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流浪地球》逆襲,昔日爆款馬失前蹄

2019年春節檔上映之初,人們對其抱有非常高的期待。但是票房數據卻直觀地體現了春節檔電影后勁不足。雖然豬年大年初一的票房高達14.39億,超過了去年同期,但觀影的人次卻微弱下降;而大年初二,市場就迎來了斷崖式的雪崩,單日票房只有不到10億,人次更是跌到了2190萬。與此同時,春節檔電影高票價的質疑聲不休,據燈塔數據,春節期間電影票價約上漲了13.6%。

關於春節檔票房數據分析的內容已不鮮見。今天要推送給大家的文章,則從影片出發梳理了今年春節檔的主要電影。本文的作者認為,今年春節檔電影各有失誤,而《流浪地球》之所以能拔得頭籌,除了品質原因之外,還在於其話題性以及觀影之後帶給觀眾的豐富思考。說到底,觀眾想看的是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特效、明星等流水線式的慣常操作,已經無法再騙觀眾走進影院花“冤枉錢”了。

過年看電影成新民俗,豬年春節檔老手失水準

過年看電影,如今已經成為國人歡度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起吃餃子、走親訪友乃至電視時代的“春晚”,看電影無疑是不折不扣的新民俗。《英雄》《無極》《功夫》開啟了中國的大片時代,但是影院在2009年之前的春節無不冷清。在冬季,大片們更願意擠在聖誕節、新年前後,畢竟那是情侶、朋友、同學會一起結伴外出消費的節日;而春節,除了走親戚串門和逛廟會,大部分家庭還是更願意“宅”在家裡。

隨著2009年吳宇森的《赤壁

(下)

》和寧浩的《瘋狂的賽車》上映,春節檔電影開始進入中國人的視野。與此同時,一個個拔地而起的商圈也取代了廟會,由此逛廟會的春節習俗也悄然間成為了逛商場,而作為商場一部分的電影院,也因地製宜成為春節“吃喝玩樂”的有機組成部分。

2019年春節檔共有14部影片進行票房競爭,目前《流浪地球》以絕對的優勢位居春節檔票房首位。2018年春節,大年初一排名僅第四的《紅海行動》花了7天才完成單日票房冠軍的逆襲,花了10天才完成單日排片第一的逆襲,更是耗時23天才完成總票房上對春節檔第二名《唐人街探案2》的超越。而今年,《流浪地球》不到4天就完成了以上所有任務——不是《流浪地球》太強了,而是對手們都太弱了。無論是寧浩,還是韓寒,抑或是周星馳,這些曾經在春節檔叱吒風雲、春風得意的老手,似乎都失去了往日的準心。當然,每個人失準的原因不盡相同。

貓眼票房2月9單日票房排行數據。(截至2月9日21:34)2月9日單日總票房約8億。

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喪失了在《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中那種草蛇灰線、左右逢源的劇作功力。包袱欠摔打、段子沒勾連,偶有靈光乍現的亮點,但只能以平庸收場。觀眾期待的是一部可以笑得酣暢淋漓、包袱抖得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爆笑喜劇,最終卻等來了一部不溫不火的段子集錦。

《瘋狂的外星人》劇照

而韓寒《飛馳人生》雖然也不缺少韓寒抖機靈式的冷幽默、反高潮和無厘頭,但或許是為了壓縮片長,或許是過於專注講好每一個笑話而忘了串場詞,《飛馳人生》雖然有笑、有淚、有情懷、有夢想,但是觀眾似乎很難感同身受。

《飛馳人生》講述了一名賽車手的故事,但作為一輛百萬級別豪車的賽車手的光榮與夢想,實在是普通觀眾所難以簡單體認的價值實現,這不像默默無聞的搖滾青年要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或是小鎮青年要在城市中打拚下一片天。賽車手的夢想不像搖滾青年、小鎮青年,沒有極具說服力的情感落點、劇情落點、人物弧光,很難取信於觀眾,也很難喚起觀眾的共情。很可惜,賽車夢距離一般的觀眾實在太過遙遠,雖然夢想很感人,但炒飯大叔去跑百萬元的賽車,多少聽上去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飛馳人生》劇照

至於《流浪地球》的票房成績為何能夠迅速反超,除了對手失誤的原因之外,還需要從春節檔電影類型變化趨勢談起。

《流浪地球》為何拔頭籌?品質重要,話題性也重要

2014年周星馳《西遊降魔篇》登陸農歷新年,不僅正式宣告歐美電影告別春節檔,同時也讓廣大片方看到春節檔無限的票房潛力。之後每年的春節檔都成為了各大片方的兵家必爭之地。尤其在央視春晚的觀賞性和影響力節節敗退的反向作用下,電影漸漸取代春晚,成為這個長達7天的公共假日中最重要的公共娛樂、公共消費和公共話題的集散地,似乎除了春晚,再也難以在春節假期找出一個像春節電影這樣——既娛樂、又充實,既價格低廉、又內容豐富,既能合家觀影、也可獨自一人消磨時光,既能各取所需、又可供全民討論——的公共議題了。

