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才靠搶,交付量此消彼長:蔚小理加速內卷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李靜林

  來源:真探AlphaSeeker(ID:deep_insights)

  價格上漲、銷量下降,是2022開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旋律。

  隨著行業巨頭特斯拉率先宣布漲價,國內品牌接連跟進,已有超過20家車企宣布漲價。新勢力中,小鵬在一月平均提價5000元左右之後,三月再度漲價,漲幅在10100-20000元不等;自4月1日起,理想ONE的售價也將上調11800元;三家之中,只有蔚來目前表示沒有漲價的計劃。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與原材料價格,尤其是電池價格的上漲,直接促成了這一波漲價潮。李想在個人微博中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漲的離譜,還未宣布漲價的,大多是漲價幅度還沒談妥。”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寧德時代先後兩次漲價,幅度高達兩萬,其余動力電池廠商國軒高科、孚能科技也接連宣布漲價。

  與漲價一同到來的,還有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滑坡。2月,蔚來、小鵬、理想三家銷量均未破萬,且都呈現出環比下跌的趨勢。究其原因,除了擁有春節的2月是常規淡季之外,各家車企在供應鏈端也都不同程度遇到問題。

  2月,蘇州遭遇疫情,理想等車企的零組件供應受到影響;小鵬則是在春節期間對肇慶工廠進行了改造,從而影響了交付量。

  過往即序章,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接連發布了2021年財報。通過數據,我們從中看到了一些新的趨勢和動態:

  銷量層面過去半年發生了座次改變,小鵬升至榜首,蔚來後半年疲軟,理想正在與其縮小差距;

  業績方面,三家的營收規模都在擴大,但持續虧損的局面仍未改變;

  成本、政策雙重承壓的背景下,各家都在埋頭研發,高價搶人才。

  01 小鵬登頂,蔚來指望新車救市

  過去一年間,三家新勢力的交付量排名發生多次改變。前半年蔚來牢牢居首,理想、小鵬交替領先;到了第三季度,小鵬一舉登頂,理想次之、蔚來落到墊底。第四季度延續了三季度的趨勢,但綜合全年來看,小鵬坐穩第一,蔚來排在第二,對理想保持著微弱的優勢。

  2021年第四季度,小鵬的交付量突破4萬達到41751輛,環比增長幅度高達63%。理想同樣以40.2%的高環比增長,在2021年最後一個季度交付了35221輛車。相比而言,蔚來的增長就顯得十分緩慢,季度交付量僅有25034輛,環比增幅只有2.4%。整個2021年,蔚來沒有一個季度的交付量超過三萬。

  從全年來看,小鵬一直都在狠踩油門,他們也是最接近突破十萬交付量的公司。全年交付98155輛,263%的同比增速,也使其成為三家中唯一躋身全球新能源汽車交付量前20名的品牌。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表示:“在P7車型及新推出的P5家庭型轎車帶領下,交付量在第四季度創新高。在全年及第四季度,我們的總交付量按年增長超過三倍。我們產品在上述市場的需求龐大、一直供不應求。”

  靠著前兩個季度積攢的優勢,蔚來以91429輛的全年交付量勉強保住了第二位,但明顯的後勁不足,也讓其與理想的差距越來越小——去年全年,理想交付了90491輛理想ONE。

  靠單一車型打天下的理想從2021年11月開始連續三個月交付量破萬,創下了超30萬價位的中國品牌豪華車型新的交付記錄,2022年三季度,理想將會交付新車X01,照此趨勢超越蔚來也並非難事。

蔚來ET7|圖源:蔚來官方微博蔚來ET7|圖源:蔚來官方微博

  面對疲軟銷量,蔚來的機會又在何處?

  細致拆解來看,去年10月蔚來的交付量幾近腰斬僅有3667輛,對此官方給出的穩定軍心的解釋是:主要由於江淮蔚來合肥先進製造基地生產線改造升級,需要停線,生產計劃受到影響。但其實從去年7月開始,蔚來的交付量便不再穩定,甚至一度被二線品牌威馬、哪吒趕超。

  全球性的供應鏈問題對任何企業都是相對公平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交付能力愈發成為新能源賽道競爭的關鍵,蔚來的不穩定性的確會帶來不小的隱憂。

  2022年開年,蔚來疲態依舊,1月小鵬、理想交付量均超過12000輛,但蔚來還未破萬。2月新能源市場全面下滑,蔚來依然排在三家末位。根據蔚來財報估計,今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將在25000-26000之間。根據長橋海豚投研預測,蔚來2022年一季度業績將基本與上年Q4持平。

  不過,第一季度結束之後,蔚來或許將隨著新款車型的上市而迎來轉機。按照計劃,2022年蔚來將會推出三款新車ET7、ES7和ET5。其中ET7在3月28日開始交付,ES7將在第三季度交付,ET5預計也將在9月交付。三款新車將分別對2022年的後三個季度產生實際影響,其銷量也將成為蔚來2022年業績的風向標。

  02 營收大增難抵巨額虧損

  在收入層面,儘管蔚來依然遙遙領先於其他兩家,但營收增長趨勢與交付量的增長保持了一致,蔚來的腳步有所放慢。

  2021年全年,蔚來營收為361.4億,同比增長為122.3%,理想次之總營收為270.1億,漲幅達到185.6%,小鵬同比上漲幅度最大,達到了259.1%,不過由於基數較小,總營收位列第三為209.88億元。

