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炳來:回望靠山‖裡店鎮的靠山,快來圍觀吧

《海陽文藝微刊 》第081期

海陽市作家協會主辦

主 編:孫海雲

總 策 劃:李春勇

執行主編:陳 平

慶祝八一建軍節

軍旅往事

回望靠山

李炳來(海陽)

如實說來,二十裡店鎮的靠山村,在海陽並沒有多大名氣。出了十裡八鄉的,甚至很少有人熟悉或是知道她的存在。

然而要說是在全省,甚至是全國的名氣,那可就顯得有點很不一般。很多外地人都不太清楚或是已經忘卻了海陽的縣城叫東村,但一提起海陽的靠山,卻津津樂道,讚不絕口,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有次我回家探親時遇到了村裡的李叔,在他問我現在在什麽地方時,我告訴他在海陽。在海陽什麽地方,是不是靠山?他的話讓我感到鄂然。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偶遇,我怎麽也沒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故鄉,他竟然知道海陽、知道靠山。

【靠山營房北遠景】

靠山那地方不錯,李叔很動情地對我說,那地方山清水秀的,人也很好。就這樣,我們站在街頭,談了足足有一個多小時。正是從這次起,我才知道,李叔也曾在靠山營房當過兵,並且是靠山營房的拓荒者,整個營房都是他們那批兵,一磚一瓦地建起來的。

起初他們分散在村裡居住,靠山的老百姓對當兵的真是太好了。在七十年代初期人們的生活條件還普遍不好,但他們對當兵的說是傾其所有,一點也不過分。家裡有什麽好吃的,總是想著先給解放軍。當時李叔的家屬曾到靠山來過,就住在村裡的一個姓於的胖醫生家裡,直到現在,他家屬還經常念叨人家那家人真好。

真情擁軍,熱情好客,在靠山何止是於醫生一家人啊!

我所在的部隊是八十年代移防到靠山營房的,我們原先駐防在昆崳山的深處,走出大山曾是幾代軍人的夢想。在聽說這靠山營房也比較偏遠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一種失落感。然而還沒等我們走進營房,村子裡那一幅幅擁軍優屬的標語,就使我們對這片土地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裡雖然遠離城鎮,偏居一寓,但置身其間,卻有著許多外人難以體會和想象的樂趣。

【靠山村北面的山】

回望靠山,那是一個嗷嗷叫的歲月,就是在那個面積不大的軍營裡,一個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用辛勤和汗水書寫著人生的輝煌。都說靠山營房的風水好,出人才,我卻要說,這都是沾了靠山父老的靈氣,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就不可能有多年“雙擁”省優的佳績,就不可能有“炮響靶落”戰果。

回望靠山,那是一道讓人不得不駐足的風景。陽春三月,桃花獻蕊,靠山的山水燃燒著豐年的希望;夏日裡,蒼山披翠,小溪低吟,處處彰顯著流年如歌的歡暢;金秋時節,瓜果飄香,豬肥牛壯,汗水輝映著收獲的喜悅;就是到了冬季,馬山遮擋了南下了寒流,靠山的軍民,同樣也能比別處更多地享受一些冬日陽光。

回望靠山,那是一個激情富庶的世界。每年一進臘月,豐年的鑼鼓震落滿天的星鬥,迎親的嗩呐,報告著新的喜慶。靠山村在全市第一批吃上自來水、第一批安上閉路電視,同樣也是第一批看上有線電視的。僅僅就這些,別的還用說嗎?也許,這裡的富裕程度與那些走在前面的村子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的頭腦、人們的觀念。在今天,有什麽還能比這再更重要?

【海陽風光】

往日,靠山因駐軍而出名,因村風純樸、風景秀麗、充滿激情而倍受人們的讚譽。而如今的靠山,伴隨著市場經濟的東風,智慧的碩果和汗水的結晶,又為這多彩的村莊增添了另一道亮麗的風景。

筆直的村路彰顯著大氣,一排排大棚見證著實力。當和諧的旋律回蕩在上空,靠山明天將是蜜一樣的日子。

回望靠山,送上我的祝福,送上我的敬意。

作者名片

李炳來,字仙山,號好漢李二哥。

山東省嘉祥縣人,軍旅二十餘載,安監整整十年,現在海陽市政協從事文史工作。

有中篇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學術文章等多篇,散見於《天津文學》《西南軍事文學》《前衛文學》《小小說月刊》《小小說大世界》《東方散文》《當代散文》《雜文月刊》《雜文選刊》《故事會》《新故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喜劇世界》《領導科學》《領導之友》《黨員幹部之友》《人民政協報》《中國安全生產報》《羊城晚報》《大眾》《齊魯晚報》等報刊。

覺得好看,點亮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