家紛紛將戰火燒到線下,爭搶線下渠道。相比本土玩家的靈活和敏銳,Juul的動作要遲緩太多。直到現在,Juul在中國隻開設了一家線下體驗店,位於南京蘇寧慧谷。

Juul體驗店的工作人員告訴燃財經,這個店鋪由Juul經銷商所開,他們在今年拿到了Juul在中國大陸銷售的代理權。本來銷售的陣地是放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11月的網售禁令頒布後,他們才在線下開了一家體驗店。

中國市場陷入僵局,美國卻後院起火。

在美國大本營,Juul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Juul原CEO凱文·伯恩斯已經在9月離職,奧馳亞前高管克勞斯·威特接替了他。10月,Juul發生高管大更迭,CFO和其他3名高管被更換,同時傳出將裁員500人。在美國最受歡迎的調味電子煙,已經被Juul停售,接受FDA審查。

“中國業務停止擴張的直接原因,是必須先把美國的事情搞定,這樣才知道美國以外的市場,下一步到底該怎麽走。”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對燃財經說。

中國市場不是Juul當前的優先級。“在當前階段,中國市場做好了不會加太多分,但如果做不好,那一定是減分的。”“這是一個完整的story,美國總部需要各種觀點去支撐這個格局。”這名人士表示。

品牌和輿論是一把雙刃劍。

美國接二連三的電子煙相關致死案例,以及國內愈發嚴格的監管落地,讓電子煙的創業環境一時風聲鶴唳。來自政府層面的打擊,以及大眾層面的質疑,讓電子煙市場雪上加霜。一位電子煙創業者直言,“過去,在國內提到Juul是加粉的,但現在一定是掉粉的。”

在中國市場,Juul還要面對來自以悅刻為代表的本土玩家的強勢進攻。

成立僅兩年的RELX悅刻電子煙,已經在中國市場打下了半壁江山。據悅刻方面透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8月,悅刻的市場份額高達60%。它的創始人汪瑩,曾任Uber中國杭州總經理,後升任中區總經理,在Uber入華時打過仗立過功,深知外資進軍中國市場的玩法。

今年7月Juul即將入華的消息傳開後,汪瑩在朋友圈表示:“其實悅刻在產品、研發、社會責任上從來不輸外國企業。大家既然都讓我‘保家衛國’,那我就真誠說一句:Uber的親身經驗教訓告訴我,主場作戰會更盡興,更能淋漓盡致發揮!”

在產品層面,Juul最大的技術創新——尼古丁鹽技術,在中國並未獲得專利。一位資深電子煙煙油專家告訴燃財經,“尼古丁鹽”是尼古丁跟有機酸結合的產物,這是一項傳統技術,只不過Juul將之命名為“尼古丁鹽”,並在電子煙產品中做了規模化應用。但從技術層面而言,它沒有創新性和新穎性,所以無法在中國進行專利申請和授權。這意味著,其他玩家都可以在中國使用這項技術。

顯然,進軍中國市場,Juul要學的還很多。

在12月的國際電子煙展銷中心上,悅刻、雪加、小野、火器等頭部品牌都將產品擺上了貨架進行展示。Juul也參加了這次展覽,但Juul的貨架空無一物。一位現場的工作人員透露,“他們內部政策沒捋清,沒上他們的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