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民,永遠值得喜愛和尊敬

賈平凹先生的《我是農民》寫於1998年,我用了好久時間,分幾次才讀完。

小時候,家就在農村,推開窗,就是連片的水稻田。春夏間,綠翠蔥蘢,禾秧在微風中搖曳,煞是可愛。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沉甸甸的金黃稻穗彎下了腰,一派豐收在望景象。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莊稼地的主人——農民。那時候,與那些農民伯伯抬頭不見低頭見,他們精心侍弄著農田。春雷鳴響,就開始翻田、犁田,田水漾之,就要把嫩嫩的禾秧插下去。我們還要高聲背誦一首剛學會的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現在,環視我們的周遭,已看不見從前那些正兒八經的農民了。很想借著賈平凹先生的這本書,重溫一下與農民的情誼。

作者出生於北方,他所經歷的很多事是我沒經歷過的。於是沉下心來,仔細閱讀,在字裡行間咀嚼作者的心路歷程。閱讀《我是農民》,被作者身上那種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感動,對北方農村和農民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和思考。

本書其實是賈平凹先生對自己踏入寫作之路的回憶錄。沒有華麗的辭藻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文字簡潔明了,語言質樸純真,偶爾帶入北方口音,有著地方色彩。但是,每一個人物和他關聯的故事,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狀。農民的艱辛,在作者的親身經歷中,一次次清晰地得到呈現和印證。

作者以鄉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初中,現實生活的苦難,並沒有磨滅他對讀書的信心和熱情。例如,為了節省夥食費,他周日回家帶來黑面饃饃和冷熟蕃薯,用開水泡了吃;天晴時,他才穿自家做的布鞋和草鞋,天一落雨,就打赤腳。然而,不懼艱辛的他,依然只上了一年半的學,就被宣布畢業了。只能在家當農民,好在他什麽都願意乾。

後來,賈平凹加入了修建水庫的工程部門,很有工作激情,按領導要求,油印文字、寫工地戰報等。他書寫身邊的人和事,然後讀給大夥聽,大夥經常拿著他寫的東西去看,還流傳到別的連隊。他的寫作激情就這樣被工友們激發了出來,他寫大夥在勞作中的故事,還參與文藝演出的劇本創作,一步步走上了文學之路。

作者身上始終擁有農民的堅毅和韌勁。他一直認為,在當農民的那些日子裡,是最快樂的。“這一去,結束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結束了我的農民生涯。我滿懷著從此踏入幸福之門的心情要到陌生的城市去。但20年後我才明白,憂傷和煩惱在我離開蘆花村的那一刻起就伴隨著了,我沒有擺脫掉苦難。”“人生的苦難是永遠和生命相關的,而回想起在鄉下的日子,日子變得那麽透明和快樂。”“真正的苦難在鄉下,真正的快樂在苦難中。你能到鄉下嗎?或者到類似鄉下的地方去?”

不難看出,雖然後來作者在西安生活了幾十年,但他時常會泛起“農民情結”,他內心深處的農民性,並未徹底褪去。他把男子漢的那種對故土的深情埋在心底,他感謝那一段時光,感謝那些親身經歷的農村生活。賈平凹骨子裡有著自己的堅韌和執著,被人們稱為“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這源於他那獨一無二的生活經歷。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決定了中國文化的特徵。農民,這簡單的兩個字,值得我們一生去喜愛和尊敬!

來源:寧波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