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鬥魚終於在美敲鍾,直播暗戰仍未結束

記者|柯曉斌

編輯|文姝琪

終於,鬥魚登陸了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DOYU”,發行價為11.5美元,以發行價計算,市值超過250億。

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原本不管是融資體量還是估值都領先虎牙一個身位的鬥魚,卻在2018年被虎牙彎道超車,率先上市。據接近鬥魚的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下半年,知道虎牙要上市後,鬥魚的創始人陳少傑壓根就不相信。直到2018年年初,明確了虎牙上市動作後,鬥魚才著手準備上市方案,而正是這半年的時間差,讓虎牙成為了遊戲直播第一股。

不過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在虎牙上市後,資本市場已經對遊戲直播平台的營收模式有了較為清晰的判斷,“一點都不忐忑,只要照著虎牙估值比例做就好了。”接近鬥魚高層人士何彬(化名)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在敲鍾現場,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公司的里程碑,經歷了諸多困難後,鬥魚迎來了高光時刻,但絕不是巔峰時刻。在現場,他還感謝了鬥魚的650萬主播,以及2.8億水友。

對於這個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管理團隊而言,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敲鍾。

成功上岸

去年,5月11日上午9點30分,虎牙率先登陸紐交所,以15.50美元開盤。開盤兩小時內,其股價一度超過17美元,漲幅接近42%。

而在這兩個月之前,騰訊宣布分別向虎牙和鬥魚注資,從騰訊給出的投資額度來看,鬥魚依然高出虎牙一個身位。據虎牙的招股書中顯示,騰訊投資虎牙的4.6億美元直接佔到了34.6%的股份。據此推算,虎牙的估值應在13.3億美元左右。而鬥魚的投資方也對外界披露,騰訊在對鬥魚的6.3億美元融資當中,對鬥魚的估值是24-25億美元。

依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3月直播app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市場滲透率最高的三款直播app分別是鬥魚直播、虎牙直播和YY,市場滲透率依次為4.25%、3.61%和3.33%。

無論從融資體量還是滲透率來看,當時的鬥魚都要領先虎牙,但在上市的進程中,虎牙卻完成了“逆襲”,成為遊戲直播第一股。隨後,雙方陷入了誰是遊戲直播“一哥”的公關戰之中。

虎牙上市當晚,鬥魚的員工在公開場合並未有太多議論,但鬥魚員工回憶,在匿名社交平台“秘蜂”上,聚集了大量鬥魚員工,關於“上市”、“期權”的討論已是熱火朝天。何彬表示,虎牙上市當天,鬥魚辦公室一切正常,不過,他希望虎牙的估值能高些,這樣鬥魚才能更高。

虎牙開盤後保持漲幅,這似乎也讓鬥魚高層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對遊戲直播這種模式是認可的。”何彬說。

但事實上,虎牙的捷足先登,或多或少和當時穩居老大位置的鬥魚輕敵有關。

“2017年6月,鬥魚高層聽到虎牙要準備上市時,都不太相信”,另一位鬥魚離職中層表示,鬥魚高層原本計劃按照自己的節奏,繼續做產品,做大估值。但到了2017年年底,確認了虎牙上市的消息後,鬥魚才開始著手準備上市計劃。原計劃鬥魚是在香港上市,並且在香港找了相關的公司來負責上市事宜,後來和那個公司的合作就中斷了。“他們開始有點急了。”

“2018年年初,鬥魚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是到了同年7月份就沒繼續了,2018年10月轉向美股。” 何彬說,如果要在香港上市,鬥魚必須要講清楚和其資方,同為港股上市公司騰訊之間的關係,以及是否存在關聯交易。

這也是鬥魚在10月份轉向納斯達克的原因。

而今,在赴美準備九個月之後,鬥魚也終於成功上岸。

作為從“千播大戰”中廝殺出來僅存的兩個頭部玩家,虎牙和鬥魚也一直是雙方最為難纏的對手。

打法凶猛

2018年3月8日,對於虎牙和鬥魚而言,都是難忘的一天。

當天中午,鬥魚宣布獲得新一輪6.3億美金(大約40 億人民幣)融資,由騰訊獨家投資。幾個小時之後,虎牙也宣布剛剛完成4.6億美元(大約人民幣29 億)的B輪融資,同樣是騰訊獨家戰略投資。

這種頗具巧合的宣布方式,大有爭鋒相對的意味,但事實上,這是一筆雙方都“心知肚明”的投資。

“2017年年底,在同一個談判桌上,騰訊和鬥魚、虎牙分別簽署了投資協議。”何彬回憶,虎牙多少錢,鬥魚多少錢,雙方都知根知底。“當時,鬥魚在PC和移動端兩個端口的DAU總和是虎牙的1.6倍。”另外一位鬥魚在職員工表示。