  受限於單車收入規模,小鵬在營收層面尚未實現超越。去年第三季度,小鵬因為P7的交付量佔比達到所有車型中的77%,其單車平均售價增長了6700元,單車收入達到22萬,第四季度,P7車型交付佔比略有回落,為61.7%,單車收入為20萬元。相比而言,理想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單車收入達到29.5萬元,蔚來單車收入更是高達36.8萬元。

  雖然三家營收都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但虧損依然是造車新勢力難以回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高額虧損之下,蔚來倒是三家中唯一在全年淨虧損方面有所收窄的公司。2021年度,蔚來淨虧損為4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7億減少了28.6%。

  究其原因,要歸結於保持增長的交付量以及創下新高的毛利率水準。尤其是在毛利率層面的突破,是本期蔚來財報中,難得的亮點。2021年第四季度,蔚來的單車毛利率首次突破20%大關,達到20.9%,去年同期該項數據僅有17.2%,而第三季度也只有18%。縱觀全年,蔚來的單車毛利率也達到了20.1%。

  定位高端的蔚來在行業成本端承壓的情況下,通過減少車輛融資補貼等措施穩住盈利水準。不過,減少融資補貼的措施並非長久之計,長橋海豚投研分析認為,蔚來想要保持毛利率水準,還需要看其NT2.0平台能否帶來更近一步的盈利。

  三家之中,最“能賺”的一直是理想。去年第四季度,理想的單車毛利率達到了22.3%,全年該項數據也保持在了20%以上。而三家中價格定位最低的小鵬,單車毛利率也是最低的,2021年度,其汽車毛利率(汽車毛利潤佔汽車銷售收入百分比)為11.5%,相比去年的3.5%,卻是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總體毛利率層面,理想基本保持在20%上下排在第一,2021年全年毛利率水準達到21.3%,蔚來緊隨其後為18.9%,小鵬始終在15%以下,2021年全年為12.5%。

  蔚來以外,小鵬、理想的全年淨虧損均大幅度增加。小鵬全年淨虧損達到48.63億元,虧損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78%,理想雖然在第四季度實現了2.96億元淨利,但全年虧損依然達到3.21億元,淨虧損擴大超過一倍,上年同期僅為1.52億元。

  可以看出,蔚來的單車高售價支撐著最大的營收規模,小鵬豐富且高性價比的產品線支撐著交付量的快速增長,理想則精打細算維持著最佳的盈利水準。

  03 砸錢研發,大肆搶人

  對於新造車企業來說,高昂的費用投入是其燒錢的主要領域。小鵬砸研發,蔚來在市場行銷上燒錢,理想雖然投入大幅度增加,但精打細算的花錢思路依然沒有改變。

  在研發投入方面,蔚來排在第一,2021年全年達到45.91億元。小鵬位列第二,達到41.14億元,三家之中理想最為精打細算,研發投入僅為32.9億元,與其他兩家差距不小。而在研發費用率方面,小鵬依然居首,19.6%的研發投入比遠高於理想的12.18%和蔚來7.3%。

  研發投入大幅增加之下,三家公司在產品上也開啟了硬體的“軍備競賽”。在“蔚小理”計劃於今年推出的新產品上,芯片、雷達都將有所提升。小鵬G9將配備2顆目前業內算力最強的NVIDIA Orin X芯片,蔚來ET7、ET5則會配備4顆;蔚小理的五款新車均會搭載雷射雷達。

  蔚來2021年全年的銷售及行政費用達到68.78億元,比上一財年提高了74.9%,小鵬的銷售及行政開支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從上一財年的29.21億元提高到53.05億元,上漲幅度高達81.7%,而理想在行銷方面的投入,幾乎只是蔚來的一半,不過其增長幅度最大,達到了212.1%。

  隨著補貼不斷退坡,整個新能源市場或許將迎來轉捩點。車企之間的競爭將從此前的價格戰過渡到技術競爭之中。未來,頭部車企為提升自身品牌,或許將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技術研發層面。

  對技術研發的迫切需求直觀體現在了對人才的渴求上。三家公司在財報中也不約而同地提到,公司對研發人員的投入成本在不斷提高。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各大公司軟體、算法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旺盛。根據據BOSS直聘數據,2021年以來,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算法工程師等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經超過1.8倍。另據投中網報導,在過去,汽車算法崗的薪資漲幅達到20%以後就很難突破,但最近兩年年漲幅普遍在30%-50%,部分可以甚至能達到70%-100%。

  有趣的是,在求職者給企業的排名中,蔚小理>互聯網造車廠(小米、百度等)>供應商,由此可見,在招攬員工的過程中,這三家公司絲毫不手軟——據媒體報導,蔚來、小鵬、理想曾通過數期股權激勵計劃,將部分股權分給了公司大量中高層人員。

  市場上人才永遠是稀缺資源,蔚小理忙不迭地砸錢,也是感受到壓力的一種體現。作為後來者,小米在搭建團隊方面可謂下血本,據36氪報導,小米汽車在成立初期為了快速搭建團隊,開出offer的現金部分甚至比市面還要再高出20%-30%左右,此外,股權激勵等措施也一樣不少。

  人才的流動往往意味著市場風口的方向,由研發需求所驅動的搶人大戰未來或許還將持續。

  機遇與壓力是平等的,蔚小理競爭逐步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三家互有優勢和短板:蔚來利潤高但增長陷頹勢、小鵬產品多賣的多但利薄價低,理想財務表現穩健但缺乏新增長點。在向著十萬年交付、持續自我造血的目標邁進過程中,如何揚長且補短,是三家公司都要面對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