而春節檔的影片,也從極端套路化的港式合家歡電影

(如《澳門風雲》、《大魔術師》)

,發展到了重視特效的奇幻片

(《西遊記》系列)

,再發展到對劇作能力要求更高的喜劇、鬧劇

(《大鬧天竺》、《功夫瑜伽》、《乘風破浪》、《健忘村》)

……以至於多種類型融合後的組合拳

(《捉妖記2》、《美人魚》)

。所有這些類型,無不符合春節傳統的節慶氛圍:歡樂、圓滿、全家老少皆可參與。

然而近幾年,春節檔喜劇

(或曰鬧劇)

電影走向疲軟,反而是《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樣與節日氛圍無關的影片開始成為市場龍頭。面對融合網絡段子的喜劇片,觀眾們毅然決然地轉向了更具觀賞性和話題性的電影。把二手笑料、happy ending、大牌明星、五光十色的迪斯科風特效煮成一鍋亂燉就賺得盆滿缽盈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流浪地球》中被冰封的北京國貿

觀眾們似乎連春節檔電影裡的喜慶氛圍都不做要求了,如果說《紅海行動》是以場面致勝的話,那《流浪地球》裡的末日情結則根本沒給觀眾造成多大的心理障礙,而且除了吳京和吳孟達,《流浪地球》裡簡直沒有幾個普羅大眾能叫得上名字的演員,饒是這樣它卻依然能4天完成逆襲——喜劇不管用了、特效大場面不管用了、明星面孔也不管用了,春節習俗的傳統已然綿延兩千余年了,但新興的春節電影市場的口味卻如此多變。

爆款的春節檔電影,不僅需要緊湊的敘事、熱鬧的場面、圓融的情節,更要有可以引爆焦點、可供全民熱議的話題——換言之,電影的品質只是底色,春節檔製霸靠的還是話題。博君一笑的戲法式電影再也難以讓觀眾掏錢了,觀眾們需要的是觀影之前的翹首以盼,需要的是觀影時的投入、震撼和感動,更需要的是觀影之後的談資:《流浪地球》是否有科學依據、是否揚我國威、是否足夠硬核?春節電影的意義再也不單單是提供一種2小時左右的視聽娛樂,它更是在過年7天間給所有人提供可以在微博豆瓣、朋友圈、微信群臧否優劣、各抒己見、消磨時光的話題平台。

這或許,正是過年看電影這項新民俗的生命力所在。

周星馳、成龍、小豬佩奇、麥兆輝,曾經的“爆款”為何不能打動觀眾?

說完排名前三的電影,我們再來看看位居其後的幾部。節前引發熱議的動畫IP小豬佩奇、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曾執導《無間道》系列的麥兆輝新作《廉政風雲》,以及曾經製霸春節檔的周星馳新作《新喜劇之王》,這幾部電影各有噱頭,卻在現下的春節檔失勢。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製作方陷於工業化製作套路,未正確把握大眾需求所在。

貓眼票房2月9單日票房排行數據。(截至2月9日21:37)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成龍的《神探蒲松齡》、節前引發熱議的《小豬佩奇過大年》、曾經執導過《無間道》系列的麥兆輝電影《廉政風雲》,2月9日票房位列5-8位。

《啥是佩奇》讓《小豬佩奇過大年》還未上映就獲得了全國性的關注,但刷屏的“佩奇”卻並未能轉化成高票房。極具話題性的電影行銷並不等於電影票房,更不等於打動了觀眾。兒童片雖然是由家長買單,但如今的兒童早已有了自己的發言權,他們不會為了一個給成人看的“爆款行銷”,而放棄自己更熟悉的《熊出沒》。在兒童片領域,家長看似拿著鈔票,但其實孩子才是那個手握選票的人。

而成龍主演的《神探蒲松齡》和麥兆輝導演的《廉政風雲》則走入了自我重複的窠臼。

《神探蒲松齡》,有IP、有成龍,而且同樣是國產電影熟悉的古裝玄幻套路——這又是一個把食材堆到一起,就覺得可以做成美味的悲慘案例。成龍不可謂不家喻戶曉,也不可謂不努力、不優秀,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就是對他為華語電影、動作電影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的褒獎。但是成龍每年一部

(甚至兩部)

的拍片速度,也消耗著他的票房號召力;尤其是近幾年除了《英倫對決》品質尚可外,成龍參演的電影多數反響平平,這更讓觀眾們預設《神探蒲松齡》又是一部工業流水線上的成龍製作。

