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來在印度,種樹就可以割韭菜

來源 | 地球知識局(diqiuzhishiju)

作者 |優酪乳沒泡沫

1991年,納拉辛哈·拉奧當選印度總理後,為擺脫國內經濟困境,開始實行以私有化、市場化、全球化、自由化為導向的經濟改革,包括鼓勵私營企業發展。

在這經濟自由的浪潮中,眾多創業者瞄準了柚木種植的領域——一種經濟價值較高,同時投資門檻比較低的木材。

用途也是相當廣泛的,一座在緬甸的超長柚木橋

圖片來自wikipedia@Ralf-André Lettau

然而在這看似好賺錢的柚木生意中,有一家公司靠著忽悠,在7年間騙了眾人400億盧比(約5.8億美元)的錢,是為20世紀90年代印度最大的種植園龐氏騙局。

91年的印度人均GDP還很低(300美元)

5.8億美元的巨款相當於卷走200W人的一年GDP

柚木種植園的商機

柚木是一種闊葉喬木,在造船、橋梁、住宅、家具等工業建設中應用廣泛,這主要是因為柚木防潮、防蟲、耐腐蝕能力卓越,號稱“千年不腐”。除此之外,柚木的木質結構穩定,製成品強度、韌性、穩定性兼備,很受木匠的歡迎。

柚木椅子

(圖片來自Wikimedia@DC)

由於使用價值頗高,柚木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在各產地也衍生出了南美柚木、中國柚木、非洲柚木等種類,都是能賣出高價的木材。但柚木的原產地其實是東南亞和南亞,位於南亞的印度自然也是產地之一。

柚木的葉子與果實

(圖片來自Wikimedia@Forest & Kim Starr)

印度的天然柚木林超過977萬公頃,多垂直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由於柚木喜愛高溫,所以在印度除溫度較低的北部高山地區外均有自然分布,尤其以南部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卡納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廣大地區為主,在北方則分布於東北的北方邦,比哈爾邦,奧裡薩邦和西孟加拉邦。

雖然印度自產柚木,但基本上並不向外出口,並且由於自身消耗大於產量,需要通過進口來補給。為了降低柚木的對外依存度,滿足國內住宅、家具木材等產業對柚木的需求,印度政府在90年代鼓勵人工種植園產業的發展,還增加了以柚木為重點的各種樹木種植的投資。有了政府扶植,商家可以以補貼價從森林中獲取原料,以森林為基礎的產業盈利能力自然增強。

卡納塔克邦的柚木林

(圖片來自pixabay@sarangib)

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柚木種植園在印度南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以經營柚木種植為主的公司也一個接一個地成立,數量多達3500家。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山丘上的一個大型柚木種植園

(圖片來自來自世界糧農組織亞太辦事處)

然而有些公司,並沒有正經從事柚木生意,而是借著柚木市場一片繁榮的時機,做起了傳銷的騙人勾當,比如納特桑(C. Natesan)於1992年在印度金奈創立的阿努巴夫種植園有限公司(Anubhav Plantations)。

榜樣公司的成功

阿努巴夫種植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努巴夫)成立後,便開始了忽悠投資的生涯。

創始人納特桑向大家宣布,只要每人投資超過1000盧比(大約14美元),就能獲得“柚木證書”或者“柚木股票”,並承諾將這些錢用於柚木種植園建設,讓投資者每年可獲得1000盧比以上的收益,20年後便能一次性獲得5萬盧比(約720美元)以上的回報,是銀行存款利息的三倍。

提供了不止一種投資方案

這看起來很“專業”

(資料來自:ICMR)

這錢現在雖看來不多,但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在班加羅爾市中心可以買一平米地了。

為了讓投資者相信自己說的不是假話,阿努巴夫公司聲稱自己擁有佔地超過1000英畝(400公頃)土地的柚木種植園,還四處張貼了非常具有真實感的廣告,向外界展示了其豪華的辦公室,讓投資者的信心爆棚。

然而“20年後一次性獲得5萬盧比”的說法本身就有巨大的問題,因為數字看起來雖不是很誇張,但柚木種植通常需要50至60年才能產生回報,並且產量極易受到氣象和農業市場的影響。在短期內給到這麽高的回報,實在不像是個正常買賣。

印度林務局官員在種植園中

測量六年的柚木樹,很細的一隻

(圖片來自fao.org)

況且想通過投資柚木種植獲得回報的做法不是沒有過,只不過失敗了:之前一家位於海得拉巴的公司推出了計劃宣布,只要每人投資1261盧比,20年後能每人能拿回5萬盧比。當時可能由於那家公司沒有瘋狂行銷,相信的人不多,所以也就沒有然後了。

不過納特桑的公司可不像那家悶頭做種植的公司,他們是有專業的行銷團隊的,公司矩陣龐大,廣告做得又真,公眾想不相信都難。在良好的發展勢頭中,納特桑公布了未來的計劃,準備將柚木整合為家具生產的一部分,並拓展經營領域至進口機械製造。

