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中國經濟最強區域的進化史

前言: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國經濟的重要集團區域,這兩個區域從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極為相似,比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屬於沿海地區,而且其都是圍繞一線城市建立的經濟圈,長江三角洲主要由上海這個超級大都市,南京和杭州兩個政治省會,以及有第一地級市之稱的“蘇州”和超級港口——寧波組成。而珠江三角洲坐擁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還有電子產業極為發達的東莞和珠海兩市。

從目前看來還是要數珠江三角洲的經濟領先一籌,但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到長江三角洲,而且長江三角洲的所屬區域正逐漸擴大至江蘇、浙江以及安徽全省,所以十年後的“中國第一經濟區域”美譽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兩者雖然都是重點經濟區域,但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時間可是相差很久。按理來說越悠久底蘊就越足,但是這種規律對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而言,似乎是有點不管用了。

正文:

長江三角洲

狹義上的長江三角洲的主要組成城市其實就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範圍囊括著蘇南、上海全市、浙江北部以及安徽東南部城市,廣義上的長江三角洲就是三省一市,即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區域中心還是上海市。

這種區域劃分的形成歷史還要上溯到西晉時期。西晉末年的動亂導致了“五胡亂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遭受了從未有過的打擊,致使當時的中國分裂成為“東晉十六國”,北方主要由胡人掌握,具體一點的可以分為鮮卑、匈奴以及氐族,而南方則是西晉政權繼承者——東晉的地盤。

北方由於被胡人佔據,所以一些發展能力差的漢族旁支紛紛選擇遷往南方。而先前屬於東吳都城核心圈,現在又屬於東晉核心圈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了這些人遷徙的首選之地。

當時的漢人首選之地就是以南京、無錫、蘇州、南通、杭州以及寧波和紹興為主。這些人將原先北方的先進技術以及大批量的人才帶到長江三角洲,使該地區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並由此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因此在東晉中期的時候,南方從經濟和文化方面已經將北方甩出一大截了。

此後的隋唐雖然將都城重新設立在中原地區,但是長江三角洲的發展模式和經濟地位卻已經開始固定下來了。到了南宋的時候,政治中心變成了杭州,於是長江三角洲再一次成為國家政治以及經濟中心區域。

這種情況也影響到了之後的元明清三朝。

明清時期的長江三角洲無論從農業上還是經濟上都是當時最發達的地區,“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也是在這個時開始流傳的。

在之後的歷史就屬於動蕩和屈辱時期了,這時期的變化太多,我們不去探討。

可以說長江三角洲稱霸中國經濟的歷史從東晉時期顯現,到明清時期為巔峰。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長江三角洲有點不一樣,前者是一個省份內的灣區大融合,後者則是不同省份,同種文化淵源的結合體。

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史比之長江三角洲要晚很多。因為珠三角區域在先秦的時候屬於百越區域,秦漢時期反覆分離與中央政權,到了漢朝中期才算是徹底鞏固。但是因為此地煙瘴之氣橫行,不太適宜居住,所以秦漢時期包括唐朝初年時期都喜歡把犯人發配到這裡進行勞動改造。

經過數個朝代的辛勤努力使得廣東區域成為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所以到了南宋時期,社會紛亂,來自於北方的漢人以及客家人再次選擇整體遷徙,而廣東地區成為他們的淘金聖地,其中以廣州、佛山以及東莞三市為最主要地區

南宋時期遷徙的漢人不僅帶來了人口,還帶了先進的農業科技以及航海造船技術,由此使得廣東區域,尤其是珠三角核心區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到了明朝時期,天下經濟中心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但是海關中心卻是在珠三角區域。當時的國庫稅銀主要組成就是農業、茶、絲綢以及海稅。可以說天下稅賦十分之三在長三角,十分之二在珠三角,剩下的一半,天下共分之。

雖然明清時期的珠三角發展遜色於長三角,但是在新中國建立後的改革開放時期,珠三角迅速抓住千載難遇的發展良機,一舉成功登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