《神探蒲松齡》劇照

麥兆輝之前的《無間道》系列、《竊聽風雲》系列都是港產電影裡的水準之作,前陣子更是輔佐老搭檔莊文強拍攝了《無雙》,在國慶檔拔得頭籌。然而《廉政風雲》並未延續之前的輝煌,平白如水的劇情、過度被消耗的廉政公署題材,再加上沒有臥底、竊聽這樣奪人眼球的亮眼之處——套路化的香港廉政題材,套路化的演員配置,套路化的敘事手法,港片在春節檔的這份答卷,並不讓人意外。雖然香港也誕生了王家衛、杜琪峰這樣極度風格化的導演,但是工業流水線的公式化創作卻是港產片很難逃脫的窠臼,就算偶有《寒戰I&II》、《追龍》這樣的佳作,終究難以甩脫工業模具式的那種批量生產感。在春節檔每部影片的空間都被極度壓縮的前提下,這類看上去未經個性化打磨的行活,確實並沒有太大空間。

《廉政風雲》劇照

而周星馳的電影《新喜劇之王》沒有得到預期中的火爆,或許與其目標閱聽人——80後集體審美轉向有關。

曾幾何時,周星馳是票房和口碑的雙料保證。2013年《西遊降魔篇》在那個年代還是區區少數幾部重破10億大關的國產電影;2016年的《美人魚》更是砍下33.86億票房,現在仍雄踞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的第4位。但自從2017年其監製的《西遊伏妖篇》開始,星爺的金字招牌開始變得不再百試百靈。2019年春節檔1月預售開始後,原本以為將坐穩前兩名的《新喜劇之王》,排片率隻排區區第三,預售也不盡理想。然而,影評人們不僅沒有對《新喜劇之王》痛下殺手,甚至影片的評分也從上映時的5.6分,悄然升至了5.9分。雖然《新喜劇之王》不乏爛俗的橋段,很多場景也充斥著塑料感,很多港式幽默、周氏無厘頭幽默也與內地演員氣質不合,但影片聚焦小人物、諷刺影視圈亂象、懷舊式的自我致敬仍能讓觀眾莞爾一笑。

曾經作為星爺鐵杆粉絲的80後-95前們,都漸次即將步入中年——如果說之前80後僅僅是文化意義上的社會風向標的話,那麽2015年後他們開始成為經濟意義上真正的社會中堅。星爺長盛不衰長達20年的小人物視角的價值敘事,已然與風生水起的80後們的社會心態貌合神離,雖然80後-95前一代們仍然對紫霞仙子念茲在茲,依舊會吟誦上一段“一萬年”的經典台詞,但過度重複的周星馳式無厘頭和小人物逆襲,已經不再是讓80後們打心底裡認同的童話,更不是他們願意為之買單的娛樂消費品:這些80後們不是拖家帶口看合家歡,就是陪著孩子看《熊出沒》,留給自己重溫星爺舊夢的人少之又少。而對於作為電影消費中堅的95後們,周星馳代表的港式幽默早已不是他們追逐的焦點。

如今的80後雖然成長為了社會中堅,但荷包漸豐的他們有了更多的娛樂選擇、消遣選擇,也背負了更多的家庭責任、生活壓力。但在娛樂文化上,他們已經被更為年輕的、沒錢卻有閑的95後邊緣化了,只有在電影相關的話題充分發酵之後,被工作、家務和養娃生活壓垮的他們,才會後知後覺、忙裡偷閑去看一眼院線上的新片、熱片。沒有電影的品質打底、沒有傳播話題的熱度爆發,就算是春節檔,就算是寧浩、韓寒、周星馳、黃渤、沈騰、成龍加在一塊兒,也無法讓過年的影市再上層樓。

《新喜劇之王》劇照

說到底,春節檔的頹勢說明製作方對大眾消費文化的理解還存在進步的空間。片方、宣發方、影院經理們總以為觀眾喜歡的是炫目的特效、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嘻嘻哈哈的全民喜劇——他們壓縮影片的時間希望可以換來更高的排場,把錢砸在了明星和特效上,將精力放在段子拚貼上——但其實觀眾最終選擇的還是那些能打動他們的電影:不需要多麽曲高和寡的夢想,也不需要多麽流水線式的套路,更不需要集錦式的博君一笑,但這並不代表著觀眾們沒有夢想,也不代表著他們討厭套路,更不意味著他們愛看苦情戲。

春節檔觀眾的要求其實非常“俗”:好看、好笑、熱鬧,都是必須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創作者可以懶惰。這個“俗”是在好看、好笑、熱鬧之後,還能讓他們感動,讓他們難過,乃至讓他們思考。韓寒的前作《乘風破浪》能夠豪取10億票房,靠的是劇情落腳在了父子和解之上,觀眾在電影字幕升起那一刻,或多或少對自己的老父親產生了同樣的呼應或是能讓他們參與進話題討論的電影;而《流浪地球》能夠贏下春節檔,其要義也就是他們讓觀眾都參與進了這部電影的話題討論,無論是貶是褒,是痛斥還是追捧,事實上觀眾們都在觀影之後延續了對影片的思考。

作者 叔漁

編輯 安也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