“這筆交易的談判時間隻用了兩個月。” 一位參與到此次談判的鬥魚相關人士回憶,騰訊對鬥魚、虎牙這兩次投資實際上是防禦性投資,因為當時網易旗下的《荒野行動》剛一推出,就成為了全民遊戲。而虎牙直播CEO董榮傑在上市時所說的一樣,隨著遊戲直播平台的發展,直播已經成為遊戲的重要宣發渠道。

2017年10月 ,《荒野行動》開啟安卓內測,3天內登陸超過百萬;11月23日,《荒野行動》PC版本上線。兩周後,DAU突破250萬;12月5日,《荒野行動》上線一個月,宣布注冊用戶超過了1個億。從上線到宣布DAU超2000萬,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用了13個月,而《荒野行動》隻用了40天。

虎牙和鬥魚兩個頭部的遊戲直播平台成為騰訊狙擊網易的重要投資標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虎牙第一次拿到騰訊的融資。在此之前,虎牙僅僅完成3輪融資,融資輪次停留在A輪,同期,鬥魚累計完成了5輪融資,總融資額達到了40億元,而騰訊在其B輪開始便入局。

拿到騰訊投資後,位居老二的虎牙,開啟了“逆襲”之路。“虎牙,其前身為上市公司歡聚時代(YY)的遊戲直播頻道,而YY對電競比較熟悉,對上市體系也相對熟悉。”何彬說,虎牙並不是鬥魚的第一個對手,但卻是最為難纏的對手。

從2013年起,在“生放送”(鬥魚前身)時期,鬥魚就面臨著YY遊戲直播頻道(虎牙前身)的競爭。“早期最大的競爭對手是YY,YY已經有了遊戲直播頻道,但沒有作為單獨部門運作,其畫質只有480P不到。”何彬回憶。

2014年元旦,陳少傑將生放送直播正式更名為鬥魚TV,並將鬥魚獨立運作,幾乎同時,鬥魚以70萬元簽下世界冠軍俱樂部10個明星遊戲主播,讓他們把自己的遊戲視頻上傳到鬥魚TV的直播平台,通過高玩改名推廣鬥魚TV。鬥魚的百度搜索指數大幅增長,當年10月,鬥魚同時在線人數激增到100萬,而6個月前,這一數字僅為5萬人。

後來,陳少傑在接受採訪時說,A輪的2000萬美金,原計劃半年花完,但結果不到2個月就把錢燒完了,還以個人名義借給公司4000萬。“2014年,鬥魚融資兩次,主要花在帶寬和簽約主播。”何彬說,帶寬和簽約冠名的支出是7:3。在他看來,帶寬燒錢,保證高質量直播畫面是此次戰役取勝的關鍵。

鬥魚打法凶猛。

2014年底,歡聚時代將原來的“YY遊戲直播”業務剝離,成立品牌虎牙獨立運作,鬥魚迎來了最為難纏的對手。而此時,直播風口已經形成,熊貓、龍珠、戰旗等一大批直播平台應運而生。2016年,據不完全統計,各類直播平台已超過300家,“千播大戰”格局初步形成。據CNNIC第41次調查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其中網絡直播用戶4.22億,佔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

在千播大戰時,頭部主播則意味著流量,其對於平台的價值不言而喻,而虎牙、龍珠、戰旗等平台也一定程度上衝擊了鬥魚的“主播”生態。

2014年年末與2015年,虎牙發力從鬥魚挖來Pis、周寶龍等人,次年又以高價挖來大家熟知的單機遊戲解說敖廠長,並且還與戰旗、龍珠等平台聯合挖走鬥魚高人氣主播洞主、蛋糕、餅乾以及油條等人,其中龍珠挖走了鬥魚前20個主播中的9個。

同一時間,戰旗又分別從虎牙和鬥魚挖走JY和文森特。“戰旗是第一個和鬥魚剛正面,並且把主播價格炒起來的平台。”何彬說。但相比戰旗,龍珠對鬥魚的挑戰更大,2014年和2015年,騰訊連續兩次重倉龍珠。“龍珠分流了鬥魚一部分的資源。”

但事情在2016年迎來轉機。2016年3月份,騰訊參與鬥魚的B輪1億美金投資,這也是騰訊第一次投資鬥魚。同年,騰訊參與龍珠B輪2.78億人民幣後,一年後,龍珠賣身蘇寧,騰訊退出,龍珠掉隊。“騰訊很少退出一個項目後,又去轉去投同一個賽道的另外玩家。”何彬說,當時龍珠有300多人,成本較重,與其合並,鬥魚還不如去拿騰訊的投資。

“退出龍珠前,騰訊把龍珠、鬥魚拉到一個談判桌上,想讓鬥魚收購龍珠。”何彬說,因為價格原因,鬥魚和龍珠的交易並沒有談攏,最後,在龍珠轉型做秀場直播後,騰訊簽約了大量的龍珠主播。

