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劉眘虛這首詩景語也是情語

前言

讀到“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兩句詩,估計很多人似曾相識,但是說起詩人的名字,大概熟悉的就不多了。 這首詩的題目並沒有傳下來,後人就以《闕題》命名: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這位聽起來有點陌生的作者,在盛唐時卻名聲顯赫。

一、劉眘虛其人

《闕題》的作者劉眘(shèn)虛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詩人,大約生活在714年—767年之間,洪州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人 。他在開元二十一年及第,曾任洛陽尉,遷夏縣令。據說其性高逸,不慕榮利,交遊多山僧道侶。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中,把他稱為大名家:

況唐人如沈、宋、王、楊、盧、駱、陳拾遺、張燕公、張曲江、賈至、王維、獨孤及、韋應物、孫逖、祖詠、劉慎虛、綦毋潛、劉長卿、李長吉諸公,皆大名家。

嚴羽列出的人物大多是詩壇一流巨星:沈佺期、宋之問、初唐四傑、張九齡、李賀、韋應物、王維、陳子昂.....能夠進入這份名單,可見劉眘虛份量不輕。可惜,他的傳世詩歌僅有十幾首。

唐朝人殷璠撰寫的《河嶽英靈集》,精選了24位詩人,“以盛唐之人選盛唐之詩”的殷璠,把劉眘虛和常建、李白、孟浩然、岑參、高適等人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肯定。殷璠評價劉眘虛:

眘虛詩,情幽興遠,思苦詞奇,忽有所得,便驚眾聽。頃東南高唱者十數人,然聲律婉態,無出其右。唯氣骨不逮諸公。自永明已還,可傑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經聲時有人”,又“滄溟千萬裡,日夜一孤舟”,又“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又“駐馬渡江處,望鄉待歸舟”,又“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開門向溪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暉照衣裳”,並方外之言也。

可惜劉眘虛壽命不長:“惜其不永,天碎國寶。”如果其生卒在714年—767年,那也活了五十多歲,看了這個時間並不準確。下面欣賞一下殷璠特別推薦的這首《闕題》。

二、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殷璠《河嶽英靈集》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因此這首詩被後人安上“闕題”二字。據後來學者考證,詩題應為《歸桃源鄉》,描寫的是其在江西靖安桃源的隱居生活 。

1、 格律鑒別 不是標準的格律詩

這首詩之所以被現代人熟悉,是因為入選了《唐詩三百首》。雖然在被歸類為五言律詩,但這首詩明顯有很多出律的地方,不能算標準的五律。

道由白雲盡,仄平仄平仄,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平平仄平仄”,第一個字也“仄(道)”的話就算不得律句。

春與青溪長,青溪長是三平尾,也是律句的大忌。

幽映每白日,是平仄仄仄仄,這是俗稱“大拗”的句式,需要對句救拗。

清輝照衣裳,平平仄平平,不但沒有救拗,自己也不是律句。

中間二聯是律句,對仗也工整。時有落花至,平仄仄平仄,落,半拗體;遠隨流水香,仄平平仄平,流,救拗;

閑門向山路,這就是標準的律句變格平平仄平仄 ;深柳讀書堂,讀,入聲字,平仄仄平平,這也是標準的律句。

這首詩嚴格來說,不算是格律詩,不過盛唐多有這種半古半律的詩。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也說過:有古律(陳子昂及盛唐諸公多此體),有今律.....

劉眘虛是進士出身,當然明白律詩的要求,估計當時有不少詩人為追求古意而有意為之。

2、簡析詩意 一切景語皆情語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通篇寫景,詩人雖不直接抒情,但情在景中。

1)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王維《終南別業》有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劉眘虛在另一首詩《寄閻防》中,也有句:深路入古寺,亂花隨暮春。可放在一起欣賞。

“行到水窮處”是走到溪流的盡頭,“道由白雲盡”,道路從白雲盡處而生。

道路一直延伸到白雲盡處,但是詩人筆下卻寫作道路從白雲盡處出現。“道由白雲盡”與“深路入古寺”相比,可見“道由白雲盡”的筆法特別之處。

春與青溪長,與“道由白雲盡”形成對偶關係,因此句子結構相同。 ”盡、長“,一收一放,妙不可言。可以想象到溪水兩邊花草樹木的繁茂,一眼望去,水無盡頭,春色無邊。

2)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五七律的警句,大多在第二聯,這首詩的頷聯是盛唐佳句之一。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是一副流水對,上下語意貫通。詩人面前,不時有花飛落,或者落花隨著流水飄到眼前,轉瞬又隨波遠去,空氣中還有水中花特有的清香 。

3)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這兩句可以解釋為,空寂的山門外,是一條通向山中的小路,濃蔭蔽日的茂盛古柳下,是一個讀書堂。