裝載柚木的工人

(圖片來自fao.org)

產業鏈越來越長,仿佛他的公司也真變得多種化經營了起來。宏大的計劃讓人們覺得非常靠譜,所以更多的小投資者被吸引過來,為納特桑增長貢獻力量。幾年的時間,集團從公眾籌集了超過數百億盧比的巨額資金,這從未向投資者公開過,不過他們並不在意,只要能定期拿到保證的利息,就沒有人鬧事。

有了錢,接下來的幾年,阿努巴夫迅速擴張,成立了十餘個分公司,業務也擴大到了包括金融,房地產和分時度假(每年特定時期對某度假資產的使用權)等領域。

到了1998年,阿努巴夫集團市值達到250 億盧比(約37億美元),在全國擁有91個辦事處和1800多名員工;聰明的納特桑還設法將阿努巴夫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扯上了關係,有了國際組織的背書,大家對他的印象相當正面。

這就是阿努巴夫集團如日中天的時期。在這高亮時刻,媒體常常將納特桑的成功事跡以讚揚的口吻大肆報導,阿努巴夫也成了500多個柚木或其他農業種植公司爭相學習的模板。報導中,媒體還強調了納特桑本人的奢侈品位,他坐的豪車、位於金奈羅亞佩塔地區的奢華辦公室裡的設計都被屢屢提及,更加強了韭菜們的信心,也不知道是不是特納桑花錢買的媒體老師彩虹屁。

天上沒那麽多餡餅

然而納特桑這樣舒服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1998年1月,阿努巴夫集團的小部分投資者發現拿不到每月固定的回報了,並且隨著時間推移,這一情況並沒好轉,越來越多小投資者因拿不到錢陷入恐慌。這些投資者中,大多數是退休的印度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他們有些人將畢生的資金都投入了阿努巴夫,平均每人的投資額在1.5萬盧比(約218美元)和5萬盧比(約726美元)之間。

憤怒之下,感覺被騙的投資者們向法院舉報,也多次去到阿努巴夫總部抗議,然而沒有一次能成功進去的。直到1998年12月2日,事情才似乎有了“轉機”。

(圖片來自rediff@Sreeram Selvaraj)

當日,阿努巴夫集團向所有投資者發了一封信,讓他們到達來金奈森林酒店(Woodlands Hotel)來領回他們的之前沒被拖欠的款項。但當投資者到達酒店時,連個人影也沒見到。部分投資者再度去了阿努巴夫在金奈的總部,卻發現該公司的門已經緊鎖。納特桑潛逃了。

而投資者們收到的這封信,實際上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發出的,該家事務所早已在不少針對該公司的申訴中盯上了阿努巴夫,對其進行跟蹤以便回應相關的法庭案件。

事件披露後,每天都有一群人來到阿努巴夫總部樓下,坐在花台邊上,聚在人行道上,面上愁雲密布。所有人都為拿不回來的錢感到痛心——不過也可能是為了自己的蠢。

愁容滿面

(圖片來自rediff@Sreeram Selvaraj)yu

這麽大的事不可能不驚動政府。在對阿努巴夫集團的調查中,政府發現該集團該公司通過各種種植園計劃投資欺騙投資者,新加入的投資者的錢用來支付舊投資者的利息,形成一個周而複始的循環,簡直是教科書式的龐氏騙局。

再加上公司規模擴大,老闆納特桑卻依然一手遮天,導致集團內部財產“分配不均”,有人心有不甘,就成為了內鬼,逐漸把公司的錢的錢轉移到別處,也就越來越無法支付投資者的回報了。

一場經典的龐氏騙局,最終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據統計,阿努巴夫前前後後騙取投資者的金額高達400億盧比(約5.8億美元),當之無愧成為印度20世紀90年代印度後自由化時期的最大金融騙局。善惡終有報,阿努巴夫集團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納特桑也於1999年被抓獲並投入監禁。

由於此次大型種植園詐騙案的破獲,人們對印度柚木種植企業的信任降低,印度柚木投資項目也一度受挫。

在各利益攸關方的拉鋸中,阿努巴夫的集團頭目納特桑,最終在監禁7年後於2007年被保釋出來。

也可以索回被坑的錢了!

此時,集團已把詐騙小投資者的1552萬餘美元中的1455萬餘美元退給了31431名受害者,但剩下還有2044位投資者沒收到錢,可能這輩子也是收不到了。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ubhav_Plantations

http://www.icmrindia.org/free%20resources/casestudies/Finance%20freecasestudyp1.htm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explained/in-fact-from-anubhav-to-saradha-lessons-from-ponzi-schemes/

http://www.fao.org/3/x4565e/x4565e05.htm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精選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