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遠離產後抑鬱症 做點什麼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近日批準了首款專門用於治療中度和重度產後抑鬱症的藥物。這也再次引發了公眾對產後抑鬱症話題的關注。

雖說夫妻一體,可明明就是兩個不同的人。筆者覺得男性有時候真的是佔了一個大便宜,無法感受到痛經;無法感受到懷孕期間的皮膚變化;無法感受到睡覺不能趴著;無法感受到腿抽筋;無法體會生產的痛苦。男人能夠體會到側切,或者用刀子在肚皮劃一刀有多痛嗎?什麼夫妻一體,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女性的皮肉之苦,男性感受不到也就罷了,而情緒上的痛楚可能也只能感受1/3。

有些「巨嬰」丈夫在妻子懷孕時會說:「女人生孩子哪有不疼的?能有多疼,忍忍都會過去的。帶孩子是辛苦,可我媽都來幫忙了……」丈夫說出這些輕飄飄的話語,刺痛的不但是妻子的心,也可能是誘發她產後抑鬱症的「黑手」。生孩子對女性而言,是經歷了一生中身體和生理最巨大的應激過程。女性懷孕、生產本就需要在產後經歷一段心理適應期,以應對生育後身份的轉變與家人關注中心的轉移。這期間,她會有心情低落、睡眠不佳、精力不濟的表現。而產後抑鬱症的癥狀與這種適應期產婦的狀態相似。於是,很多人將產後抑鬱症誤認為這段是適應期,錯過了診治的最佳時機。

產後抑鬱症形成有三大元兇

幾乎所有產後抑鬱症患者和家人都會問一個問題:「醫生,為什麼會得產後抑鬱症?」筆者認為,導致產後抑鬱症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1. 激素水準的驟然下降:孕婦在生產前,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很高。這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保護神經系統的穩定,同時也增強孕婦的免疫力,抵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而生產以後,這些激素會在3天~4天出現驟然下降,神經系統的保護屏障減弱,部分女性朋友就會出現焦慮和抑鬱問題。

2. 遺傳因素:兩系三代中存在患有抑鬱症的親屬或存在產後抑鬱症病史的親屬,出現產後抑鬱症的概率會比其他產婦大。

3. 社會心理因素:產前一年中經歷了壓力很大的生活狀態,比如妊娠併發症、疾病或失業等;生產後,寶寶有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與丈夫或家人關係不和;家庭支持系統較弱;經濟壓力較大等,都成為誘發產後抑鬱症的「元兇」。

自救和被救同樣重要

在懷孕、生產過程中,如果你有很多負面情緒,可以嘗試「自救」和「被救」。

產前:丈夫或家人可以陪同孕婦一起去參加孕婦學校培訓,有助於解決孕期和產後的一些問題。新媽媽能夠更遊刃有餘地照顧寶寶和適應社會角色變化。新媽媽可以主動學習產後抑鬱症的知識,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新爸爸和親屬也可以主動幫助新媽媽分擔一些育兒的責任。

產後:在這段適應新角色的時間裡,新媽媽要順應身體的需求,保持充足的睡眠,寶寶睡覺時好好休息;和醫生或營養師商量,吃對身體恢復有好處的食物;去外面散步、鍛煉、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陽光,這些都可以讓心情好起來;放鬆一些,不要擔心瑣碎的家務,隻把心思放在自己和寶寶身上。

不必談產後抑鬱症色變

每一位女性面臨懷孕、生產時,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情緒,或身體反應。人們常說,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見。這句話非常正確。但是被看到的前提是你要有渴望的動力。所以新媽媽不必太緊張,積極調整心態,勇敢地面對它,必要的時候可以求助心理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