如果細分析這兩句詩,可以看作倒裝結構的偏正詞組:向山路(的)閑門、讀書堂(的)深柳。這種寫法在古詩中很常見,相似的如王維:春池柏子外,芳樹萬年余。馬戴: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這種句法可見作詩與作文的區別。

4)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幽映每白日,剛才說了,中仄仄仄仄是大拗體,救拗句式應該是中平平仄平。例如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中仄仄仄仄,中平平仄平。劉眘虛這首詩的對句”清輝照衣裳“沒有救拗。

“每”作“雖然”講。雖然白日當頭,但是濃蔭蔽日,漏下的清幽光亮散落在我的衣服上面。看來這裡真是一個讀書隱居的好地方。

三、劉眘虛與孟浩然 相如有遺草 一為問家人

劉眘虛傳下來的詩一共只有14、5首,其中有兩首與孟浩然相關,可見他和孟浩然交誼深厚。在孟浩然還健在的時候,他寫過一首《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暝色況複久,秋聲亦何長。孤舟兼微月,獨夜仍越鄉。寒笛對京口,故人在襄陽。詠思勞今夕,江漢遙相望。

這是一首五言六韻的古風。“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前兩句因果倒裝。 這是詩人在鎮江(京口)思念好友孟浩然所作。

孟浩然有詩《九日龍沙作寄劉大昚虛》,詩雲:

龍沙豫章北,九日掛帆過。風俗因時見,湖山發興多。客中誰送酒,棹裡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龍沙不是指邊疆,是指江西南昌城北白沙丘。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贛水》:" 贛水又北逕 龍沙 西,沙甚潔白,高峻而陁,有龍形。連亙五裡,舊俗九月九日登高處也。

九九重陽日,孟浩然從沿贛水而下,經豫章(即南昌,又叫鍾陵)、龍沙而北。沿途看到登高等風俗活動,行於山水之間忽生感慨。

客中誰送酒,用陶淵明的典故。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指官府給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

雖然無酒,但是不耽誤吟詩作歌。黃昏之中,乘舟之人伴隨著歌聲隨波而去。

孟浩然孟去世後,劉眘虛又寫過一首《寄江滔求孟六遺文》:

南望襄陽路,思君情轉親。偏知漢水廣,應與孟家鄰。在日貪為善,昨來聞更貧。相如有遺草,一為問家人。

這首詩便如口語娓娓道來,三四句用典而令人不覺突兀:漢水廣、孟家鄰。

相如有遺草,不僅是典故,而且另有深意。《漢書·司馬相如傳》: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後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書。問其妻,對曰:‘長卿固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即空居。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者來求書,奏之。無他書。’其遺劄書言封禪事,奏所忠。忠奏其書,天子異之。”

司馬相如臨死時,知道漢武帝會來找他的文章,特意留下了封禪書。劉眘虛用此典故的意思是,孟浩然一定知道我會如此,他也一定會專門留給我一些詩篇,麻煩江滔幫我去問問他的家人。尾聯兩句,非知己不能道出。

四、王昌齡寫給劉眘虛的兩首詩

京口(鎮江)是古人沿長江往來的必經之地,上面介紹劉眘虛的《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就是寫於京口。七絕聖手王昌齡這一日來到京口,相約的劉眘虛還沒有到,於是寫了一首《宿京江口期劉昚虛不至》

霜天起長望,殘月生海門。風靜夜潮滿,城高寒氣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發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前四句寫暮色中的京口之景。頸聯寫情: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十個字寫了劉眘虛其人其詩。

尾聯可見古人詩與題目的照應。明發不能寐,對應”宿“,徒盈江上尊,對應”劉昚虛不至“。

王昌齡另有一首《送劉昚虛歸取宏詞解》 :

太清聞海鶴,遊子引鄉眄。聲隨羽儀遠,勢與歸雲便。青桂春再榮,白雲暮來變。遷飛在禮儀,豈複淚如霰。

這是一首仄韻的古風送別詩。開元十九年,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不知道是不是寫於這一年。

結束語

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的自序說:

璠不揆,竊嘗好事,願刪略群才,讚聖朝之美......若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詩二百三十四首.......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

殷璠所選24位詩人並不以權勢地位為標準,基本代表了盛唐時期的最高水準(缺杜甫),劉眘虛能夠躋身其中,可見當年詩名之高。可是傳世作品太少,如果不是有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話,這個名字就更陌生了。

結束時,以慣例作五律一首,用劉眘虛闕題韻腳:長、香、堂、裳。《遊嶗山九水》

東嶗三面海,疊嶂九溪長。飛瀑懸幽壑,青雲惹梵香。覓橋松竹徑,漱玉謫仙堂。不覺流連久,澗風沾我裳。

@老街味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