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與醫療健康產業

作者:肖海峰

2019年年初,任澤平發布《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中國生育報告2019》,由於計劃生育政策長期實行,中國人口危機漸行漸近,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日益嚴峻。近年出生人口大幅減少,生育意願大幅降低,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

任澤平研究提出,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預期,生育堆積效應業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約1500萬以下,即減少13%以上,總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出生人口攀至1786萬、創2000年以來新高,但2017年就降至1723萬,2018年將大幅下滑。

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人口即將見頂,老齡化加速,人口紅利消失。中國人口將於2024-2031年前後見頂,具體時間取決於未來鼓勵生育政策力度。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人口年齡中位數從1980年的22歲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歲,預計2030年將升至43歲;2017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達11.4%,預計到2050年達約30%,屆時每3.3個中國人中將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養老負擔日益加重。出生人口性別比1982年開始逐漸失衡,特別是在1990-2010年期間一度超過120;「剩男」問題日益突出,2015年已超2000萬,其中超過一半在農村,9成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到2040年「剩男」規模或達約4000萬。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2010年達峰值,人口紅利消失,中國「未富先老」。

多種因素導致我國人口出生率總體下降,一是生育理論發生改變,從死亡率下降驅動到功利性生育意願消退,再到成本約束,總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準2以下,低於意願生育水準。二是晚婚晚育、單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礎。中國結婚率2013年見頂後持續回落,離婚率持續攀升;晚婚晚育現象日益突出,1990-2015年平均初育年齡從24.1歲推遲至26.3歲,主要初育年齡從20-27歲推遲到22-29歲。因婚姻市場匹配問題及單身主義等,「剩女」規模快速增加至約600萬。此外,丁克家庭、不孕不育人群增多削弱生育基礎。三是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養老負擔、機會成本高抑製生育行為,「生得起、養不起」。導致我國人口出生率總體下降。

長時間人口出生率不足,新生人口數逐年下降將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一國新鮮血液、新鮮力量的注入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生育率過低將使得勞動力總量下降,婦幼醫療等產業受到嚴重的客源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最後人口紅利消失過後,老齡化問題將會越來越大。

隨著出生率的下降和二胎紅利的消失,婦幼健康產業的客戶源逐漸下降,產業規模和結構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包括婦幼有關的食品、用品、醫療、月子中心等多個傳統領域將受到較大的衝擊,圍繞不孕不育、生殖醫學與生物醫學、基因檢測等技術將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

老齡人口增速超過全國人口增速,且在未來30年內將有較快增長,新中國成立後首個生育高峰群體將退休進入養老。同期,受計劃生育效應影響,青壯年人口規模相較減少,老年撫養比增加。「421」形式的家庭結構和空巢老人的普遍現象表明,傳統家庭贍養的模式正在面臨較大壓力,社會養老價值開始凸顯。富人變老將是未來養老服務產業的新機遇。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中產階級即將退休,養老需求將會爆發。包括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在內的優質養老服務將會更進一步得到消費者青睞,中高端需求旺盛,品牌效應將助力中高端品牌營收增長。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