進入2017年後,尚且還在牌桌上的遊戲直播玩家只剩下鬥魚、虎牙和熊貓直播。

去年7月,界面新聞獨家報導,成立於2015年的熊貓直播,王思聰擔任CEO的熊貓直播正在尋求買手,作價30億人民幣左右,一部分為現金,一部分以股權交換形式兌現。而更早之前,熊貓直播還與網易有過接洽,不過和網易的交易並沒完成。

後來眾所周知的是,熊貓直播並沒有完成賣身,並於今年4月正式關閉。“熊貓的頭部主播,鬥魚簽下了9成。”何彬說,相比較簽約主播和收購公司,簽約主播的成本顯然要低。

但此時有一個質疑是,鬥魚已經在準備上市了,大量簽約主播,是否會影響財務數據?何彬解釋為,不搶虎牙就搶了,通過對頭部主播的爭奪,今年Q1鬥魚迎來了旺季,而以往每年Q1都是直播的淡季。

現階段,遊戲直播平台的現金流主要來自於用戶打賞,而主播帶來的流量則有利於鬥魚的商業化。

加速商業化

從去年開始,鬥魚便加速商業化,為上市做準備。

據鬥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12月31日,鬥魚平台上的注冊主播分別為390萬人和600萬人,其中頂級主播分別為2000多人和5200多人。

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第四季度中,這些主播每次直播的平均時長分別為3.8和4.2小時,同期所有主播直播的總時長分別為1660萬和2980萬小時。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第四季度,分別約有430和592名主播的觀眾人數超過了100萬。

其收入分為直播收入以及廣告兩部分。2018年,來自直播的收入為31.47億元,比2017年的15.22億元同比增長106.8%;廣告收入為5.07億元,可以看出直播收入依然是其現金牛。其中,在2018年,鬥魚的頂級主播貢獻了直播收入的50%。

活躍的主播流量池是鬥魚商業變現的基礎。從2017年年底開始,鬥魚引入了公會體系,並在主播運營策略上經歷了多次改變。

“一般而言,和平台合作時,都會要求平台給公會推薦位,如果沒有平台資源的扶持,主播很難有收入。”一位不願具名的經紀公司創始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公司旗下大概有1000名主播,每個月流水近50萬,之前在龍珠和鬥魚兩個平台上直播,一個月前,全面轉向鬥魚。

直到2018年年底,鬥魚才公開承認公會的存在,在此之前,公會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

“鬥魚引入公會體系,是為了更好的運營主播,通過公會之間的競爭,培育用戶的消費點。”熊貓直播高層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鬥魚加快商業化的體現。

而從今年開始,為了進一步加快主播的商業化,鬥魚推出了主播“拍賣”計劃——過去主播的都是與平台、公會簽約,但是主播的所有權歸屬鬥魚,公會隻擁有主播的經濟約。“現在,如果主播在公會運營下,滿足鬥魚的要求,商業化做得好的情況下,經紀公司可以擁有主播所有權。”何彬說,通過“拍賣”體系,可以刺激公會之間的競爭,讓它們進一步加快主播商業化。

通過這一體系的運作,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相較於2017年,2018年,鬥魚直播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

但鬥魚在商業化上的探索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2016年雙十一,鬥魚曾與淘寶合作,首次實現邊看邊買的電商場景,在馮提莫的房間下嵌入淘寶鏈接。次年5月,鬥魚又正式上線電商平台“魚購”。不過其電商之路並不順暢,據鬥魚內部員工透露,因投入產出比不高,此前20多人的電商平台業務線已被張文明砍掉。

“直播不適合做電商,但是電商適合做直播。”另外一位鬥魚的中層表示,接下來鬥魚會繼續在電商領域探索,嘗試售賣具有主播IP價值和非標準化符合直播的產品。

同時,極光大數據顯示,2018年2月直播APP的用戶規模達到2.2億人,用戶滲透率為21.4%,但同比去年同期僅增長4.4%;而Quest Mobile發布數據稱,2018年1月國內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到了4.61億。

隨著短視頻風口的興起,鬥魚也搭建了短視頻團隊,儘管如此,鬥魚還是沒有拿下王者榮耀頭部主播張大仙的短視頻合約。“目前,主要是生產遊戲類內容,作為直播內容生態的補充,還沒考慮商業化。”何彬表示。

騰訊公司社交網絡事業群增值產品部總經理劉憲凱在接受界面記者採訪時表示,直播行業前期的大家稱之為燒錢的模式,後續慢慢會收斂,如果一個公司進入正常經營之後,它的流量應該可以換回來要的回報,不然沒有必要做這個事。

鬥魚C輪投資者、深創投武漢公司總經理劉敏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近三年是遊戲產業爆發期,遊戲增值服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現金牛,因強大的流量基礎,僅遊戲聯運就足夠讓鬥魚實現盈利。

但在遊戲直播清場賽完成後,作為上市公司,鬥魚、虎牙想擺脫營收模式單一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在商業化上探索。

上市,也許只是開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